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分析论文_胡琴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 650204)

【摘要】 目的 分析噻托溴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 61例COPD 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31例) 与观察组 (30例)。对照组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常规治疗手段, 观察组采取噻托溴胺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对比两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动脉氧分压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改善程度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等肺通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噻托溴胺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

COPD 是中老年常见病, 由于老年患者病程长, 多合并基础疾病 , 病情复杂 , 其治疗困难 , 致残率及死亡率高。观察选择本院诊治的61例COPD患者 , 采取噻托溴胺联合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4年 1月~2016 年1月本院诊治的 61例 COPD 患者的临床资料 , 所有患者有慢性咳嗽、咳痰或气喘病史,经肺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并处于稳定期。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排除标准:①处于COPD急性加重期;②合并有严重的肺大疱;③严重面部畸形无法配戴面罩;④病情危重,或合并有其他器官严重疾病;⑤无法耐受而自动退出者;⑥幽闭恐惧症患者。按照治疗时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 (30例) 与观察组 (31例)。观察组男20例,女 10 例,平均年龄 (64.9±5.2) 岁 , 平均病程(4.0±1.1)年;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67.3±5.5)岁, 平均病程 (3.3±1.4) 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同时每天不小于4 h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采用BiPAP呼吸机瑞思迈(VPAP3 57-A)无创呼吸机 ,压力设置:吸气压力(IPAP)12--1 6 mm H20,呼气压力(EPAP)4-6 H20,呼吸频率(RR)10-14次/min,氧流量为(5~l0)L/min(具体参数视个人情况而定),追踪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 加用噻托溴胺吸入剂(思力华, 德国 , 18 μg×粒10), 吸入治疗, 每天1次,每次1粒。疗程与对照组相同。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动脉血 PaO2、PaCO2值的变化及肺功能通气指标FEV1%的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 1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1、各指标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mm Hg= 0.133 kPa。

2. 2 治疗前后肺功能通气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肺功能通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结果比较如表2所示:

注:各指标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呼吸机治疗初期8例患者出现面罩漏气,给予调整面罩或在漏气处垫海绵漏气缓解。5例患者胃胀气,加用胃动力药缓解。7例有口干,加强呼吸机湿化后缓解。

3 讨论

COPD的根本病因是通气不足,长期的通气不利,使膈肌、胸锁腺突肌和斜解肌参与辅助呼吸,耗氧增加,导致慢性呼吸疲劳【1】。长期缺氧使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高压,二氧化碳潴留,缩血管物质如白三烯、血管紧张素Ⅱ、5-羟色胺等增加【2】。无创正压通气(BiPAP)通过呼气相压力支持,从而克服了呼气末正压,且不增加呼气末肺容量,有利于改善换气功能,提高血氧分压【3】,缓解呼吸肌疲劳,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从而改善患者通气及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本研究使用噻托溴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观察组动脉血 PaO2、PaCO2 的改善程度和延缓肺功能下降程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迷走神经介导的支气管痉挛及黏液分泌是造成COPD患者气流阻塞的重要不利因素。噻托溴铵作为一种新的长效抗胆碱药选择性作用于M3和M1受体,长期吸入不但能显著地改善气流受限的指标(FEV1和FVC),还可以减少肺的过度充气,增加深吸气量(IC),减低呼气末肺容积(EELV),从而改善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也可减少COPD急性加重次数[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PaO2、FEV1%指标优于对照组,PaCO2 低于对照组,与国内学者陈胜海研究发现一致【4】:噻托溴铵能够通过抑制趋化因子白三烯LT-B4的释放和噬细胞M受体表达,从而改善COPD患者气道炎症,降低气道胆碱能神经张力、此外再配合无创正压通气缓解呼吸肌疲劳,可以明显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从而保证了患者呼吸通畅。

综上所述 , 采用噻托溴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Minogue CM,Caulfield BM,l_owery MM.Whole body oxygen uptake and evoked knee torque in response to low 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quadficeps mu$cles:V?02 frequency response to NMES[J].J Neuroeng?Rehabil,2013,10(1):63.

[2]田素霞.长期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A):21-23

[3]赖建幸,陈小会.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I床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7—10.

[4]陈胜海.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12,34(1):15-17.

论文作者:胡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噻托溴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分析论文_胡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