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池河段中华绒螯蟹育苗技术_蟹苗论文

土池河段中华绒螯蟹育苗技术_蟹苗论文

土池河蟹苗培育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蟹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土池河蟹苗种培育是指在开挖的土池里进行人工培育河蟹幼体的技术方法。因其具有投入成本少、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而被广大养蟹户所采用。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培育池条件

      培育池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电力配套、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埂坚实,池坡比为1:3至1:4,做池坡时最好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加土20厘米厚并夯实,池底平坦并略向出水口端倾斜,面积以1~1.5亩为宜,水深为1~1.5米。池塘四周用厚塑料薄膜搭建防逃墙,进水口、出水口用聚乙烯网布扎紧绑牢,以防止倒伏和进排水时造成蟹苗逃逸。池中应配有抽水、增氧等机电设备。

      蟹苗入池前15~20天,排干池水,暴晒池底数日,采用生石灰清池,用量为每亩80~100公斤,方法是加水溶化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不留死角。次日用铁耙翻动底泥,使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这样做不仅能杀灭野杂鱼、敌害生物及各种病原菌,而且能改善底质和增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有利于子蟹的生长发育。

      蟹苗入池前7~10天,向池内注水50厘米深,并投施经发酵消毒好的畜禽粪肥(以鸡粪为佳),投施量为每亩200~300公斤,水质较肥的塘口可减为100~200公斤,新开塘口可增为300~400公斤。经2~3天再追施EM菌、单细胞藻类激活素等,以增强肥水、净水效果,7天后可见池中有大量的轮虫、枝角类虫、桡足类虫等浮游生物繁殖起来,为日后入池的蟹苗提供天然生物饵料。

      蟹苗质量要求是规格比较整齐,体色呈淡黄色或姜黄色,有光泽和透明感,个体粗壮,行动活泼,爬行敏捷,镜检体内无细菌,体表无聚缩虫及其他异物。用手抓一把已沥去水分的蟹苗,轻轻一握,然后松开,如果蟹苗迅速向四处爬行逃走,则说明蟹苗质量较好;反之,则说明质量较差。一般放养规格为每公斤15万只左右,放养密度为每亩1.5~2公斤。在同一池塘内要求放养蟹苗的批次应相同,规格应一致。

      子蟹饵料种类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两种。天然饵料有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等;人工饵料有配合饲料和小麦、菜子饼、豆饼、南瓜等。

      蟹苗下塘后至蜕皮变态为Ⅰ期子蟹期间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不足时可增投豆浆、鱼糜、熟蛋黄等,坚持每天多次投喂,并做到量少次多。Ⅰ期至Ⅴ期子蟹期间以投喂人工饵料或配合饲料为主。Ⅰ期至Ⅲ期子蟹期间,日投喂量为蟹体总重的50%~80%;Ⅲ期至Ⅴ期子蟹期间,日投喂量为蟹体总重的10%~30%。采用沿池四周定点投喂的方法,将饵料投放在浅水处或水草等附着物上。每天早上7~8时、傍晚6~7时各投喂1次,上午投日投喂总量的30%~40%,傍晚投日投喂总量的60%~70%。

      蟹苗刚下塘时,将水深保持在30~40厘米,池水浅接受光照升温快,有利于天然生物饵料的繁殖,有利于子蟹的发育生长。当蟹苗蜕壳变态为Ⅰ期子蟹后,加水5厘米深,变态为Ⅱ期子蟹后,同样加水5厘米深,变态为Ⅲ期子蟹后,加水10~15厘米深。采用分期注水可迫使在水线下挖穴的子蟹弃洞寻食,以防产生懒蟹。在培育过程中,若发现水质恶化,应及时换水;若遇大暴雨,应适当抬高水位,以防水温和水质突变,造成死苗。加水时应用60目的网片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入培育池。

      蟹苗经过20~30天的强化培育,蜕壳3~5次后,长成规格为每公斤1~2万只的幼体,个体有黄豆大小,所以在生产上也称Ⅴ期幼蟹或豆蟹,可起捕另池进行幼蟹养殖或直接用于成蟹养殖。

      联系电话:0371-69333565

标签:;  ;  

土池河段中华绒螯蟹育苗技术_蟹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