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新锐设计顾问(武汉)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城市特色、文化背景,从人的需求出发,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要求来综合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
前言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建居住区已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1住宅间距规划设计
住宅间距属于影响住宅区规划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参考指标,其涉及的就是住宅间距离以及住宅的高度比例。住宅建筑有非常多的决定性因素,要以与消防、通风、采光、日照、空间环境、视觉以及管线的埋设等要求相满足作为其原则。1)住宅间距以及庭院空间之中间距和高度间的彼此联系对住宅区户外空间的感受以及呈现的效果和建筑物间距、户外空间尺度、布置的形式以及风格因素相关联。其中空间尺度又显得特别关键。空间的尺度太小会让人产生一种压迫感,但是尺度空间太大又会产生一种疏远感。针对人们视觉空间的尺度标准来说,建筑物的间距和高度比例超过1才能感觉到不会出现压抑感。所以居住的建筑物其视觉空间的尺度要保证间距最小使间距和高度之比等于1。这是因为一个合适的尺度能够给住宅户外的庭院打造出一种具有深厚人情味且十分亲近的感受。所以居住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是绝不能将此因素忽略的[1]。2)日照要求在住宅间距以及庭院空间中的主要影响。对住宅群组进行布局的过程我们可以对太阳的方立角变化加以利用进而获取更多日照,在平面规划之中获取的主要措施为:①错位式布局安排,有效利用山墙之间空隙来获得更多光照;②点条之间互相结合,其中点式必须布置到有较好朝向的区域,再将条状布置到后端,这样空隙就能够得到高效利用,进而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照;③利用住宅成角或者是利用东西方向住宅,进行多种合理的组合,就不但可以使光照质量大幅提升,而且也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外部空间。
2不同类型居住区设施、服务需求的规划设计
针对交通、绿化、房型、物业管理及社区设施配套五项因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对居民选择住房的首要性比较,可以反映出不同类型居住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例如在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社区的大部分居民由主及次地选择交通、绿化、房型、社区及设施配套,而物业管理基本上被列为最后考虑的因素。这既反映出这一类居住社区的区位弱势,交通出行不便,绿化环境不佳;也反映出这一阶层居民经济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因而,根据不同类型居住区的主体需求而不是根据人口规模进行设施与服务的配置,将是居住社区规划的重中之重。
3通风规划设计
为了实现外部通风的优良性,在住宅的布局形式上可以通过下列几个角度进行分析,行列布置,因为障碍物在风正面拂过之后所形成涡流区很长,这样涡流区之中的建筑物就不会有较好的通风效果。所以,在住宅布局设计之时最好保证风是斜吹来进入楼栋当中的,风投射的角最好是30°~45°。应用斜列型以及错列型的布置能够增大建筑物的迎风面,这样气流就会在疏导之后再进入至建筑物内部。采取前短后长以及前低后高的形式就能够促进夏季的开口通风以及冬季的有效防风[2]。另外,周边布置安排的封闭化,周边布局安排的合理化,比如适当对西北向的开口区域进行封闭,便能够使得冷天的风速得到有效降低,与此同时还须打开其余的方位角有效改善夏季的通风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用树木的排列及设置导风墙使得气流能够被引入至住宅区内部,然后设置相关出风口及引风口,使其在住宅区的内部建立起风道。
4人车共存规划设计
不要汽车进入住宅地区虽然很理想,但是想禁止所有的汽车进入住宅地区的道路却实在困难。因为居住在小区中的人们,心理都非常希望自己的车能够停到家门口,这不仅是出于停车后步行距离的考虑,也是人们对自己所有的财产的近距离监控要求。其次为了居民生活服务的邮车和垃圾车等,总是需要进入的,于是有了“人与车共存”的想法,由这个观念具体化而来的“人车共存道路”,在国外并不鲜见。所谓人车共存道路是指:在不威胁到行人、自行车的通行及沿街住户生活行动的范围内,允许汽车通行的道路。这种道路除了是大家上下班、上下学或到附近商店买东西的通道外,还是孩童的游戏场,更是人们散步、聊天和休闲之处。这一切都是利用下述方法来具体实现的[3]。除了沿街居民自有或必要进入的汽车以外,尽量不要让别的车主兴起想要进入的念头,将汽车流量限制在最低限度,这仍然符合“通而不畅”的道路规划原则。路面采用车子进入必须慢行的设计构造,此外,为了让汽车自动减速而设计各种设施和植栽等,也可使景观更为优美,形成感觉温馨的道路环境与人车分行系统相比,“人车共存道路”有下列几项优点:①不需要另设一条汽车专用道路;②目前有人居住、活动的任何既成都市街区都可以整理成这个样子,可称之为半步行街;③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形成一个极自然的日常生活环境:少妇们可以围着卖东西的车子聊天,傍晚在路边嬉戏的孩子可以迎接下班开车到家的父亲;④由于无法接触到驾驶的眼光,可以防患路上的犯罪于未然,提高夜间道路的安全性。在人车共存的情况下,生活行为彼此联系,生活场景得以恢复。应该说,无论是人车分流还是人车共存,其目的均是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都需要做到抑制交通,避免机动交通对人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为了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做法,达到上述抑制交通的目的,应从变更道路网、改造道路空间、整理规划作为生活空间的道路环境3项对策综合加以考虑,并在特定的情况下采取人车分行与人车共存相结合的做法。
5住宅朝向规划设计
居住区对住宅的朝向进行选择之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①冬季必须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进入室内;②另外炎热的季节有关太阳对室内以及居室外部墙面的直射必须要减少;③夏季必须保证良好通风,而在冬季要尽可能地防止冷风;④必须充分利用相关地形做到用地的最大化节约;⑤还要对建筑物组合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依照对住宅通风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建筑规划的朝向和夏季的主导风向角度要最好保证处于30°~45°,这样建筑物才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通风条件。通过分析促进住宅建筑物单体日照的条件,其中板型住宅其墙面光照量当处在正南朝向时最大。若是建筑物向东以及向西发生了偏移,那么接收光照量便会呈现降低趋势,建筑当偏离大约35°的时候,一整天光照量不会存在明显的差距,但若是其偏离高于35°的时候,其光照量便会出现明显的减少,通过这一项的研究成果了解到,在布置安排住宅的时候建筑偏离的角度最好保证低于35°。另外有一点必须重视,正南朝向住户其北侧的房间是不能见到任何阳光的,并且其室外的北侧一整天都处在阴影内。所以正南朝向住宅同样也不能做到非常的完美。
总结
由于科技进步以及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城市居住设计就会涉及到更加深入广泛的内容。任何具体的方法也没有绝对化最优,应当对系统状况进行全方位分析,进而选择性运用各种方法形式来获得总体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建高,王凌宇.我国大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与交通拥堵关系初探——以北京为例[J].中国名城,2018(12):4-15.
[2]韩冬梅,陈蓓,卢方欣.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划探讨——以济宁市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61.
[3]陈铖.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划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8):100-101.
论文作者:王勇,燕鑫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2
标签:住宅论文; 居住区论文; 间距论文; 建筑物论文; 道路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空间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