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平扫,CT增强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郭林

(广元市利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广元 利州 628007)

【摘要】目的:客观了解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临床诊断中施以CT平扫技术、CT增强扫描技术的价值。方法:此次抽选79例因腹部肿瘤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入院检查的确诊患者,均存在腹腔转移现象,以CT扫查技术的差异分组:39例甲组施以CT平扫技术,40例乙组则施以CT增强扫描技术,并将病理结果视作诊断工作金标准,分别统计两组病例检出结果及其符合率。结果:39例甲组病例符合率69.23%(27/39),40例乙组病例为95.00%(38/40),(P<0.05)。结论: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时,通过展开CT增强扫描技术,可提升临床诊断工作符合率,推荐选用。

【关键词】临床诊断;腹部肿瘤;CT平扫技术;腹腔转移;CT增强扫描技术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60-02

腹部肿瘤专业诊断工作中,为判断机体病变组织是否存在腹腔转移问题,需充分优化检查技术,并且对CT平扫技术或者CT增强扫描技术充分利用。未了解CT平扫技术、CT增强扫描技术临床实践情况,在抽选79例因腹部肿瘤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入院检查的确诊患者的同时,分组施以两种检查技术,旨在优化诊断技术,实现对诊断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促进腹部肿瘤转归。

1.临床信息及方法

1.1 临床信息

此次抽选79例因腹部肿瘤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入院检查的确诊患者,以CT扫查技术的差异分组。39例甲组,33岁~75岁,均值(47.6±11.90)岁;22例(男)/17例(女)。40例乙组,35岁~73岁,均值(46.2±10.30)岁;23例(男)/17例(女),所选病例均存在腹腔转移现象,且统计甲组病例及乙组病例信息后,比较其统计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39例甲组施以CT平扫技术:(1)院内所用CT设备选购于GE公司,造影剂选择碘海醇。(2)指导受检对象行仰卧体位,合理调整设备参数后,即予以检查。(3)设备参数标准。管电压:介于择120kV与140kV间;层间距:选择0.8mm;管电流:介于250mAs与280mAs间;移动速度:介于每秒5.0mm与10.0mm间;螺距:选择1;层厚:选择5.0mm。(3)若受检对象腹腔部位可能有粘连现象发生,检查工作中,需予以侧卧体位。

40例乙组在施以CT平扫技术的同时,联合施以CT增强扫描技术:(1)定位受检对象肘静脉后,予以注射用药造影剂(共60.0ml),并将给药速度调整为每秒3.0ml至4.0ml之间。(2)用药后约30秒,选中机体腹部位置,予以连续性地扫查。(3)予以展开薄层重建,收集、上传图片信息,展开多平面重建工作,而阅片工作则由院内两名专业医师同时承担。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病例检出结果,以病理结果视作诊断工作金标准,评定两种诊断技术符合率,并且予以比较。

1.4 数据统计

选用SPSS 22.0软件对相关数据专业统计,79例入选病例CT平扫技术检出、CT增强扫描技术检出结果的统计工作均选择“n/%”进行,通过比较两组符合率,如若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 CT平扫技术检出结果

39例甲组病例检出结果见表1。

2.2 两种检查技术符合率比较

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39例甲组病例符合率69.23%(27/39),40例乙组病例为95.00%(38/40),(P<0.05)。

3.讨论

李拥军[1]等强调,当腹部肿瘤病情达到中晚期阶段后,通常会有病灶转移现象发生,除了会加重机体疾病症状外,同时还会增加救治工作难度,以至于患者身体质量、生命质量受损,所以要重视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同时优化其诊断技术。

一般而言,人体腹腔内部生理结构表现出复发性特征,临床诊断难度相对较大。对于出现腹腔转移现象的腹部肿瘤患者,临床诊断工作多以CT平扫技术以及CT增强扫描技术展开,尽管两种检查技术都能对该病症进行诊断,但是CT平扫技术在符合率方面却有待于提升[2]。与之相比,CT增强扫描技术除了在扫描速度方面有优势,还能清晰呈现出机体病变组织转移情况。此次对两组确诊病例展开不同检查后,39例甲组病例符合率69.23%(27/39),40例乙组病例为95.00%(38/40),乙组明显比甲组高,(P<0.05),表明乙组病例诊断技术实践价值显著优于甲组病例诊断技术。

腹部肿瘤病例病变组织转移问题十分多见,且主要集中于肾上腺转移患者、腹腔淋巴转移患者、腹部转移患者、网膜种植转移患者以及肝转移患者等。其中,网膜转移病例的病变组织通常会有高代谢征象呈现,通过展开CT增强扫描,医师通过对机体腹腔肠道系统状况全面观察,在对其病灶组织状况准确辨别的基础上,明确机体病情分期,以确保救治方案的顺利制定。同时,肝转移现象在腹部肿瘤患者中十分多见,且肝脏转移性病灶组织的图像特征类似于原发性肿瘤病灶,两者极易混淆,予以展开CT增强扫描技术后,会发现肝转移患者病变组织呈现出轻度强化征象,除边界表现出模糊性特征外,如果病变组织血供条件差,其附近组织还会有强化征象出现[3]。除此以外,淋巴转移病例病变成分多出现于机体下腔静脉系统以及肝门位置等,予以CT平扫技术检查,其分辨率还有待于提升,无法实现对机体淋巴结组织附近的血供条件准确呈现,以至于检出率无法得到提升。与之比较,通过展开CT增强扫描技术,在对机体淋巴结组织的小间隔展开专业重建的基础上,予以定量扫描以及定性扫描,不仅能够实现对患者原发性病灶组织的准确筛查,还能明确其疾病分期,因此CT增强扫描技术临床实践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对于出现腹腔转移现象的腹部肿瘤患者,临床诊断工作中,建议展开CT增强扫描技术,通过对检查工作符合率充分提升,以提升机体诊断工作实践价值,并且指导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进而充分促进腹腔肿瘤病例病情转归,推荐选用。

【参考文献】

[1]李拥军,尹宜发,林国成.增强CT用于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价值分析与随机对照评价[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5):110-111,125.

[2]曹兵生,刘琳,刘倩,等.超声造影对腹部瘤样结核与腹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10):911-913.

[3]赖建军,沈丽娟,王佳浩,等.锥形束CT快速扫描模式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5,35(9):679-682.

论文作者:郭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CT平扫,CT增强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郭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