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经验的社会学及其可能性——帕累托的社会学思想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学论文,述评论文,可能性论文,逻辑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般认为,帕累托更多地是一位经济学家,所以,他在社会学思想史上往往被人忽视。然而,这并不说明他的思想在社会学上无足轻重。帕累托的社会学思想的意义关键不在于他的结论正确与否,而是在于他的科学立场和社会学思想之间的矛盾所展示的问题:即经验意义上的逻辑科学对研究社会现象在何种程度上是有效的?帕累托的经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和社会学思想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的矛盾正是对他的逻辑——经验科学的立场在社会现象的运用上的恰当回答。
一 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在帕累托看来,社会学应该是一门经验意义上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社会行为。科学在帕累托那儿被把握为这样一种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合乎逻辑,能够为经验所证实。他正是站在经验——逻辑的立场看待社会行为的。社会行为对社会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社会的真实意义在人们的社会行为中显现出来。社会学作为科学,其真实的研究对象应是社会行为,因为它是实在的经验事实。在不同的社会学家那儿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学思想。正因为帕累托把科学的精神把握为逻辑——经验的精神,所以他用逻辑的方法来还原人们的社会行为,这样,作为经验形态的社会行为则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两部分。帕累托说:我们“把与目的逻辑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称作‘逻辑行为’,这不仅对完成这些动作的主体而言,也针对那些拥有更广博的知识的主体,也就是说主观上和客观上有上述意义的行为。其他行为被认为是‘非逻辑行为’”。(注:《普通社会学》(意)帕累托 著 第150、162、850节
转引自《社会学主要思潮》(法)雷蒙阿隆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一种行为要合乎逻辑, 就必须使客观现实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符合于行为这主观意识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凡是在主观上或客观上没有逻辑联系的行为都可归入非逻辑行为的范畴。人们的逻辑行为所构成的社会关系形成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在经济生活中,人们受自身的利害关系驱使,进行合理性的活动,因此,关于经济行为的科学即经济学就具有经验——逻辑的意义;然而人们的非逻辑行为所构成的社会关系自然带有非理性的特征;有关这些社会现象的科学如社会学和政治学就不可能具有经验——逻辑的意义。
社会学要排除以前社会思想中的超验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内容,仅仅停留在意识到社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非逻辑的水平上是不够的。而应该彻底弄清非逻辑行为的根本特征。帕累托研究非逻辑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使社会学摆脱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阴影,成为一门真正的经验科学。在非逻辑行为中,他注意到人们的合理化倾向:他们总是使没有逻辑实质的行为具有逻辑的外表,而这种逻辑表象暗含有人的存在方式的假设,诸如以形而上学或伦理学的形态出现。人们往往成为人类合理化倾向的牺牲品,他们受到自身逻辑化倾向的趋势,相信自己的行为真是由人们援引的逻辑外表所决定的。一旦人们从这种立场出发,认为逻辑外表是社会行为的合理性根据时,这种理解社会现象的方法就是按照超验主义或形而上学的方式进行的,就无法达到对社会行为的经验科学的认识。而社会学的根本目的是向人们指出这些行为是非逻辑的,虽然他们有合理性的外表,并且向人们揭示这种非逻辑行为的根本特征。那么,如何用经验科学的逻辑方法研究非逻辑行为呢?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社会行为经常在道德、伦理或宗教等意识形态中获得合理化说明,“人们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倾向,就是喜欢把非逻辑行为当作逻辑行为”(注:《普通社会学》(意)帕累托 著 第150、162、850节 转引自《社会学主要思潮》(法)雷蒙阿隆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实际上, 人们的非逻辑行为并不是由人们援引的理由所决定的,而是人们精神状态或情感的表达。在这里,帕累托用了归纳法和演绎法讨论非逻辑行为。归纳法的目的在于研究在学说史上人们是怎样认识、误解、掩饰和歪曲非逻辑行为的,这种方法是历史地研究非逻辑行为,揭示人们对非逻辑行为的合理化倾向。帕累托研究了大量的理论、表现、奇异行为和宗教崇拜的方式、巫术和妖术,他发现这些行为和举动各有差异,纷呈复杂,但本质上有一种规律的可靠性:即人们总是指出各种理由来解释特定社会行为的合理性,虽然各种理由不断翻新,但这种倾向始终不变,始终作为人们社会行为存在的普遍方式。
