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_黄承月

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桂阳 424400

【摘 要】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比较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4年1月-2017年 1月到我院就诊的脊柱骨折患者64例进行临床实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实验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情况和Cobb角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对比分析差异。结果 术后随访四个月发现,实验组患者恢复优良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Frankel分级、Cobb角等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比单纯内固定治疗更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内固定;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ertebral plasty for spinal fracture by randomized controlled experiment. Methods in January 2014 - January 2017 to our hospital for clinical trials,6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n = 32 cases)and control group(n = 32 cas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ertebral plasty,control group adopts simple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covered,Frankel classification and Cobb Angl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recovery rate(96.88%)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96.88%)than the control group(78.12%),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indicators such as Frankel classification and Cobb Angl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ertebroplasty for spinal fracture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is more effective than internal fixation.

[Keywords] internal fixation;Vertebroplasty;Spinal fracture;The curative effect

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损伤性疾病[1]。导致此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如从高楼坠落、交通车祸、跌倒损伤等。该病十分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严重时甚至导致肢体失去知觉、瘫痪。因此,对患者进行可行且有效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来我院就诊的脊柱骨折患者64例进行临床实验,对比分析单纯内固定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制定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经过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脊柱骨折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此标准,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 1月就诊的脊柱骨折患者64例进行临床实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实验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3.21±7.21)岁。致病原因:高楼坠落者6例,跌倒损伤者12例,交通车祸者14例;损伤部位:颈椎6例,胸椎9例,腰椎17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ASIA)损伤分级[2]:C级6例,D级9例,E级1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4.21±6.21)岁。致病原因:高楼坠落者5例,跌倒损伤者11例,交通车祸者16例;损伤部位;颈椎7例,胸椎10例,腰椎15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ASIA)损伤分级:C级7例,D级8例,E级15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病原因、损伤部位、ASI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内固定手术治疗[3],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进行全身麻醉术,然后让患者处于俯卧位,在患者损伤部位的椎体周围作一个后正中切口,使得伤处椎体、相邻椎板完全暴露,方便椎弓根钉进顶点。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将4枚椎弓根螺钉钉入,利用结合的固定物、横向拉力,确保椎体恢复到正常水平。实验组患者进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纯内固定操作方法与上述一致,椎体恢复正常水平后,借助X线机监测,在损伤部位椎体的压缩较重一侧椎弓根处穿孔,将专用椎弓根穿刺套管针刺入,针头斜向椎体中心,拔出穿刺针内芯,将进口带显影剂的骨水泥注入椎体。在注入物到达椎体后壁时,不再注射,待注入物彻底凝固后,拔出穿刺针,切口部位进行负压引流。

1.3 评价指标

恢复情况评价:采用美国矫形外科学会 Neer百分评定系统[4],对患者治疗后4个月的预后情况进行优良率评价,具体分级如下:①优:不出现疼痛,恢复情况好;②良:有轻微的疼痛,恢复情况较好;③可:有较强的疼痛,恢复情况一般;④差:有强烈的疼痛,恢复差。

其他临床指标评价: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如:椎管侵占率、Cobb角和Frankel分级,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21.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对于定性资料,采用χ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4个月,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优良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78.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脊柱骨折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占骨折的5%~6%,以胸腰段骨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颈、腰椎,胸椎最少,常可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脊柱骨折多见男性青壮年,临床表现为外伤后脊柱的畸形、疼痛,常可并发脊髓损伤。多由间接外力引起,为由高处跌落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少数由直接外力引起,如房子倒塌压伤、汽车压撞伤等。病情严重者可致截瘫,甚至危及生命。治疗不当的单纯压缩骨折,也可遗留慢性腰痛。因此,在合适的时间内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往,通常采用单纯内固定的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具体操作已在治疗方法中阐述。但本方案逐渐显现出其不足之处:随着椎体恢复高度的增加,椎体内常出现空腔,不能被填充;而且椎弓根植骨要在其他部位取骨,当不能完美填充时,将导致损伤椎体重建受到影响。这些都造成了单纯内固定术的失败次数增多,不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证明,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单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椎体成形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本实验为验证这种新治疗方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其创新之处在于:在单纯内固定手术的基础上,将骨水泥注入椎体,起到提高椎体强度,增强稳定性的作用。另外,骨水泥中凝固时放热大,对周围神经末梢有所损伤,故患者痛感较小[5]。与单纯内固定术相比,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来治疗脊柱骨折具有更好的效果,能够增强患者的预后的改善。

本研究经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①实验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组间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明显;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椎管侵占率、伤锥前高压缩比变化明显,且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变化更为明显;③实验组患者治疗后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比单纯内固定方案治疗脊柱骨折具有更好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患者预后情况更好,故应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1]王洪伟,李长青,王建,张正丰,初同伟,周跃. 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2):1072-1076.

[2]张军卫,洪毅,陈世铮,白金柱,唐和虎,王方永,姜树东,关骅. 脊髓损伤ASIA神经学分类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3):241-245.

[3]吴剑彬,杨雷,周飞亚,冯永增. 骨替代物加强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骨伤,2016,29(6):543-552.

[4]李庆伟,章旭,孔祥清,孟纯阳. 创伤性颈髓损伤后急性期患者血钙、心率、血压与其Frankel分级的相关性[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20):3025-3028.

[5]谭红略,王生介,赵金坤,钱臣,周琦,石岩. 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1):69-73.

论文作者:黄承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_黄承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