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工具研究

金融投资工具研究

尚理慧[1]2000年在《金融投资工具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核心是金融投资工具。对金融投资工具进行了理论界定,运用效用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技术分析理论、基本分析理论、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以及国内外学者在金融投资与金融工具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金融投资工具的种类、制度安排、功能和属性,深入探讨了投资者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投资的理论、行为与过程,分析了金融投资工具的风险属性及其微观风险宏观化的流动机理,提出了防范金融危机、完善金融监管的有关原则和措施,以及这些理论和原则在我国的应用。 全文共十章,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四章,主要从理论上对金融工具与金融投资工具作出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金融投资工具的分类、制度安排、功能,并讨论了金融投资工具的风险属性以及风险的分类与衡量。第二部分由五、六、七章组成,详细考察了金融投资工具的交易与投资问题。对交易的考察主要是对交易市场、交易者类型、交易行为和交易机制的分析。对投资问题的讨论是从两种常用投资理论——技术分析理论与基本分析理论入手分析投资行为,并用博弈论分析了这两种理论所代表的投机策略与投资策略及其均衡问题,告诫投资者要合理地运用这些理论。第三部分由第八、第九章组成,主要阐述了金融投资工具微观风险的管理方法、流动机理及其向宏观风险转化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的非线性机制。分析了对金融投资工具进行监管的制度、动态和不足,提出了完善金融投资工具监管的原则。第四部分为第十章,论述了我国未来发展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讨论了我国未来相关监管体系的建立等问题。 本文对我国金融理论的建设、宏观决策、投资者的投资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第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未来必然要大力发展金融投资工具。本文为我国更好地发展金融投资工具尤其是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提供了知识上的准备;第二,界定了金融工具和金融投资工具的概念,为我国理论工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石;第三,澄清了人们对金融投资理论的一些模糊认识,指出了运用误区,为我国投资者提供了参考与指导;第四,指出了金融危机的微观成因,对我国从微观层面入手防范金融危机有着指导作用;第五,为我国科学地进行金融投资工具监管提供了理论准备与实践指南。

张晓杰[2]2010年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及财务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公司获利手段增加,获利能力增强;另一方面使公司管理难度增加,风险水平提高。交易性金融资产中主要类别之一的衍生金融产品尤其是套期保值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通常为防控风险而生,却可能产生更大的风险。“双刃剑”的两面分别是对公司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将不得不面对其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而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公司与金融市场联系将更加密切,各类公司追逐金融产品的“有利影响”成为必然,这意味着加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降低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将十分必要。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及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是一个集计量属性、投资管理和风险管控“三位一体”的研究。其关注的重点有三个:一是关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自身特性和其计量属性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二是关注不同类型公司在防控风险前提下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策略研究;三是关注以风险财务指标体系为核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管控制度的建立和运行。这一逻辑思路有“四个突破”:一是范畴突破,没有囿于财务与会计的小范畴,而是融合财务与金融的大范畴;二是内容突破,没有囿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财务管理的理论范畴,而是立足于指导实践,融合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大范畴;三是视角突破,没有囿于某一类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风险管控的研究,而是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及风险管控的行为;四是思路突破,没有囿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争论怪圈,而是从大处着眼,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对各类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行为及结果进行研究,并提出以风险财务指标设计与管理为核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管控问题。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及财务风险防范问题进行研究,根本目标是以财务指标为核心提出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的策略及风险防控,保证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能够优化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而不是使之恶化。因此,财务指标尤其是风险财务指标体系是文章各个部分的串联点。首先,交易性金融资产自身特性及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结合对财务指标的变动及暴露影响巨大;其次,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策略的研究和投资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优化财务指标;再次,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管控以风险财务指标体系的设计和风险管控制度的建立与运行为基础;最后,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及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可以用风险财务指标的变动来表示,风险财务指标优化,说明投资及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反之亦然。论文共分十三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展开。第二-五章是“提出问题”,从宏观层面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范畴、类别、计量属性及其争论和可能的风险,从而为微观层面上的风险分析、投资策略分析及风险管控建议奠定了基础。实际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性天然存在,其风险性也就天然存在,但这种风险性对企业而言主要的暴露方式是通过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反映,因此有必要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属性及其争论进行介绍,这是解决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策略及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的大前提。第五-十章是“分析问题”,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潜在风险以及不同类型公司的基本情况、投资现状、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等。其中,第五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结合起来,引出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具体情况分析并相应提出建议。第六-十章则展开对金融公司、非金融投资控股公司、中央企业财务公司、一般企业(含上市公司)、社会公益类基金等不同类型主体进行具体分析,这五章的基本结构是前半部分介绍基本情况、投资现状及风险承受和管控能力,后半部分提出基于防控风险的投资策略。第六-十三章是“解决问题”,先从微观层面上给出防控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的具体建议,包括投资策略建议和风险管控建议两部分。第六-十章分不同类型主体提出基于防控风险的具体投资策略;第十一章提出公司要加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财务指标体系设计,其中包括共性财务指标和具体财务指标;第十二章提出公司要建立并完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控制度,包括系统的机制流程和具体的方法技术。再从宏观层面上提出防控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的具体建议,第十三章提出主管部门要加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指导及风险监管建议。

