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纳言语智能理论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_物理论文

加德纳言语智能理论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_物理论文

加德纳“言语—语言智力理论”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智力论文,言语论文,物理论文,初中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简述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在《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将多元智力理论分为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分别是“与物质有关的智力”包括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然观察智力、逻辑数理智力;“与语言有关的智力”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与人有关的智力”包括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后来增加了精神智力和存在主义智力,人们正在深入研究该智力理论,以使理论能更加全面介绍个体的智力发展规律。

      (一)多元智力理论提出背景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了美国,使得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意识到美国国家教育出现了问题。其实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在1956年和1957年就已经意识到应给高等教育更多的资助,但是却迟迟没有付出行动,正是前苏联的这个举动真正触发了美国教育立法者,同时也将教育改革问题提升到国会议程上来。之后美国国会对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投入大量经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不再仅仅从智力水平上的差异性来衡量个体,逐渐开始重视大脑复杂的功能结构。

      在实施过程中,研究发现:先天聋哑人虽然在讲话和听觉上有缺陷,但是他们的视觉和触觉等感官发展得很完善。为了加强美国的艺术人文教育,美国政府在1967年创设“零点项目”,加德纳被任命为执行主席。正是因为这个“零点项目”,加德纳充分发挥出他在艺术和心理学方面的优势,使得多元智力理论日渐成熟。

      (二)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教学意义

      加德纳将这8种智力理论独立出来,他的主要依据是当人脑受伤时比如中风,那么个体的某些区域功能会受到影响,语言区域或者肢体运动区域,但是却不影响其他区域的正常工作。加德纳根据这个依据进一步解释群体中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智力水平的差异性影响着个体在某个领域有突出的表现而在一些领域没有显著的表现。

      首先,加德纳强调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只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给每位学生机会,就能充分发掘每位学生的潜能。

      其次,社会需要人才,但是需要的是“不拘一格”的人才,既然每种智力都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那么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规格就是因“材”而异了,增强学习者的信心。

      最后,教学的对象决定教学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学习过程,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教育者需要多角度去观察学生,多角度去引导学生,不放弃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课程设计上对多元智力的开发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改进课程教学模式,适应学生智力多元化。

      二、关于言语—语言智力理论的讨论

      (一)言语—语言智力理论的含义

      通常所说的言语—语言智力指的是个体通过运用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言语思维,表达思想、与人交流、描述欣赏语言作品的能力,包括语法、抽象推理、符号思维、概念图形、阅读与写作。这种能力水平高的人职业代表有记者、评论员、写作家、演讲家等,他们的言语—语言智力能力强,思维具有整合性和高度灵活性,在这样的职位中表现突出[1]。

      言语—语言理论的认知方式与自己的内在状态、自我反思、元认知(对思维的认识)和自己的精神世界有关。言语—语言智能的要素分为:理解语序和单词的意思、说服他人采取行动、解释、教学和学习、幽默、记忆和回忆、元语言分析。这些要素被加德纳称为亚智能,每个人都拥有这些智能,只不过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表现得较为突出,我们每一个人也具有激活自身所有智能的潜力[1]。

      (二)言语—语言智力与概念的学习关系

      概念是用来把类似的事件、观点、物体或人进行分类的类别[2]。它是对事物科学的、抽象的、特征点的概括,具有系统性、稳定性、精确性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遵循它的构成准则,学习它的“基本性能”,通过了解它、掌握它、应用它,完成整套的学习过程。

      言语—语言智能所包括的亚智能使得该智能理论显著性更强。例如利用幽默这个工具,根据学科知识创作双关语、顺口溜、打油诗等;利用阅读工具,就概念、思想、方法等内容精读研读资料;利用讲故事、编故事将学科内容结合背景知识精细加工。

