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热”的冷思考_绿色gdp论文

“绿色GDP热”的冷思考_绿色gdp论文

“绿色GDP热”的冷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冷思考论文,GD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是社会发展中的宏观管 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如何确立一套指标体系来衡量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 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拟从2004年以来出现的“绿色GDP热”出发,揭示这一现象存 在的误区,然后分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可行性,最后给出相应的调整路径和现阶 段的替代方案,为促进新发展观的落实以及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献计献策。

一、关于“绿色GDP热”

绿色GDP是近年来经常被提及的一个国民经济核算术语,是指扣除了自然资源消耗和环 境成本以后的经济产出。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上键入“绿色GDP”,可以查到20 多万个相关网页,这一数字说明了媒体、社会公众、学者、政府官员对“健康的经济增 长”问题越来越关注,体现了新发展观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 到,这些讨论大部分还是初步的,有些甚至是非理性的——有从“GDP崇拜”向“绿色G DP崇拜”发展的可能,需要学界给予审慎的关注。

截至2004年11月30日,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可以查询到绿色GDP的相关文献(1994 ~2004年)共有391篇,其中有304篇发表于2004年,占全部文献的78%;1994~2004年的 核心期刊论文116篇,其中有83篇发表于2004年。占72%。在2004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这 83篇论文中,介绍性的占90%以上、且不乏相互“过分借鉴”之作,只有3篇文章集中探 讨了目前绿色GDP的缺陷和认识误区等问题,5篇文章进行作为实现绿色GDP核算前提的 资源损耗测算研究。这反映了学界对绿色GDP概念有炒作之嫌。同时,这些关于绿色GD 的研究文章明显呈现出以下三种非理性倾向。第一,“绿色GDP万能论”:似乎我们现 在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就是没有绿色GDP指标,只要有了这一指标,资源消耗型的经济 增长模式就会实现转变。第二,“绿色GDP迫切论”:主张尽快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并以其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首要指标;似乎我们可以在短期内就能迅速建立起科学的指 标体系来衡量经济运行情况和政府的能力。第三,“绿色GDP简单易行论”:似乎该指 标能否计算只是资金投入的问题,只要政府肯投钱、研究人员肯出力,环境成本和资源 损耗就能得到合理的量化。这些观点显然有点偏颇,但却成为了目前绿色GDP研究的主 流。

实际上,绿色GDP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吴优,2004),石油危机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使得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关注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工作也不断的深入。1994年,在SNA1993(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推出之后,联合国、欧洲委员会、IMF、OECD和世界银行合作出版 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SEEA1993)》(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提出了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目前,经过两次较大修订的最新版本 SEEA2003已经面世,成为环境经济核算的重要参考文献,被国内绿色GDP推崇者引用的 频率很高。

然而,仔细阅读该手册不难发现,其对绿色GDP的核算持非常审慎的态度,甚至认为能 否计算和如何计算绿色GDP这一问题本身还是非常具有争议的。因此,相对于账户核算 意义上的绿色GDP来说,更重要的是改变经济行为本身、从而勾勒出健康增长的经济蓝 图。其实SEEA2003关注的问题比绿色GDP更广泛,它包括四大类账户:(1)人口、能源、 原材料流动账户;(2)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支出账户;(3)自然资源资产账户;(4)非市 场技术流动和经济环境因素调整的经济总量账户。这四类账户将经济和环境信息纳入一 个统一的框架,既考查了环境对经济的贡献,又衡量了经济对环境的影响,为政策制定 者提供了调控环境和经济关系的指标,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提供了战略规划和政策 分析。绿色GDP仅仅是第四个账户中的“经过环境因素调整的经济总量账户”中的一个 方面,因此,正如高敏雪(2004)所指出,重要的是建立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而非仅 仅获得绿色GDP数字。很多国内学者是把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这两个概念混淆或 偷换了。

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2004年9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官员透露:“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中国绿色GDP 核算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准备在这些框架的基础上,在 全国六个大区各选择一个省,开展绿色GDP的试点工作,争取到2004年底有一个阶段性 成果……争取用3~6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体系框架”(见国家环 保总局网站)。鉴于我国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巨 大压力,我国政府希望通过强调绿色GDP指标来切实转变发展现和经济增长方式,这是 不容置疑的,但就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特点来看,短期内是不太可能提出系统、完 善、科学、并可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考核指标和核算体系的。如前所述,SEEA2003包括 四大类账户,下面我们逐一考查它们在现阶段的可行性。