社会学不能停留在归纳层次上,帕累托于是用了演绎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一定的理论去解释人们这种非逻辑社会行为的内在原因。在归纳法的层次上,我们看到,帕累托由社会行为逻辑外表的可变部分追朔到这种社会行为的内在的不变部分。“我们分析了推理,研究了不变的部分。因此,我们就只能找到产生推理的本能,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就不会发现不被推理所包括的那些本能。因而一切简单的欲望、爱好和禀性还是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称为‘利益’这个重要的类别还是存在的”(注:《普通社会学》(意)帕累托 著 第150、162、850节 转引自《社会学主要思潮》(法)雷蒙阿隆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年版。)在这段话中,帕累托触及到他的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了。
二 剩余物与派生物
帕累托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就是剩余物,这一概念是他用逻辑——经验科学的方法还原社会行为的终点,也是他开始运用逻辑——演绎方法的起点。剩余物这一概念的意义表明它与本能有关,但只是接近人的本能的行为表现,它类似于人的基本的情感状态,即与人性中某种东西相对应。帕累托的剩余物是为了理解社会行为而创造的概念,这种剩余物理论与人们分析人性的理论相仿,只是他并不首先设定人性而走向超验主义和形而上学,而是用经验主义的逻辑方法来还原社会行为,而不能为逻辑所还原的行为经过回溯推理,得出这些行为中内在蕴藏的与人性或本能相似的东西——剩余物。(因为从剩余物这一概念的字面意思可以看出是这种还原方法的结果。)在对剩余物的探讨中,帕累托用的是类似于分析的方法,让剩余物的内在构成展现出来,他在这里想表明的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形式和功能按照决定它们的那些人类精神或心理的法则去构造他们自己的现实,并且悄悄地把这些法则投射到任何可能的现实对象。对剩余物分析的主旨就是努力掌握这种人类精神或心理的根本法则。
帕累托的剩余物概念不表征具体的现实,而只是观察者为了解现象而创造的分析概念。对剩余物的研究导致了它的分类,这些类别构成剩余物的内在结构,在《普通社会学》中,帕累托首先区分了六种剩余物,然后又分成若干类,这些类最后又被分成若干子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六种剩余物的区别,它们分别是:
一 “组合的本能”
二 “集合体的持久性”
三 “通过外部行为表露情感的需要”
四 “与社会性有关的剩余物”
五 “个人与其附属物的完整性”
六 “性的剩余物”
这六种剩余物提供了一个易于理解的结构,其中主要四种分别是:组合,保守,社会性,个人完整性。我们应当看到,剩余物不应被视为具体和独立的现实,分类本身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只提出了人类行为和情感的主要倾向。它的意义证明了人性有一种内在的秩序,人们可以在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非逻辑——经验行为中发现某种逻辑。
那么,剩余物作为人类非逻辑的社会行为的内在根据,是如何决定外在行为的表达呢?这就需要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在帕累托看来是派生物。派生物是剩余物在人们的社会行为中的外在体现,是社会行为特别是非逻辑——经验行为据以进行的外在合理性的表达。它的合理化表达构成人们的社会行为的整体的可变因素,它们可以依赖于情感或原则,可以凭借法律或形而上学的实体为基础,也可求助于超自然的存在物的意志。虽然剩余物是社会(非逻辑)行为的真实根源和基础,但这种(非逻辑)行为必须以派生物为中介合理地表达出来。派生物以经验事实为出发点,在剩余物的驱使下,从这些事实中追溯到假经验原则,它可以用感情,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法律实体(如权利,正义),形而上学概念(如人道,民主,进步)或超自然的实体作为自己的形态。
帕累托用剩余物——派生物的概念旨在贯彻在经验——逻辑立场上所采用的演绎方法,演绎分析从作为人类行为的内在剩余物出发,进入社会行为的感性表象和作为派生物的理性假象的形成。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才真正贯彻了逻辑——经验的原则,它才真正成为一门经验意义上的科学。
三 社会历史的一般运行
在剩余物和派生物的思想中,我们发现了人的本性的某种内在构成,正是这种人性在支配着人类社会的命运。诸如第一种剩余物——组合的本能和第二种剩余物——集合体的保守性之间力量的波动则成为历史变革的主要原因和人民和国家命运的决定因素,其中人类对自身社会行为的合理化倾向就是这类剩余物的派生和表现。人类社会的形成“不仅受外部局势,也受感情,利益,以感情满足和利益满足的目标的逻辑——经验推理,以及附带地表示或有时还能证明感情与利益的在某种情况下作为宣传手段的派生物的支配。”(注:《普通社会学》(意)帕累托 著 第150、162、850节 转引自《社会学主要思潮》(法)雷蒙阿隆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在此基础上,帕累托抽象地构思出社会的两种极端的类型:即“完全由感情支配的社会,没有任何类型的推理”和“完全由逻辑——经验支配的社会”。人类社会就介于这两种类型之间,这两种类型在社会分化为经济生活和非经济的社会生活方面有一定的体现。然而人类由于受剩余物的本能驱使,总惯于将自身的社会行为合理化,因而形成了这些表面作为社会行为合理性形态的各种派生物。这些派生物在历史上则表现为社会的风俗,习惯,礼仪和规范,其成熟的形态就是各个民族或社会的文化精神或意识形态,诸如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宗教乃至哲学,它们在表面上影响着历史命运和社会进程,参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但决不是历史的真正动力。虽然这些意识形态许诺自由,公正,文明,进步和博爱等理想的历史观念,虽然它们为社会生活提供了完善的价值体系和美好的历史前景,但它们只是人类社会行为——尤其是非逻辑行为的合理化的表象。
