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处置损益计入资本公积和损益类科目的中立性比较
宋景聪 董 娇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处置固定资产的事项,包括出售、转让、报废等。由此产生的损益如何核算也是企业乃至整个会计领域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核算方式的合理性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通过比较固定资产处置损益计入资本公积和损益类科目的两种方式,找出最为合理的核算方向,是此次论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资本公积;损益类科目
1 相关名词解释
1.1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服务,租赁或行政目的,使用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时间,属于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设备,器具,工具等。
1.2 处置固定资产
处置固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的持有待售、出售,转让,报废等持有的固定资产。持有待售企业的固定资产,应调整其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后累计减值准备的金额。
1.3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由接受捐赠,股本溢价和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形成,资本公积是关系到资本,无论信贷和企业盈利的。
1.4 资产处置损益
资产处置损益是新增加的会计科目,主要用来核算在出售、转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时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处置产生净损失的,借记该科目,如产生净收益,则贷记该科目。
1.5 损益账户
损益账户是会计核算“当年利润”的账户之一,具体包括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期末(月末、季末、年末),该账户的累计余额转入“当年利润”账户,结转后该账户余额为零。在固定资产处置中,损益表主要指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2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1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金额为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的差额)、累计折旧(金额为已计提的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金额为账面余额)。
2.2 发生的清理费用
计算清理固定资产缴纳的税费和有关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增值税、银行存款等。
2.3 出售收入和残料等的处理
收到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冲减清理支出。
以该设备在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策略(0.75,17)下的各维修费用率变化情况为例,对可靠度约束下总维修费用率先递减,后逐渐增大的原因做说明,如图4所示。
(4) 若μ,ν为近似对偶测度框架, 且 则(μ的典则对偶测度框架)与(ν的典则对偶测度框架)亦为近似对偶测度框架。
2.4 保险赔偿的处理
根据定义,若将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或资产处置损益等损益类科目,除了年末结转至利润分配中,在利润表中反应,还将计入现金流量表,以现金流的形式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固定资产处置损益在损益表反映企业的运营结果,现金流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允性的反应。
2.5 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真实的会计信息应当保持中立,中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形成会计信息的过程和结果不能有特定的偏向,不能在客观的信息上附加某种主观色彩以满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团的需要,否则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受质疑。进行中立性比较可以从公允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入手。
3 企业合并下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3.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此时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支)。
(32)且以堯、舜事比之,足可見之孫事聽上帝命。(《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呪妙經註》卷四,《中华道藏》30/559)
3.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被投资公司的账面价值乘以持股比例。同样,支付的对价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溢价。
显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第一种知识生产的模式已经过时,第二种逐渐成为知识生产的主流模式,而第三种模式正在影响、引导着知识生产的资源流向和价值取向。
4 中立性比较
结转固定资产实现的净损益,即要把固定资产清理这个账户的余额结转为0,所以要计算前三个步骤的“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科目的总余额的方向,如果是在借方那么要结转分录为:借记资产处置损益(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营业务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如果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余额方向为贷方那么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4.1 公允性比较
“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通俗的讲就是否被大众广泛的认可。
4.1.1 将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计入损益类账户在公允性方面的优点
企业收到的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对于未作出《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走逃(失联)案件,经税务机关查证处理,进行公告30日后纳入公布范围。同时,30日的公告期给走逃(失联)企业自我纠正、接受税务机关处理以及异议申诉的时间,有利于引导纳税人遵从,也保障了纳税人的权利。
将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计入资产处置损益或营业外收入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无法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
4.1.3 将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计入资本公积在公允性方面的优点
将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计入资本公积,将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
4.1.4 将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计入资本公积在公允性方面的缺点
4.1.2 将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计入损益类账户在公允性方面的缺点
将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计入资本公积,将只在资产负债表中反应,而无法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样品测试分析仪选用malvern2000,对采样点1 mm以下颗粒进行体积百分含量分析,然后做出粒度频率曲线图6,需要注意的是要将毫米粒径换算成Φ值粒径,它的换算公式为Φ=-log2D(D为粒径单位mm)。
一般来说,如果水文序列出现了两个显著的阶段性过程,Sn(r)的时序变化出现单谷底;如果出现两个或以上的显著阶段性过程,则Sn(r)的时序变化出现两个或以上谷底,因此根据谷底发生的时间来划分水文序列变化的阶段是合理可信的。
综合来看,无论是计入损益类科目还是资本公积,都反映了一定的公允性,但公允性都并不全面。
4.2 可靠性比较
可靠性是指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损益情况,因此计入损益类科目也理所当然。但由于损益表仅结转到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固定资产作为公司资产的反映,也反映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值或贬值,直接把它作为损失是不合理的,这就为它计入资本公积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原因。但此业务并不能同时计入两个科目。此外,这两个会计处理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平衡,所以计入损益类科目是更好的选择。
5 结论
会计准则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会计人员的基本原则,它是用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然而,我们都知道,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都在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有差异,这表明他们都是不完美的,这种不断的修改过程是为了让我们的会计制度更加完善,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正如现在,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计入损益类科目,自然有其合理的地方所在,但我们通过比较其计入损益类科目和资本公积的公允性和可靠性就可以发现,两种方法都不完美:每种方法都有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原因,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进行会计实务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仅局限于准则给我们制定的法规,我们更需要形成分析思考的头脑,去判断准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加以改正,不断寻找更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雷震.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与管理[J].纳税,2018:196.
[2] 陈少兰.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业务的会计核算[J].中国证券期货,2013:173+175.
[3] 张军.浅析新增的“资产处置损益”科目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纳税,2018:70-71.
[4] 蒋玉娟.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1:56-58.
[5] 宋晓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98.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6.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