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社区:一个上访高发区的蜕变
居民参与议事协商,原来举报者、抗议者的角色转化为志愿者、共建者。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陶传进
成都市青羊区苏坡街道清源社区于2017年3月成立,辖区面积0.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3户、19945人,此前是农村,后转化为城中村。
这是个典型的农转居社区,成立之初留下大量原住居民拆迁安置问题:一半是本土居民,有43户是坚守10年的拆迁困难户,还有其他3个街道的居民安置在此,另有学校、物业和小商铺。
清源社区成立之初便面临周边环境及配套极不完善、辖区市政道路不畅通、夜间路灯不完善、在建工地夜间频现施工扰民等现象。社区成为群众上访高发区,一度成为学者研究群体性事件的“典型”地区。
2.3.3 菌液对照组 取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50 mL 5份,分别加入各试验菌悬液0.5 mL,混匀。操作同“2.3.1”,计数菌落数。公式为:
如何凝聚人心、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是清源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2017年3月,清源社区组建成立“两委”班子,牢固树立“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发展理念,把社区开发与社区治理作为同等重要的事情抓,围绕居民需求开发项目,整合各种资源,植入社区开发的市场化逻辑,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培育孵化自组织、发展社会群团组织,进而成立社会企业,实现社区自我造血功能。居民参与热情大大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
比如,建构社区基本秩序和健全居民议事协商制度。社区原来人心散、底子薄、基础差,为改变这一局面,打造了社区源缘空间体系,囊括党支部建设网格。以源缘空间为原点,各楼建立小区源缘空间,延伸社区服务长度,实现小区到社区零距离。
在清源社区,居民不出社区便能感受到茶文化魅力。图/严碧华
发展与治理相辅相成
其次是找准社区服务项目点,多元参与,让社区开发有力。清源社区发展的思路是“为不同的服务项目找到不同的归属”,居民身担双重角色,既是服务受益者,也是服务提供者。清源社区整合资源,成立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服务项目的孵化器。
在登记集体土地不动产时,不动产超建部分未能登记、不动产权利人主体不一致以及不动产登记中的虚假现象等是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对上述问题分别给予相应的解决,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
提升社区自己人的技能本领,挖掘居民自己人服务自己人的潜力,形成相对完善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管理闭环,最大限度发挥居民主体性,最大限度整合公共资源,最直接有效带给居民生活感受,增强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比如,做优茶艺品牌。盖碗茶是老成都人休闲的象征。社区发掘茶艺达人曾小龙,特邀创办清源茶社和茶艺培训室,注册“晒花茶”品牌,设立盖碗茶推广中心,以龙门长嘴壶茶艺、工夫茶为载体,设计出清源专利“功手道”系列茶叶、茶具。
刘雁衡长吁了一口气。他的这一声喘息,声音极轻,还是被石警官清清楚楚捕捉到。嗅觉灵敏的狐狸在闻到野兔的气味后,斗志会陡然旺盛,石警官随即挺直脊梁,把刀子一样锐利的目光投向刘雁衡:“如果你不是共匪,心中没鬼,为何要长出一口气?”
第2步:对每个U,根据式(1)和(3)分别计算置信度conf((xi)B→Dk)和覆盖值R((xi)B→Dk)。若conf((xi)B→Dk)≥θ且R((xi)B→Dk)≥η,更新Opt_rules为Opt_rules∪{(xi)B→Dk};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30,规格200 mg/片)治疗,起始剂量为每天200 mg/d,用药后若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周内将用药剂量上调,上调至400~1000 mg/d,连续用药2个月。
同时,探索搭建“源缘空间·益基金”,发现社区能人,提供公益基金,推动自主创业;搭建“源缘空间·益起聚”,引入资源,构建协商机制,针对性地培育自组织,满足社区造血功能;搭建“源空间·益起行”平台,物业互访联谊,联合发起活动,促进共治;搭建“源缘空间·益起学”平台,开展技能培训和体验活动,提升女性文化素养,拓展就业空间;搭建“源缘空间·益起读”平台,提供亲子空间,建立社区微图书馆。
清源社区有正规的议事厅,有清源化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居民参与议事协商,原来举报者、抗议者的角色转化为志愿者、共建者。此外,社区还成立了专家参与的特邀理事会。
清源社区的做法可概括为:不等不靠,立足居民需求,搭建生活服务平台,形成社区有序治理;多元参与,以人为本,提高动员能力,社区开发有力;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市场运作能力,社区发展有魂。社区所有服务都以居民需求切入,将服务项目化、项目参与化,走出了一条把居民服务专业化、进而转化为社区社会企业的道路。
清源社区成立两年以来,居民的精气神发生了明显变化,每天多个项目进行,每月200余次活动,累计参与7000余人次,活动频次高、场面大,居民参与热情也很高。
清源社区首先把握居民需求突破口,搭建平台,让社区治理有序。社区秉承“还权赋能归位”的服务理念,居民提出什么需求,都尽量创造平台,不管什么项目,本社区居民优先享受。
将发展主动权交给居民
同时,深挖社区社会企业潜力,形成良性循环,让社区发展有魂。清源社区深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区发展与治理相辅相成,治理好了才有资格谈发展,发展好可以让治理更上一层楼。培育孵化社区社会企业,做大做强服务品牌,目前公共收入150多万元,回馈到社区基金池,反哺社区服务。
清源社区成立前,此地区为上访高发地带,社区成立以来实现零上访。当地派出所数据显示,清源社区成立之前的一年,发案300多起,成立当年(2017年)是120多起,截至2018年8月中旬不足10起。为了撬动居民积极性,社区成立之初使用了社会服务积分制,积分可兑换物品,每月底居民排长队兑换。此外,清源社区的房子买卖与租赁价格均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居民自豪地介绍“我是清源人”“我家在清源”。
提高社区发展治理水平是一个永恒课题,提升社区发展治理能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清源社区坚持将社区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居民,筑牢治理根基,开发循序渐进,发展焕然一新,整个社区发展治理水平提升初见成效。
清源社区的做法启示我们:一是社区营造的前置条件是提升社区动员能力。清源社区不完全依赖政府投入,把辖区居民、单位动员起来,发挥资源集成优势,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二是社区营造需要借助专业服务。清源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切入口,引入大量社会组织和企业进入社区,参与共建,孵化带动本土自组织,使其在社会组织退出后仍能良性运作,社区扮演了开发者的角色。
三是社区营造是多维度的认同和接纳。清源社区通过各种营造项目,造信任、造联结、造关系网,努力建设一个居民有认同度和自豪感的精神生活家园。
从已有的资料显示,很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而社长对于合作社的发展和进步方向把握不明确,对于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等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另外很多高层次的人才不愿意回到和农村工作,这也限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面向农民的贷款运营。
四是提高社区营造可持续性就要提高市场运作能力。清源社区发展治理遵循社区引导、居民主体、商业化逻辑思路,创办社区社会企业,居民活力大大激发,纷纷走出家门,成为社区服务的发起者和提供者。
标签:清源论文; 社区论文; 面积论文; 举报者论文; 青羊区论文; 居民论文; 苏坡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