第一,人口、能源、原材料流动账户。该账户要求计算的能源、原材料等投入可以通 过现行的会计方法进行货币化估计,但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所造成的损失则很难做出客 观的经济价值判断,一些国家定期发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我国还没有完整的统计。尽 管丹麦、荷兰等欧洲国家已经试行了主要用于考查污染物排放的混合账户(Hybrid

Accounts),但其经验还不成熟,还存在不能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局限性,需要我们结 合自身的情况予以吸纳和改进,这将是一个需要几年时间进行探索和不断修正的过程。

第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支出账户。该账户主要的任务是核算企业、政府、居民行 为带来的保护环境和对自然资源进行管理的费用。这些费用可以通过现有的固定资本消 费、环保税费、国家环保投入等来计算,而且能够得到相应的时间序列以进行深入的分 析。但该账户所涉及的和环境相关的产权净收益和非生产性资产消费的估算在我国是很 困难的——产权界定尚不清楚,计算产权的成本和收益就是不现实的;非生产性资产价 值尚未货币化,考察其变化就是不可行的,尽管我们可以参考德国和加拿大的经验。

第三,自然资源资产账户。该账户主要考查土地、森林、水、矿产、水生动植物等自 然资源的存量及其变化。在SEEA2003中,这些自然资源被称为环境资产(Environmental Assets),这些都是经过自然演化所产生的非生产性财富,在目前的SNA中已经有所体 现,但其所采用的量纲是自然的而非货币化的,这就给整体的货币价值核算带来了困难 。其中,最难保证的是估价的一致性。如何保证各时期、各地区的核算既有统一的原则 又能够兼顾特色情况,需要将目前几乎是支离破碎的范例进行综合考察和调整。

第四,非市场技术流动和经过环境因素调整的经济总量账户。该账户从一些国家自然 资源丰富而经济却很落后这一现象出发,指出对这些国家来说,自然资源利用技术和使 用效率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包括管理在内的技术变化也应进行核算,确定其对经济和 环境的影响程度。然而对技术及其应用所产生的价值要比前述的污染物排放、自然资源 资产等项目更难量化,因此该账户是SEEA2003中最难实行的部分。以此为依托的经过环 境资源损耗和技术因素调整的经济总量账户也就很难构建。

综上所述,在短期内建立系统、完善、科学、并可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环境经济综合 核算体系是不现实的,至少需要5~6年的时间。如果要在该体系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合理 的绿色GDP指标、并作为社会经济运行和官员考核的衡量标准,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不 经过不断摸索和反复实验、而是仅仅根据短期的和个别地区的试点经验就全面推行并实 施绿色GDP核算方法是欠妥的,容易造成和现行GDP为核心指标的考核体系相类似的一些 问题,还会产生高估技术贡献、低估环境资源损耗的新问题。

三、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建立与现阶段的替代方案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建立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是一个中长 期的任务。笔者认为,需要进行5年左右的资源环境估价、污染损失货币化等分项目试 点,同时推进产权交易和技术转让市场的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核算协作,再经过2~3年 的综合权衡和总体方案试点,才能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考虑到目前政 府已经取得的进展,应该在2010年远景目标实现时再普遍推广。

在完整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之前,我们一方面应稳步推进试点、及时公布进展、 积极采纳各方意见,另一方面应选取一些替代性的指标作为短期的参考标准,以提高社 会各界对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视和认识、从而真正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

考虑到目前的统计情况,可先按照各项目的实际数量单位集中公布以下三大类指标:

(一)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主要污染物(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土地污染物)排放指标和处理状况、空气质 量状况指标、主要河流湖泊水文监测指标、钦用水水库水质状况指标、主要街区噪音分 贝数、废物循环利用情况指标(包括废气、废水、废品的回收利用)等。

(二)资源环境资产指标

重要能源和矿产状况(包括存量、当期开采量、消费量、进出口规模)、新能源开发利 用情况、土地资源状况(包括耕地面积、森林面积、树木情况、土地占用及补偿情况)、 水资源状况(淡水资源、地下水的存量和消费量)、主要鱼类资源存量等。

(三)环境保护收支指标

各级政府环保支出、环境保护税费征激情况、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项目投资、环保产 业发展状况、各级政府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维护支出、企业应缴未缴治污费用情况 、社会各界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捐助情况等。

在试点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将估价情况补充进来、并拓宽统计和估价的领域,定期的 公布这些指标及其变动情况,供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来评判、监督、提出 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建立和不断完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最终使其得以确立。

标签:;  ;  ;  ;  ;  ;  

“绿色GDP热”的冷思考_绿色gdp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