      学习概念首先学习的是构成概念的词语,相当于符号学习,然后再对这些符号进行类似于重组和深加工。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概念学习是后天通过经验以及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结组成结构进而掌握知识。皮亚杰的建构论体现后天努力的作用,说明语言能力发展的内因与外因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者主动形成认知结构,不仅仅是符号之间、概念之间,包括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的关键是对教学内容结构进行有效的组织,强调语言学习中过程的重要性,从过程中研究高效教学。

      三、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言语—语言智力的作用

      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它准确地反映了物理现象及过程的本质属性,在大量的观察、实验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区别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然后把这些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是物理事实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3]。

      物理概念的内涵:该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物理概念的外延:该概念所涉及的一切现象和过程的范围和条件[4]。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着手,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学习,同时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采用多种科学方法。

      言语—语言智力可以从“听、说、读、写”4个方面开发潜能,物理概念教学应该遵循这4个维度,按照概念的类别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学习物理概念的语言符号还是建立构成概念的整体框架,4维度概念教学有其高效性。

      四、初中物理概念学习解决策略

      解决一个问题要研究它的特点,遵循它的规律,进而去寻找突破口,设计合适的解决方案。初中物理概念的语言描述看似简单,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它的字面含义上,为了应用这个概念解决问题要求学习者必须对它的特性和变化规律熟练掌握。

      初中物理概念对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强,教学必须合理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言语—语言讨论。采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等研究方法以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各种典型事例和必要的实验为事实依据明确建立物理概念。从概念的表达方式着手理解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即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从概念的使用范围和条件着手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通过比较概念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灵活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

      (一)语言学习的被动性

      对于心智渐渐成熟的初中生来说,主观努力使得初中生完全能够建立自己的学习框架结构。学习初中物理概念不能像走马观花那样一扫而过,而要去欣赏,发自内心的赏析,物理概念学习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要求较高,一知半解绝对学不好。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的引导才是高效教学的关键,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境,从学生的感性认识着手,通过精心设计的物理情境,唤起学生高度的情感意识。物理概念教学可运用物理实验,采取课堂交互式教学,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身体运动感觉。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在组与组之间交换观点基础上,对不同看法进行再讨论再做小结,允许查阅资料,这样增加了讨论组的范围,在听、说、读、写方面增加了锻炼机会,有助于主观逻辑思维的灵活性,最主要的是加深记忆。

      例如,初三物理第十四章第1节“固体压强概念”的学习。教材对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这个物理概念属于比值定义法,理解起来较困难。借助交互式教学发挥学生的言语一语言智力,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一个家庭小实验,发给每位学生两大块相同的泡沫塑料板,要求学生在上边记录下来自己母亲在相同状态(体重前后没有大的变化)下穿运动鞋和穿高跟鞋的脚印深度,并分析比较两者异同,查阅收集资料并总结记录自己对不同现象的解释。这是前期准备工作,目的是实现学生与教材的交互作用,收集阅读课外资料,挑选为己所用的知识内容。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记录的成果将学生3人一组分开,小组间分角色讨论交流,即两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设置这个环节目的是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小组合作交流,通过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同伴之间取长补短。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会根据自己查阅到的资料来解决问题,有的会解释说高跟鞋的底比较平作用力小,运动鞋的底比较粗糙作用力大;有的会解释说虽然母亲的体重相同,泡沫塑料板的脚印不同是因为脚与泡沫塑料板的接触面积不相同导致的等等,同学们各抒己见。交流后各组记录员之间相互汇报要点,期间教师选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和同学们分享成果,教师做出点评。这个环节是最关键的,即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学生在展示成果后要求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教师做小结,泡沫塑料板上脚印的不同深度表示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本堂课的物理概念——压强,即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这个过程中从实验过渡到教学,从形象过渡到抽象,从现象过渡到物理概念。