于良[3]2016年在《我国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动因及风险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经济从“改革开放高速发展”迈向“新常态”发展阶段,要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而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可以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更有作为。保险业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43万亿,同比增长20.02%;保险业资产总额已超过12万亿,为优化社会资产配置,加快我国产业升级提供可持续性的资金支持。为提升企业融资效率,我国政府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发展,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随之放开。自2006年我国保险资金首次开展股权投资至今,股权投资在投资规模、投资范围和投资模式上都取得阶段性进展。至2015年,受政策利好影响,保险资金长期股权投资6398.8亿元,较年初增长59%;投资范围通过直接和间接投资方式可以涵盖绝大部分产业领域;投资模式上,2015年保险公司通过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尝试由LP向GP转型。然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者中保险机构数目占比不足5%,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政府政策支持背后,是什么原因致使保险机构逐渐重视股权投资的同时却又谨慎慢行?为什么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有利于实现交易双方利益共赢?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过程又存在哪些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以确保保险公司股权投资平稳性?本文的研究正是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首先,本文系统梳理股权投资的相关概念和现有股权投资研究成果,从股权投资法律法规、股权投资动因、股权投资风险因素、股权投资评估和规避机制多个角度,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为研究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现状、动因和风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其次,本文对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现状从资产配置、收益水平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通过与国际保险资金股权发展模式的对比,提出我国保险资金股权投资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三,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和被投资者)的角度,对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动因进行研究。基于内部效应、外部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划分,本文按照“提出理论框架--分析影响路径--实证与案例研究支持”的研究结构,对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动因进行系统性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保险公司具有金融投资机构和法人投资机构双重身份,其股权投资不仅能实现超额收益、分散风险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与被投资公司深度合作,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提升保险公司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另外,保险公司股权投资有利于被投资公司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融资结构。因此,保险股权投资可以实现投资人利益和被投资人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为我国保险机构积极开展股权投资提供理论支持。第四,本文对保险资金股权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识别,可以分为宏观基本面(经济、法律政策、资本市场)风险、行业风险、投资项目风险、投资流程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风险几大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保险资金股权投资风险评估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保险公司股权投资项目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最后,本文结合股权投资风险理论和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从组织架构和公司运行两个层面,构建股权投资风险规避机制,并进一步提出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针对投资决策前的逆选择风险,从基本面分析、行业分析和项目风险评估三个层面,构建投资决策研究体系。针对投资决策后的道德风险,从选择投资工具、设计产品结构和投后管理工作几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保险公司开展股权投资活动提供借鉴。

于佳卉[4]2017年在《金融投资工具浅议》文中提出对金融投资工具进行分析,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金融投资工具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金融投资工具的创新方法进行具体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发展投资基金、发放转换债券、完善银行结算工具、利用政府和银行促进金融金融投资工具的创新以及对金融衍生工具中的风险进行控制五方面内容。

佚名[5]2018年在《《现代商业银行导刊》、《投资研究》2018欢迎征订》文中认为欢迎订阅2018年度《投资研究》《投资研究》是由中国建设银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月刊)。它创刊于1982年,是国内金融投资领域的重要期刊。《投资研究》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同时,本刊也是众多财经类高校和研究机构所认定的金融类重点核心期刊。

