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从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出发,分别阐述了建筑工程相关项目施工的风险,以及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防范及措施,旨在为行业有效进行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1.造成风险预防阻碍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预测、判别、评估。但是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干扰管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合理。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合理可能造成管理组织在作出相应的风险规避决策时出现偏差,影响决策的效果。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既包括对风险预测、评估等管理方法的确认和评估,也包括对管理体制机制的合理与不合理的评判,可以进一步优化管理行为的作出并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机制的结构,以此来使得风险得到有效地预防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2.工程项目风险具有复杂特性,难于临时应付
无论是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还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审计,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而之所以采取如此复杂的方式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预防是因为工程项目风险具有十分复杂的特性。首先其具有客观性,指工程项目风险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其次具有不确定性、可变性及相对性,风险是指其发生的概率是未知的、难以预测的。在此基础上,工程项目风险是可变的,其风险大小及作用对象均不是固定的、相对的,这就使评估更具难度。除此之外,工程项目风险还具有阶段性,即工程项目风险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综合来看,工程项目风险是十分复杂且多变的,而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评估,这大大加强了其科学性,从而可以更为准确地预测和解决工程项目风险。
二、建筑工程相关项目施工的风险
1.由施工方因素引起的项目施工相关风险
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往往影响着项目施工的风险管理成效。其中,影响因子有一下几个方面:施工过程安全的相关管理、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成本的相关管理以及合同相关管理等。对于施工队伍来说,如果一个施工团队的业务水平不高,又没有责任心,则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施工工作人员无法对设计图纸有很好的理解,不能遵守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施工的有效性则得不到保障。除此之外,如果监管环节存在疏漏,施工相关的材料质量以及运用效率等方面得不到切实的保障,这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
2.由业主方因素引起的项目施工相关风险
作为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参与方,业主往往对于建筑工程相关项目施工风险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部分业主对施工相关客观规律并不了解,因而时常会提出类似极低价格极高质量,极短工期极高质量等一系列不合理的施工要求,这在客观规律下往往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达到竞争目的而采取一些有悖行业规定的手段,选择以低质量来蒙混过关,这种行为,不仅最后延误工期,其工程质量也达不到行业标准,不仅会造成一系列社会影响极差的反应,同时也会损害到施工单位的利益,使其社会形象受损,得不偿失。
3.由设计方因素引起的项目施工相关风险
施工项目合理有效的开展是建立在设计单位对其进行充分设计的前提上的。然而一些项目,为了追求成本的控制,往往会造成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不完善,甚至还可能存在设计缺陷,这为整个项目的施工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东窗事发,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互相推卸责任,这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极其不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防范及措施
1.健全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把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在系统中体现出来,各项数据做好记录工作。作为建筑企业,在招标前对数据分析要做得很好,彻底了解项目招标文件在各种技术要求,材料,机械等方面的信息,不得随意出价。签订合同的时候,要严格运用风险信息系统来对所要签订的合同的风险性开展必要的风险评估,做到综合分析,对于那些条款不详细或者模糊的合同进行反应,或者是需要独立承担很大风险的合同。项目管理者自身要具备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的能力和素质,必须熟悉信息系统的操作,认真对待项目管理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风险的工作,还应该善于运用信息系统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为团队中的每一位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安排与其能力匹配的,高效合理的风险管理任务,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团队承担,以更有效地促进施工建设项目的成功建设,避免风险。
2.针对风险类型,采取回避措施
在施工中有时存在的风险影响比较大,且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为了抑制其扩散,必须要及时切断风险源,调整之前所制定的项目目标与施工方案,这也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回避措施主要分为两个内容,即前期回避和中途放弃,这两种风险回避方式都是在支出较大风险成本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若是前期回避拒绝承担某一项高风险项目,那么便会直接规避该高风险项目造成的经济损失,若是采取中途放弃方式,在施工过程中中断合同,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十分常见的风险规避方式。通常而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最适合运用风险规避的情况无外乎两种,其一是某一种特殊风险导致相当高的损失;其二便是一些其他类型的风险管理手段支出了较高的经济成本。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主要指的是把可能产生的风险给别人承担。风险承担的主体产生了改变并不是会影响风险本身的危害程度,也不能实质上控制风险的危害。比如说遇到一些工艺相对比较复杂或者具有很强专业性的施工任务就可以通过分包或者转包的时候方法将风险转移。保险也是一种很好的转移风险的方法,利用缴纳保险费的方式可以把一些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上面,从而可以避免风险造成的巨大损失,保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工程保险,一种是合同保险。
4.对技术环境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工程单位的立身根本是施工质量,而施工技术在根本上就决定了此施工的质量起点。进行合理的技术风险防范是施工风险规避的重要构成。以江西某工程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后,得出结论,为了避免工程因为地质条件而延误工期,就需要在工程施工前期对其施工环境的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的勘察和有效的科学分析。与此同时,为了使得施工进度不受水文环境以及气象环境影响就需要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前期对其进行了解的同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以免在在施工造成损伤。除此之外,应及时做好施工图纸的变更,对施工行为的有效性进行提高,如果其施工现场得不到有效的部署,则容易造成施工风险概率的提高。
结语: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在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面仍然薄弱,企业建设项目的风险机制需要完善。最终目标是提高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效率,承担施工项目风险,开展科学,有效的预防。我国建筑企业只有坚持项目风险防范的有效性,这种激烈的市场中减低风险,才能使整个市场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在市场做稳,更强,更大。
参考文献:
[1]张博.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防范分析[J].民营科技,2017(7)
[2]刘添凯.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17(20)
[3]林朗.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及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信息,2018(7)
论文作者:苏春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项目风险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