那么,历史的真正动力是什么呢?在帕累托看来,是人类本性中各种剩余物即组合、保守,社会性和个人完整性之间的相互波动和消长。其中组合的本能和保持组合的持久性是支配历史命运的主要因素——社会性和个人的完整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归约于前两种剩余物,历史就在旧的组合的竭力保持和新的组合的重新开始之间二律背反的关系中来回运动,实现这种历史运动的人就是各个历史阶段的精英阶层。当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统治精英的生活中第二种剩余物过多时,固守着现存的社会秩序而不思进取时,下层社会的精英分子就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统治精英,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实现新的社会组合,以取得统治阶层的地位。这种精英分子具有足够的第一种剩余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而能够取代前面已经衰落的精英分子。当这种精英分子同前面的精英分子一样成为日趋保守,不思进取的贵族阶层时,就有可能被下一轮精英分子所取代。所以,帕累托说:“新的精英通过不停的循环运动,从社会的下层阶级中冒出来,登入上层阶级,在里面发展壮大,随后衰落,被消灭,消失。这一现象是历史的要旨之一,要理解社会的伟大运动,不能不了解这一点。”(注:《社会主义体制》(第一卷)帕累托 著 第24页 转引自《社会学主要思潮》(法)雷蒙阿隆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贵族的墓地,是精英继往开来的历史。
我们在理解历史进程的时候,往往从时代精神或历史意识出发,仿佛它提供给我们认识历史进程的真实视角。然而,这恰恰是一个误导,因为人们将一定社会的派生物当作自己理解历史现象的前提和基础,当作社会行为的动力和原因。当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将历史看成走向自由平等,理性进步的社会时,有谁怀疑过他们这种许诺的真实性呢?然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所实现的也不过是精英统治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财阀民主制度,这与历史上各个封建王国以为“上帝,祖国,家园”而战来实现自己的精英统治同出一辙。历史的运动恰恰否定了这类派生物作为社会动力的真实性,社会的真实动力和根源来自人类本性中剩余物的消长变化,它的运动就是派生物的不断演变,精英统治不断更替的历史。
在帕累托的社会学思想中,我们可以看见马基亚弗里的影子,这种思想又重新在法西斯主义中得到运用,这一切都是它的逻辑——经验方法研究社会学时所导致的抽象人性论所至。
四 逻辑——经验方法和社会行为
综观帕累托的社会学思想,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所要求的目标和所告诉我们的结论之间的距离,帕累托的要求是:社会学应成为一门研究社会行为的经验科学,所以应该用逻辑——经验的方法进行。所以在它的思想中,将社会行为理解为经验事实,并且对这种经验事实采用逻辑的还原方法。这种还原的结果必然引起社会行为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分化,如果说逻辑——经验的科学精神对社会真正有效的话,那么也只是相对于逻辑行为,这种行为构成人们的经济生活。所以,经济学自然具有经验科学的形态。然而,对非逻辑行为就不那么简单了,我们可以从帕累托的社会学思想的二律背反中看出问题的复杂性。帕累托坚持社会学的经验科学性质,所以用逻辑——经验的方法归约社会行为,然而在揭示社会行为的非逻辑性时,在拒绝社会学的形而上学时,他却在自己的思想中悄悄地引进了形而上学:在他讨论非逻辑行为的深层原因时,他引入了剩余物——派生物概念,这类概念所蕴含的抽象人性的事实表明了它们不再是经验意义上的科学概念,也无法为经验的社会事实所证实。因而,帕累托的社会学思想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他所极力拒绝的非理性主义和形而上学之中。
帕累托的社会学思想的伟大、深刻和悲剧在于:他以科学精神理解社会学,努力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经验——逻辑科学,然而他的社会学思想的非理性主义或形而上学结局标志着这种努力的失败。这种失败表明社会学不可能真正成为经验科学或实证科学,因为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不是纯经验事实,任何一门将社会学看成经验行为的科学都无法摆脱诸如帕累托思想中科学与形而上学的二律背反:当我们用逻辑或经验的方式理解社会行为时,社会行为的非经验的原初性就显示出来。如果要说帕累托思想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么它的意义就在于指出了社会学的真正对象是社会行为,从而使社会学具有了科学意义上的对象,摆脱了社会实在论的影响,因而使社会学脱离了形而上学和历史哲学阶段,进入了科学的领域,因为,社会,制度和国家只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某些范畴,社会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概念化为可理解的社会行为。但是社会行为不能象帕累托那样被看成实证科学意义上的经验事实,而应该象马克斯·韦伯那样把社会行为看成人类赋予意义的活动,这是社会行为在我们面前最原初的展开。科学如果是面向事实本身的话,首先应该承认这种事实:即社会行为首先是人类赋予意义的活动和这种活动的可理解性,所以,社会学首先是一门理解科学,其次才能谈到它的经验的或实证的意义。当人们像对待自然科学或经验科学那样要求社会学时,他们忘了社会行为的原初性是人类赋予意义的行为,而把它当作纯自然的经验事实了。正因为社会行为是人类赋予意义的,所以能为人们所理解,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才成为可能。社会学作为科学应该是一门理解社会行为,进而认识社会诸范畴如政治,法律,国家和社团的科学。因为社会行为的意义理解的多维性,因而多元方法的社会学,诸如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才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