      (二)语言学习的懒惰性

      大多数学习有困难的初中生都是阅读有困难的,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是关键[2]。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语感帮助理解物理概念,或者通过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精细加工,将自己熟悉的经验知识与新知识点建立紧密联系实现有效记忆。通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阅读量,加强对语言的敏感性,积累丰富的知识。通过对文章整体结构的认识从而提高逻辑性,搭建较完整的前概念框架。物理概念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进行思维加工,寻找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从感性材料入手,了解概念所蕴含的科学抽象,在本质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形象转化为文字或者公式表达,通过这种定性或者定量的定义实现对物理概念的熟悉,熟悉它的适用范围,能够灵活地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区别。

      例如,初二物理第八章第3节“大气压强”的学习。教材对大气压强的描述: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因为刚刚学完液体内部的压强,故将液体压强知识直接迁移到气体中来,气体比液体较抽象,理解起来较困难,但是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相关生活现象极为丰富,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前概念相呼应便是关键。

      学生们都知道墙上的吸盘可以挂毛巾甚至相框,挤压钢笔的塑料囊可以轻松地把墨水吸进去,用吸管可以喝到可口的饮料。纸质包装的牛奶只要插上吸管就可以很容易品尝到它的浓香牛奶,教师向学生提问:牛奶可不可能自己从吸管里冒出来呢?教师向学生们演示实验,向插有吸管的牛奶里猛吹口气后马上移开嘴,观察到牛奶自己从吸管里冒了出来,这个现象与学生们日常生活的现象有差别,与学生前概念的认知发生冲突,通过学习大气压形成元认知。

      学生头脑中是带着知识进入的课堂,他们每个人也都渴望新知识。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空间,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然而这么丰富的学习空间所提供的学习内容是笼统而不精确的,基本上以经验为主,缺少科学性。教师在课堂上创造适合的物理教学情境就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建立联系,多多鼓励学生阅读物理学史材料,增加阅读量,课堂上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信心,合理利用他们的背景知识,学生的认知过程经过同化、顺应后,自己合理地纠正错误的前概念,使得元认知水平达到有效性的提高。

      (三)语言学习的单一性

      这里的单一性对象不是教师与学生,而是初中物理概念高效教学的模式。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包括:归纳、概括、抽象模式;演绎模式;类比模式;等效模式;完整科学探究模式。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已经有大量的文章对学习者的学习偏好进行讨论研究,从学生自身选择的学习方式入手,研究属于他的较高效的学习模式,为教学实施提供理论素材[2]。讲授式对高智力的学生是高效的学习方法,但对于高创造力的学生,应该增设探究式内容,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和发挥该类学生的优势,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初中生的年龄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着装风格、行为举止都比较个性化,学习也一样,拥有自己的学习风格,那么就要求教育者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偏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学模式不同,但是对“听、说、读、写”4维度的锻炼都是全方位的。

      初中物理概念多数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述的,将事物抽象准确的概括,有的概念如一些实验仪器名称,属于物理概念中的形象派,通过语言描述较清晰易懂;有的概念如一些物理量和物理定义,属于物理概念中的抽象派,通过语言描述仍然不能更加具体的理解。例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教师选取一些生活中发声物体的图片,从视觉上吸引学生注意力;再分别播放各自的发声音频,让学生去辨认归类,从听觉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让学生自己举身边发声物体的例子。设计探究实验,在发声的鼓面上撒些碎纸屑,采用放大法探究发声鼓面的振动情况;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捂住另外一只耳朵,同学轻拍桌子听见声音,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用笔轻轻点一下水面,看到水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采用类比的科学方法传授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知识。声音的现象学生们很熟悉,从学生们身边现象着手举例介绍,学生们看得到发声物体,摸得到物体振动,能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自己设计、观察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说出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先天的遗传影响着智力的高低,而后天的学习能够对智力进行优化,开发智慧潜能。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基本上是不可控量,要求教师从非智力因素入手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物理概念教学,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基础,增加学生广阔的物理知识面,丰富前概念框架,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物理语言描述中的艺术性,吸引学生。物理是一门科学性课程,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其终身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标签:;  ;  ;  ;  ;  

加德纳言语智能理论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