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82例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采用ERAS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ERAS护理模式应用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可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同时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ERAS);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微创
近年来,由于不良作息和长期不良姿势,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人群中高发,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困扰着社会不同职业的人们。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的后路开窗手术治疗该疾病是一大进步,其切口小、恢复快、节省费用等特点为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应用快速康复(ERAS)这一理念,针对影响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及术后康复的因素,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的措施。ERAS 护理模式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包括术前禁食、预防性镇痛,术中体温控制、麻醉及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营养支持、无痛下进行早期活动等多个方面,有效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入院的182例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男51例、女40例,年龄25-74(49.6±3.1岁);对照组男46例、女45例,年龄29-68(47.5±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入院后常规检查及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常规血液检验(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血糖)、尿常规、心电图、胸片、CT、MRI等检查。进行常规术前、术后宣教,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切口渗血情况等。
1.2.2 观察组:采用ERAS护理模式。
1.2.2.1术前评估管理及宣教
(1)对手术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2]。入院前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合并有以下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营养不良、及其他免疫缺陷病、血友病等疾病[2]。1.以上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中国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认为空腹血糖应控制在10mmol/L以内,随机血糖应控制在12mmol/L以内[3]。血糖评估: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随机血糖监测,当随机血糖≥12mmol/L,实行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监测,请内科协助会诊,经过饮食控制或降糖治疗,控制好血糖后方可安排手术。
(2)常规检查:所有术前化验及影像学检查由门诊或入院当日完成。无全身疾病者入院当天下午或第二天即进行手术,周末及国定节假日入院患者除外。
(3)预防镇痛:入院及观察和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必要时给予预防镇痛,减轻因疼痛带来的焦虑和痛觉敏化。
(4)营养支持:术前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评估表,筛查≥3分,先请营养科专家会诊给予营养支持[4]。
(5)吸烟可导致腰椎术后融合率下降,增加切口感染、术中出血、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告知患者戒烟、戒酒,由于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微创手术,患者无需严格进行肺功能康复锻炼。
(6)告知患者麻醉和手术过程,减轻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恐惧和焦虑。
(7)皮肤准备:术前可以使用香皂沐浴以降低体表固有的菌落水平。
1.2.2.2术中管理
(1)该手术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无需禁食。告知术前患者少量进食,在消除饥饿感的同时避免过于饱腹引起侧卧位不适。
(2)由手术室巡回护士进行皮肤管理,预防压疮、注意术中保暖;麻醉师进行麻醉效果得监测;手术医生进行术中预防镇痛
(3)手术路径和切口
(4)术中体液控制,预防水肿。
(5)视术中切口及椎管压力情况,正常情况下不留置引流管。
1.2.2.3 术后管理
(1)术后即可早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护腰围,通过示教的方法让患者牢记侧身起床,再侧身躺下的方法和重要性。
(2)输液管理:术后少量消炎消肿、活血化瘀的治疗性输液[5]。
(3)术后镇痛:控制术后疼痛是减少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加速康复的重要方法[6]。良好的疼痛管理离不开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监测,采用NRS数字评分法,及时调整镇痛方案,在有效镇痛的前提下,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降低药物副作用,尽量实现个体化镇痛。由于切口小,术后正确体位及使用常规镇痛药物和疼痛护理方法,切口疼痛一般即可控制。预防神经根性疼痛,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基础上,加用神经修复剂、肌松剂,可提高总体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4)引流管管理: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视术中情况,极少数会留置伤口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色质量。注意观察引流量,尽早拔除引流管[7]。
(5)术后康复锻炼:术后4小时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术后2~4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锻炼方法:指导患者做踝泵、直腿抬高、空中蹬车等活动,可以通过双下肢的牵拉作用促进腰部术区的血液循环,预防神经根粘连,每日3次,每次至少20下,高度逐渐加高,以耐受为限。教会患者术后2~4周做腰背肌锻炼,以增强腰椎稳定性,防止复发,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姿势。每日3次,循序渐进,每次练习不可过多、过累。锻炼背肌方法:①挺胸:病人仰卧床上,将两肘支起胸部,使腰背部悬空。②五点支撑法:病人仰卧,用头部,双肘及两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③背伸法(飞燕点水法):病人俯卧,抬起头胸部离开床面,两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
(6)从患者的饮食、用药、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方面,做好出院健康宣教。
(7)出院后管理:术后1周、2周、1个月定期随访,有利于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医保报销前住院总费用及护理满意度[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预防性镇痛打破传统被动的疼痛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排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中注重患者保暖和心理护理,有效降低患者各种应激反应,术后早行康复锻炼,对预防神经根粘连有重要意义。ERAS护理模式应用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可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同时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谈晶,吴明珑,刘洪娟,等.多学科全人全程护理在脊柱侧凸患者ERAS中的应用.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14):86-87.
[2] 康焱,周宗科,杨惠林,等.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切口管理指南.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11(1):2-9.
[3] 孙天胜,沈建雄,刘忠军,等.中国脊柱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2017,10(4):271-279.
[4] 张春虹,闫兵山,徐宝山,等.可动式椎间盘镜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快速康复的疗效观察.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3):1790-1794.
[5] 孟皓,杜培,王飞,等.脊柱外科加速康复围术期需要重视的问题.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7,10(4):280-288.
[6] 周宗科,翁习生,曲铁兵,等.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2016,9(1): 1-7.
[7] 黄海晶,辛景义,金鸿宾.应用术后快速康复理念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天津医药.2014,42(12):1246-1248.
[8] 陆军,訾金花.ERAS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6):15-17.
论文作者:黄迪, 于闰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切口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糖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