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近些年来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本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所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监测数据将成为环境政策制定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其所扮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环境监测方面我国起步比较晚,而且一些监测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不利于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影响因素,为了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更好的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率。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力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工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尤为严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不断恶化,而且各类资源不断减少,这些都或多或少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对环境的治理、生态系统的维护、节能减排等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环境监测则是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此时,就需要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且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也要加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这样不仅可以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还可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率和质量,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
2.1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现场环境监测一般是在室外进行,而且具有比较大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因素比较多,常见的有仪器设备、人员、监测方法、实验耗材、环境条件等。现场监测质量的高低将会对室内分析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未及时的发现现场环境监测问题,将会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异常,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信息。新形势下,各级环境监测站所涉及到的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工作压力比较重,既增加了常规例行监测任务,而且还会增加信访纠纷和竣工验收的任务量。此外,各级环境监测站所配备的质量管理人员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展环境监测监督检查工作,从而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率不高。
2.2质量管理对监测细节不够深入
通常情况下,环境监测业务流程涉及到编制方案、布设点位、样品采集、样品制备、样品交接、样品分析、数据统计、审核和签发、报告编制等环节。而标准物质管理、试剂耗材验收、量值溯源、仪器设备管理、质量控制等会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质量管理对监测细节不够深入,不仅会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而且还会导致环境检测数据失真。
2.3日常质量监督检查缺少计划性
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日常质量监督检查是比较关键的一项内容,其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在实验室认定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要确保内审活动能够全部门、全要素的覆盖所有工作内容。然而,在日常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中,质量管理人员通常是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开展日常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并未按照要求有计划的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从而导致日常质量监督检查效果无法保障,进而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2.4管理机制不健全
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而言,完善的管理机制必不可少,但是我国现有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具体工作的开展存在比较大的漏洞,降低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与环境监测相比,各级部门对质量管理工作缺乏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未按照要求对实验设备、管理设备等进行及时的购置或更新,从而导致相关的标准化分析检测、基础技术研究等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3.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强化质量管理意识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则需要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并通过宣传、培训及实际工作等方式来有效提升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以此来确保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主要从下述三个方面进行:(1)明确环境监测与质量管理的联系,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这些是确保质量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明确最高管理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以期更好的发挥领导者的作用,确保人、财、物的科学、合理分配,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正常进行;(2)树立制度化和体系化管理理念,强化全员参与意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与监测设计、资源配备、方案规划、及布点、采样、检测、审核、数据处理、综合分析等密切相关,这样就需要每一位监测人员积极参与其中,以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健全质量管理机构,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在确保质量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基本素质的同时,还需要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来开展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技能、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培训,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重视现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进行现场环境监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观和客观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并且对布点和采样等工作的开展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会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实际上,现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强化监测点位、采样频次、采样时间的管理,以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同时还需要确保现场环境监测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做好现场环境监测的全程序空白样、现场平行样等质量控制工作。此外,作为现场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物理学、化学、气象学、流体动力学等学科的知识,并对各种生产工艺有所了解和掌握,以确保监测布点、采集样品、固定样品、保存和运输样品等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降低现场环境监测对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影响。
3.3创建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
实际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涉及多个方面的要素,此时可以借助监测站业务管理系统或LIM系统(如图1)来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并有效的整合和扩充质量管理信息,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对人员、标准物质、仪器设备、方法文本等的有效管理,以便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同时该信息化平台还可以对即将到期待检的仪器、即将失效的标准物质进行自动预警提示,并自动生产质量控制统计报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以使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图1 LIM系统示意图
3.4注重信息的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度
随着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环境监测服务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监测站主要面向管理部门,但是检验检测机构,要尽可能遵循“服务客户”的理念,在保护委托方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以及国家秘密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公开部分实验室区域,并按照相关规划来向社会公众实施“零距离”开放,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环境检测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有效减低暗箱操作的发生率,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公正性和独立性。此外,环境监测部门还需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来对重要环境监测信息进行公开。目前,我国大多数环境监测站均已开展清新空气监测网络、乡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等空气质量检测体系,以及集中式饮用水和地表水水源的自动监测体系,这些民众比较关心的信息可以向公众进行开放,从而有效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3.5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任何工作要想高效率、高质量完成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要想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就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此时就需要环境监测部门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使他们在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好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通常情况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进行:(1)重视思想教育,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以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环境监测需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清海.论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环境与发展.2017(08):186-187
[2]张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化工管理.2018(08):49+51
论文作者:严群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质量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工作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现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