徐贵彦[6]2010年在《关于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投资工具层出不穷,发展金融投资业,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可以深化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强化我国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拉动内需的增长,完善我国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同的金融投资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是不同的,在投资的过程中,如何进行风险规避同时获取最大收益,是投资者始终研究的话题。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投资收益和风险共存的双重性,提出了有效规避金融风险、获取收益的措施。

时乐莹[7]2013年在《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针对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行为影响因素这一问题,通过之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其可能主要受到三方面影响:一是,家庭户主年龄、教育水平、职业层次等人口统计学特征;二是,家庭拥有的以房产为主的非金融资产;三是,家庭总资产的水平。因此,本文选用中国家庭金融抽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的方法,对影响因素假设展开全面研究,进行了验证。并将研究所得结论与个人理财市场相结合,为不同背景、层次的家庭提出差异化的家庭理财建议。首先,本文采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将筛选出的3734个样本家庭,分别按照年龄、教育水平、职业层次、风险偏好和总资产分组,对数据进行统计观察,从而对这五方面的影响进行现状描述分析。其次,使用Probit. Tobit模型对家庭风险金融投资参与率和占比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主要探究了房产尤其是二套及以上房产对家庭风险金融投资的影响,以及家庭总资产对其风险金融投资的影响。再次,使用Probit. Tobit模型对家庭投资的风险金融资产内部各种金融产品对股票投资参与率和占比的影响进行分析。这一研究的出发点是,作为主要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股票,近年来表现不尽如人意,而基金、理财产品等新生金融产品受到家庭青睐,那么这些新生事物是否会对股票造成挤出效应。最后,结合前文研究结论,将家庭按拥有房产数量和财富水平分类,对不同背景、层次的家庭提出差异化的个人理财建议,以实现家庭金融投资的优化路径和可行建议。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是:第一,将全部房产和二套及以上房产区分为两个不同的变量,发现无论是总体还是二套及以上房产投资,其参与度提高会促进风险金融资产参与,而投资占比会挤出风险金融投资参与和投资比例;第二,结合当前风险金融投资产品现状,验证了基金、保险、理财产品、信托、外汇、黄金等投资对传统风险金融资产股票的参与度和投资占比的冲击,发现其他风险金融产品不但没有挤出股票参与投资,反而是有促进作用;第二,对家庭分类,为其个人理财提出差异化建议,以优化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行为。

佚名[8]2017年在《《现代商业银行导刊》、《投资研究》 2018欢迎征订》文中提出欢迎订阅2018年度《投資研究》《投资研究》是由中国建设银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月刊),它创刊于1982年,是国内金融投资领域的重要期刊。《投资研究》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同时,本刊也是众多财经类高校和研究机构所认定的金融类重点核心期刊。《投资研究》面向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图书馆发行。

