摘要:目前大部分大中型水闸、泵站和水库枢纽工程均配置了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视频监视系统、水工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水情测报系统和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本文分析了水利自动化工程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水利自动化;问题;建设
水利自动化工程是指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水利信息自动采集和水利设施自动控制的专项工程。水利自动化系统是水利工程的辅助工程,也是水利工程灵魂工程。自动化系统采集的数据真实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水利防汛抗旱部门的决策效果,所以水利自动化工程的质量把关至关重要。水利自动化工程一般包括:闸门监控自动化系统、泵站监控自动化系统、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水情自动监测系统等。实际建设中有些是国家和地方防汛部门或水文单位单独立项建设的,有些是新建工程和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近年来,中型以上的水利工程几乎都建有自动化系统,部分小型水利工程也安装了自动化设备实现遥测遥控。随着我国水利建设不断深入,水利自动化将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闸门自动启闭系统、水位监测系统基本正常,其中大部分是人工测量结果。没有数据发布与共享功能。由于软件接口不统一,硬件接口不匹配,以至难以达到设计要求。有的工程点没有此项设计内容。视频控制系统基本正常,失控点基本是由于硬件损坏、排线不合理所致。开度、荷重仪表以及编码器、传感器等部件经常损坏,导致仪表显示不准、数据不能远控。
1、方案设计方面
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设计仅提供框架设计和功能要求,项目实施时由各承包单位进行详细设计,导致了水利自动化系统千差万别。存在的突出问题:硬件选型不成熟、软件接口不开放、相互之间难兼容,造成维修难、改造难;重复建设现象普遍,比如:水位和雨量观测,一些工程水文测报系统均有设置,各大中型工程也设置了相应的系统,但缺少统一整合;设计方案不尽合理,比如:水位井大多离闸过近,致使水位测量不够准确;部分系统操作存在流程繁杂、设备标识不清、图纸资料不全的问题。
2、工程建设方面
当前建设主要模式是项目法人建设,移交运行管理单位管理,建管基本处于分离状态,建管之间衔接不足,矛盾突出,管理单位对自动化系统在使用方面的诉求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审查流于形式是普遍现象。虽然项目法人召开设计联络会,对自动化系统的细部设计和实用功能进行审查,但参与审查会的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方案审查流于形式。建设过程中,缺少质量把关。参建单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或是发现不了问题,或是出现问题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工程验收时,缺少系统评估和评定标准,造成应有的功能不能完全实现或运行不稳定。
3、运行管理方面
普遍缺少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少专业技术管理平台,无备品备件和易耗品的储备,维护经费落实难。缺少水利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和控制管理规定。
二、对策与建议
目前我国在江河上建造的水闸有51160余座,其中大型水闸486座,中型水闸3278座。现有大、中、小型固定灌排泵站50余万座。水闸和泵站是我国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调度、防汛抗旱减灾控制性设施。为了保证水利投资发挥效益,水利自动化系统要建设好,更要用好管好。针对当前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工程招标进一步强化水利行业资质要求
在水利自动化专项工程招标过程中,强化水利行业资质要求。比如对安全监测自动化项目强调水利部监测资质,水情自动化测报评价系统项目强调水资源评价资质和计量认证。
2.工程建设过程中委托第三方检测
水利工程中传统的检测项目都有技术支撑,检测工作也能得到重视。水利自动化工程相比起步较晚,水利自动化工程质量检测环节目前还是空白,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检测、验收技术规程,推进第三方公正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岗位培训和资格考核
组织相关基层单位管理人员进行自动化专项技术培训。通过系统地操作培训和考核,保证操作和管理人员能胜任岗位工作,激励岗位人员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维护技能,保证自动化系统的正常维护与使用。
4.加强承包单位信用管理和信誉评价
建设管理部门建立承包单位企业信息库,定期对承包企业承建的系统质量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价,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机制。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回访系统运行情况和服务情况,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厂家和承包单位给予处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励企业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也增加质量信誉透明度,为水利自动化工程招标评标工作提供依据
三、水利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管理
提高水利工程自动化控制管理,就要从根本问题来解决,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
1、提高全社会对水利工程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了解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重大意义。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水利工作人员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的总要性和迫切性。
2、加快培养水利工程人才的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培养大量信息化人才。如何培养信息化人才就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通过高等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根据水利工程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建立不同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水利工程人才的需求,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培训,加强对水利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加强信息技术人员的现代水利工程理论与知识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掌握基本知识。
3、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立法,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惩处力度,从法律层面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企业必须克服“重建设轻安全、重技术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思想,逐步建立以“检查与管理、保密与防护、检测与防治、测评与服务”为基本架构的安全管理和技术系统,通过管理和技术两种手段,使水利工程实施的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可以包括建立严格的系统加密措施、建立严格的数存贮措施、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等。
4、加强软件系统的管理
当水利工程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与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外界连接,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水利工程的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水利工程的动态信息进行决策,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5、认真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水利工程的体系是完整的,水的源流是统一的,而用水单位则是分散的,各单位的用水时间和用水量也很不一致,这是水利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既加强统一领导、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又划分各单位用水管水范围、分片包干、分级负责。环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监理工作,充分认识当前监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把握当前监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加快制度建设,加强基础工作、严格市场准入、强化指导监督、做好社会服务,为监理事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工程和大型灌区必须成立总的和各级管理机构,同时成立水利代表会议,吸收群众参加管理。
结论
在近年来,一些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不断的对水利自动化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实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国家的水利自动化系统,是与我国的水利资源不相称的,一些水利资源的大国,比如加拿大等国家,水利资源的利用率比我们高得多,水利自动化系统的操作以及维护管理也比我们先进很多。我们要做到在自我研发的同时,也要通过互派留学生、工程师交换等方式对于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学习,以达到强化自身的目的,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华赛,王卫华.浅析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1(1).
[2]王振海,张艳梅.加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1(8).
论文作者:赵志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水闸论文; 单位论文; 自动化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