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_徐磊,朱呈,马颖颖

徐磊 朱呈 马颖颖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 目的:对比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的IC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首先都接受常规治疗(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方式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方式支持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ICU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肠外营养,促进患者氮平衡,提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治疗时间。

【关键词】 肠内营养;肠外营养;ICU患者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199-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ICU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3.1±2.5)岁,其中肺心病10例,脑外伤19例,脑卒中15例。对照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45.2±3.1)岁,其中肺心病19例,脑外伤13例,脑卒中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本治疗: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推算出基础需求能量。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ICU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x?检验,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2例(中心静脉导管败血症1例,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中心静脉导管败血症3例,恶心呕吐6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的治疗直观重要,它除了影响患者营养吸收状况,还关系到病人预后的问题。临床营养支持包含了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支持方式[1]。临床危重患者,都有炎症反应,如果患者炎症反应过于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可能导致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失调,引起急性蛋白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急性肾衰等等[2]。临床上营养不良分为纯蛋白热量性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恶病质综合征。第一种营养不良主要是因为能量摄入不足导致,与炎症无关,基本热热量摄入来自于脂肪组织中摄入的游离脂肪酸。第二种营养不良多因为严重烧伤,感染,系统性炎症导致,也有因为同时伴有食物摄入量不足,在系统炎症反应状况下,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释放造成基础代谢率升高。第三种营养不良发生于疾病终末期,这种营养不良会进一步降低病人免疫力,使疾病进一步恶化。

临床经验表明,尽早进行营养支持对病人恢复效果更好,现代医疗中对营养支持的看法是不仅仅为患者提供能量与维持氮平衡,还要争取维持细胞代谢或修复器官功能。营养支持治疗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营养,还涉及到恢复患者肠胃功能,减轻炎症症状,调节免疫等多重功能。现代营养支持目的是:调节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器官组织结构与功能。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取决于小肠的吸收功能。肠内营养适用于烧伤患者、中枢神经性疾病患者、胃肠道疾病患者[3]。肠内营养的经济适用范围是小肠功能不好的患者、年龄小于3个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适合胃肠功能不好或衰竭的病人,肠外营养支持法有时会有伴随的并发症,如感染、糖代谢紊乱等等。

ICU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死亡率有紧密关联。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反映了机体营养状况与新陈代谢状况。本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43.41±2.62)g/l,明显高于对照组(33.68±2.38)g/l,说明了肠内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对ICU患者的肠源性炎症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促进了机体的代谢与分解。最终促进了蛋白质的合成。观察两组患者,观察组为维持氮平衡,对照组为负氮平衡,因此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代谢效应更好。同时,观察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3.72±0.43)d,短于对照组(6.41±0.80)d,原因在于观察在进行全身营养改善,高速代谢,纠正机体高分解,病情恢复快。肠内外营养支持解决了患者进食困难,营养吸收不均衡的问题。但如果在操作过程中运用不得当,或护理不得当,可能引起营养液潴留,肺吸入,腹泻,反流性食管炎等,给预后和治疗效果带来影响。因此在制剂操作时,要先做好患者的营养评估,加强监测,选对合适的营养方式。

肠内营养治疗ICU患者优于肠外营养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氮平衡、提高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ICU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刘彩云,师华华,王健,刘天瑜,常伟伟.ICU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8(13):90-91.

[2]闫军,樊茂宇.急性胰腺炎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治疗的探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05:761-767.

表1 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

论文作者:徐磊,朱呈,马颖颖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_徐磊,朱呈,马颖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