朱映惠[9]2016年在《中国企业金融投资变动:宏观经济效应与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体部门与金融部门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两大主体,其中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以服务实体为导向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经济体系中的两大部门对应形成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两种不同的资本形态,产业资本在资本结构中居于基础地位,金融资本以支持和引导产业资本而存在。然而,在经济金融化发展过程中,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渗透改变了实体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金融投资规模持续增加,金融资本由从属于产业资本的地位逐渐演变成产业资本的影响者或控制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提醒我们,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次贷危机爆发后,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减速换挡的新常态时期,然而金融部门却呈现出逆经济周期独立膨胀态势。金融与经济背离发展引发多层次资金流向脱实向虚,具体表现为:宏观层面,资金在金融领域持续空转或流向实体部门的链条被拉长;微观层面,企业实物投资增速下降,而金融投资规模不断增加,企业获利渠道对金融投资收益的依赖性增强。在我国实体部门收益持续下降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不断增加金融投资逐利而荒废主营业务,这种企业资本投向的变化将显著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但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分析企业实物投资,而对企业金融投资的经济影响关注较少。本文以企业资金配置脱实向虚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全面了解我国企业金融投资变动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实体企业参与金融投资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影响效应与影响机制是什么?第二,导致我国企业金融投资规模持续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合理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实体企业资金配置脱实向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有利于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定影响和引导企业投资行为助力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是:首先,基于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金融与经济背离发展所引起的企业资金配置脱实向虚的现实,从规模和收益的角度分析企业金融投资的现状与问题(第三章);其次,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企业金融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即明确企业金融投资持续增加、获利渠道对金融投资收益的依赖性增强将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产生何种影响(第四章、第五章);再次,根据企业投资决策理论发展脉络,将企业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统一放置于企业投资理论框架中,分析完美市场条件和非完美市场条件下企业增加金融投资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我国企业资本投向脱实向虚的根本原因(第六章、第七章);最后,通过对影响我国企业金融投资持续增加的因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第八章)。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如下:1.本文以我国上市非金融企业为样本,测算了企业金融投资规模和金融投资回报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经济上行区间,我国企业金融投资规模较小,实物投资回报率超过金融投资回报率;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运行进入下行区间,实物投资回报率下降导致企业实物投资意愿降低,与其相对,金融投资规模和收益持续上升,企业获利渠道对金融投资收益的依赖性增强,在次贷危机后,企业资本投向表现出显著的脱实向虚倾向。2.关注企业金融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分析了企业金融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第一,在分析企业金融投资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时,论证了“挤入”和“挤出”两种效应,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企业金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次贷危机爆发后的经济下行阶段企业金融投资持续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要强于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且金融投资对物质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要高于对技术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第二,针对企业获利渠道对金融投资收益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的现实,分析了企业金融投资收益增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企业金融投资收益既可能平抑经济波动也可能会放大经济波动。而实证研究结构表明,我国企业金融投资收益增加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企业对金融渠道利润来源的依赖性越强,对经济波动的放大作用越显著。并且,银行信贷是连接企业金融投资收益和经济波动的重要传导渠道。3.基于企业金融投资决策理论框架分析了可能导致企业金融投资持续增加的原因。本研究提出在完美市场条件下,企业将在实物投资与金融投资之间均衡配置资金,实现均衡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通过放松完美市场条件假设发现,投资回报率差异、宏观流动性过剩、融资约束、经济的不确定性与代理成本都将导致企业金融投资持续增加。此外,本文以我国实际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中所提出的影响金融投资的因素,并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总结了影响我国企业金融投资持续增加的深层次原因。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包括:(1)研究视角独特。本文以企业金融投资持续增加的现实为研究视角,理解和把握我国现阶段出现的资金配置脱实向虚问题具有一定的新意。(2)观点创新。本文核心关注微观企业金融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从理论层面提出了“挤入”、“挤出”和“波动”三效应,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企业金融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真实影响。拓宽了宏观经济问题研究的微观基础。(3)方法创新。本文以企业投资决策理论为基础,将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放置在统一的投资决策分析框架内,分析完美市场条件和非完美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资金配置问题,相较于以往多将两者分离、独立研究,具有一定新意。

佚名[10]2013年在《欢迎订阅2013年度《投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投资研究》是由中国建设银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月刊)。它创刊于1982年,已有近30年的历史,是国内金融投资领域的重要期刊。《投资研究,进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同时,本刊也是众多财经类高校和研究机构所认定的金融类重点核心期刊。《投资研究》从2011年第7期起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投资研究》扩版至160页,

参考文献:

[1]. 金融投资工具研究[D]. 尚理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2].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及财务风险防范研究[D]. 张晓杰.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

[3]. 我国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动因及风险研究[D]. 于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

[4]. 金融投资工具浅议[J]. 于佳卉. 全国流通经济. 2017

[5]. 《现代商业银行导刊》、《投资研究》2018欢迎征订[J]. 佚名. 投资研究. 2018

[6]. 关于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分析与研究[J]. 徐贵彦. 当代经济. 2010

[7].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时乐莹. 复旦大学. 2013

[8]. 《现代商业银行导刊》、《投资研究》 2018欢迎征订[J]. 佚名. 投资研究. 2017

[9]. 中国企业金融投资变动:宏观经济效应与成因研究[D]. 朱映惠. 中央财经大学. 2016

[10]. 欢迎订阅2013年度《投资研究》[J]. 佚名. 投资研究. 2013

标签:;  ;  ;  ;  ;  ;  ;  ;  ;  ;  ;  

金融投资工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