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融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放到了重要位置,合乎发展规律,顺应世界潮流,这对顺利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从银行角度谈点不成熟意见,作为抛砖引玉。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让后代人的利益不受当代人的侵犯,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发展要讲后劲,要确保发展能够持续下去,在保持资源与环境水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突出发展的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我们共有的明天》报告中提出来的,立即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响应。1993年国务院领导在中国21世纪议程国际研讨会上宣布: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这就是说,我们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安排计划,必须把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我国的经济建设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矛盾:一是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不相适应,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比较贫乏,耕地人均占有量只及世界水平32%,水资源只占28%,森林为14%,矿藏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加上人口继续增加,问题越来越突出。二是经济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就整体而言,第一产业比较脆弱,第二产业需要提高,第三产业仍需发展,产业内部结构更要进一步优化。三是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造,科技含量低,既导致大量资源的损失与浪费,又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与污染。四是粗放经营与现代科学管理不相适应。生产效率不高,内部管理松散,制度约束不严,人员素质较低都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为了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我们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统一思想,指导行动,其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
首先,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路子,重视产值增加而忽视资源消耗,热衷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争上项目,至于项目建成以后是否为市场所接受,却顾及不够。江西省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为1980年(下同)的1261.6,但国民生产总值为399.8;工农业总产值为652.2;财政收入为711.3;从业人数为672.1;粮食产量为129.3;棉花产量为405.9,钢产量为389.4;发电量为289.1:木材为89.0,可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是不成比例的。长此下去,将危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走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道路。
其次,有利于推动科技兴国的发展思路。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是靠高投入、高消耗带来的产值增加,还是靠人的聪明才智,科技进步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是后者而不是前者。经济发达国家走的是科技兴国的发展思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科技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和管理效益,依靠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促进科技进步。
第三,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和环境保护。我国人均占有资源少,人口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是制约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因素,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时时刻刻必须铭记的重大问题,稍有失策,必将危及子孙万代。
第四,有助于防止和克服片面追求产值增加而造成的短期行为。纵观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由于片面追求地方利益而忽视国家宏观管理和全局安排,表现在计划的随意性和缺乏瞻前顾后统筹安排,项目预算寅吃卯粮,项目管理缺少责任制以及考核办法上的见物不见人,这些弊端不仅直接造成大量资金、资源的损失浪费,而且即使项目建成可能带来暂时短期效益,但由于盲目扩张,重复建设而得不到市场的承认,最后也难逃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
二、金融运行对经济发展的反映
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银行的业务运行情况,必然对国民经济变化情况作出客观的反映。1995年江西省银行各项存款比1985年增长6.94倍,平均年递增23%,各项贷款增长5.8倍,平均年递增21.1%,分别比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数高出3.1和1.2个百分点,说明银行在支持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力度都是很大的。从银行信贷、现金收支情况看,反映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的发展带来存款的大幅度增加,随之存款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1985年至1995年十年中,银行各项存款增加615亿元,相当于前36年增加总和的近7倍,如此增长幅度是瞩目的,既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也说明社会各界金融意识的不断增强。1995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350亿元,比1985年增长5.5倍,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046.08元,比1985年增长4.5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537.36元,比1985年增长3.1倍,这个变化为存款增长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存款结构1985年是企业存款,储蓄、财政、农村及其他存款各占三分之一左右,1995年储蓄成为各项存款的大头,占65.9%,企业存款次之,占28.8%,其他各项只占5.3%。
(二)贷款的超常增长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贷款投向也有明显的改变。从1985年至1995年十年中,全省银行共增加各项贷款745.5亿元,超过各项存款增加数130.5亿元。正是由于贷款的超常增加,使我省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从贷款构成来看,工业贷款1985年占各项贷款总额25.1%,1995年占33.6%,十年上升了8.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贷款1985年占14.9%,1995年占23.1%,十年升上了8.2个百分点,其余各项比重均是下降,其中商业贷款下降9.9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下降5.2个百分点,1995年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只有4.3%(不包括农村信用社)。
(三)货币收支增加,投放回笼渠道发生了新的变化。“八五”以前,江西省的现金收支历来是农村投放城市回笼,农业银行是货币投放的大头,现金支出除工资性支出之外.主要是收购农副产品,而城市回笼主要是商品销售收入。现在情况变了,1995年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占现金总支出的比重仅为33.3%,比1985年下降了12.3个百分点,1995年商品销售收和占现金总收入的比重为16.3%,比1985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全省三个纯投放行,共纯投放现金20.3亿元,其中建设银行占60.1%,居首位;人民银行第二,占27.6%,农业银行第三,占12.3%。
(四)信贷资金流动性差,银行经营效益下降。据1994年农业银行报表统计,流动资金贷款累计收回占累计放出的比例为81%,技术改造贷款累收占累放的比例为21.2%,银行贷款逐年增加而银行经营效益下滑,贷款不仅本金难以回流,而且相当一部分利息收入都非常困难。
