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关注水土保持和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水利可持续发展必要性、水土流失的危害,探讨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作用探讨
1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达到和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第二,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第五,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水土流失的危害
2.1破坏土壤地质结构
植被由于受到破坏不能对土壤进行有效保护,表层土壤遭受水流的长期侵蚀,变得支离破碎。土壤就会失去原来的生产力和涵水能力,不能为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提供发展基础,导致农业生产的无法进行和景观的破坏。土地涵水能力不足,在遇到短时强降水或泄洪的时候,因为无法正常涵水而使水流迅速流入河道,很容易发生山洪,随时威胁到下游和附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表土壤疏松的斜坡地带,遇到暴雨时也会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2.2堵塞河道以及水库淤积
被堵塞的河道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洪水等自然灾害。水库的淤积会降低水库的蓄水量,在汛期或短时降水量大的时候不能储存更多的雨水,从而降低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和使用周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河道和渠道,导致水库被迫报废,成了大型淤地坝。
2.3减少枯水期的水量、加大涝灾的发生频率
水土的流失使土壤失去了原有的涵水能力,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都不能很好的储存水源。枯水期的时候会造成水量的减少,土壤的干裂,在一些干旱地区例如新疆很容易造成水源枯竭。土壤中的土壤颗粒之间具有缝隙,是涵水的关键。土壤的大量流失,大大降低了涵水能力。从水文方面来说,年内的径流量变化增大,枯水期水流量更小,丰水期水流量更大。水土流失还会造成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同样造成了涵水能力的下降,使枯水期水流量更小,丰水期水流量更大,加大了涝灾的发生频率。
3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1防止泥沙堵塞河道,减少洪涝的发生
水土保持可以提高土壤的涵水能力,增大蓄水量,减少地表的土壤流失量,减少流入河道的泥沙量,降低河道堵塞的风险。地表有一定的植被保护,遇到丰水期水流量大的时候,土壤就会自动进行蓄水,植被可以防止土壤被雨水冲走,减少了短时地表径流量,从而使流入河道的水量也到得控制,防止水位的快速上升而造成的洪涝灾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土壤中的涵水在枯水期的时补给地表径流量,保持枯水期的正常水流和植被水资源供给,有效缓解了水资源枯竭造成的河流断流现象。
3.2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
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在各方面的效益,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包括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有效拦截泥沙。减少水流的含沙量,从而减少了流入湖泊、水库的泥沙,降低淤积的发生,提高水库的蓄水量以及蓄水和防洪能力,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
3.3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水土流失增加了水流的含沙量,造成大量泥沙随着水流进入河道,使河床抬高和水位上升,不但降低了河流的蓄水防洪能力,还给周围的环境和人民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量,提高河流的蓄水防洪能力,降低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例如,小浪底水库的建设,小浪底工程是调节黄河的主要措施,能够在汛期进行蓄水和调节水量,避免汛期水量过大造成的下游洪涝。对于山区居民来说,做好水土保持能够有效避免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4提高区域水环境和水体质量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通过减少了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土中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水环境污染,提高水环境的质量,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
4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科学规划
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科学规划,做好统筹布局。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划体系,对各江河流域整体规划、片区水资源利用系统规划、水利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等,都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规划过程中应遵照生态环保的理念、优化配置的原则,确保规划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通过加强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从而使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整体布局落到实处。
4.2健全制度
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全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制度建设能促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起重要保障作用。建立和健全严格、系统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项目进行严密论证和严格审批。对于资源消耗过于严重的项目,应当进行限制,同时鼓励发展低耗环保项目,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强化管理
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管理能力培养。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工程,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不懈努力,因此,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提升管理能力,加大管理力度。
5结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目前人类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迅速耗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如何在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巨大。
参考文献:
[1]王艳敏.浅析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应用能源技术,2016,04:1-3.
[2]曾跃平.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科技产业,2016,04:70-71.
[3]张平.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1:46.
[4]禹博.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J].智能城市,2016,10:246.
论文作者:裴美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水利论文; 土壤论文; 水资源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河道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