银行经营的上述变化,反映在经济运行上,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点去分析,我们觉得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银行的高成本负债,支撑着经济的高速度,这种经济发展是难以持续的。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发展基本上是依赖于银行.而银行向企业提供的信贷,其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城乡居民储蓄,表现为银行对居民的负债。居民高债权与企业高债务必使银行经营和企业生存都受到威胁。从银行来说,其主要收入来自于存贷款利差,而银行存款的70%又是储蓄,储蓄中80%又是定期储蓄,成本比较高,加上前些年为了减少货币发行,抑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提高储蓄利率和实行储蓄保值等手段去鼓励居民参加储蓄,实际储蓄年利率曾高达20%,迫使银行资金成本大幅度上升,因此,银行贷款利率也随之调高。由于我国利率的确定不完全受制于资本的平均利润率和资金的供求状况,而有诸多的政策因素限制,因此存贷利差小甚至倒挂,使银行经营效益大幅度下降,增加了经营的困难。从企业来说,由于业绩的驱使,各种因素的制约,为了维持生产,为了增加产值,即使贷款利率高,也要千方百计增加贷款。这样又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增加利息负担,同样又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加了归还贷款本息的难度,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上升,这种恶性循环必然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2、企业筹资、融资渠道单一,使企业与银行双方受困。如前所述,目前企业的资金供应,80%来源于银行,这一单一的间接融资办法,明显具有如下缺点:一是企业资金不足找银行视为天经地义,离开银行就无路可走,助长了企业的依赖性,加上地方利益的驱使,给银行增加不少压力,从而企业也放松了资金的使用管理。二是影响银行资金的流动,资金不流动就没有生命力,由于银行担负着企业资金供应的任务,缺少选择企业的余地,在目前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受行政干预和政绩考核的驱使,重速度,轻管理,重发展,轻效益,只求贷款的不断增加,较少考虑贷款本息的归还,结果是银行不良贷款上升,资金大量沉淀。三是影响了银行、企业相互之间的制约,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是竞争,通过竞争优者胜,劣者汰。银行企业双方进入市场,银行可以选择企业,企业也可以选择银行,双方都要通过改善管理,加强服务来争取对方的信任和支持,而融资渠道的单一,这种选择余地极小,这就很难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3、企业高负债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企业呼声最大的资金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运用,由于缺少资金,造成大量设备闲置,人员富余;而另一方面企业资金占用多并大量沉淀,又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前面说过,银行贷款的增长大大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资金投入是很大的。1985年每百元工业产值占用流动资金贷款12.7元,1995年为20.6元,十年上升7.9元,这又说明资金占用是大幅度增加的,据调查目前工业企业负债率都在85%以上。企业负债沉重,发展后劲又从何而来?
4、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是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稳定,得益于农业的连年丰收。但是又必须看到,我国人口多,耕地面积少,农业的稳定持续增长,单靠常规耕作技术是难以维持的,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耕作条件和技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目前,我省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左右,但银行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所占份额只占10%左右(包括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业贷款),两者的比例关系很不协调。1994年全省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6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8亿元,只占1·66%。从银行收支也可以明显看出,1985年农村现金收支约占全省现金收支的一半左右,1995年所占比重只有30%,这反映农民的货币收入和农村市场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我国的人口80%以上分布在农村,农村的潜力很大,农业发展慢不仅关系到吃饭穿衣的大事,而且直接制约二、三产业的发展,欲农民每年增加100元的收入,全国将增加近1000亿元的购买力,它将大大促进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所以加强农业对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一些固定资产投资是必需的,但要与自身的经济实力相适应,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八五”期间,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递增27.4%,分别高于“七五”、“六五”时期14.3和11.3个百分点。1993、1994两年的投资总额超过1981年至1990年10年总和的6.4%。据历史资料统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0%将转化为工资和对个人其他支出,这是诱发货币发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近些年来,我省货币投放的大头在建设银行,这说明基本建设成了投放现金的主要渠道。货币投放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物价的稳定,这方面如果控制不住,将直接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江西是农业大省,相对而言又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江西带来有利条件,首先是江西的资源比较丰富,由于资本的紧缺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江西的资源利用和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发达地区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其次,江西工业的底子薄,一般来说,发达地区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而江西的环境状况较之为好,被污染的面积小、程度轻,更有利于江西工业朝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再次,加快发展农业是江西的重头战,近些年来农业的连年丰收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来指导农业,必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上台阶、上水平。
从金融角度来说,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银行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已逐步理顺,良好的金融环境正在建立,金融管理日益加强,这也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从当前而言,我认为必须着力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统一思想,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指导金融运行。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显得十分重要。就总体而言,要认真贯彻“两个转变”的指导方针,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要把追求速度和提高经济质量统一起来。从银行来说,它担负着货币发行和资金供应的职能,对调节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为金融运行的主导思想。首先要坚持量入为出的指导思想。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旺盛的资金需求,方方面面都要求增加资金供应。银行支持经济发展责无旁贷,但我国区域辽阔,经济差异悬殊,必须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重点,有区别的扶持。因为信贷收支差额最终表现为货币发行,货币发行过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这是经济发展的大敌。因此,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始终是银行的首要任务。其次,要加强和完善银行内部管理,通过金融改革,人民银行已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已经分离,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也已脱钩,银行内部的关系开始理顺,各家银行要按照既定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行其事,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上来,实行集约化经营,重塑银行的形象。再次,要坚持依法办行。经过银行同业的积极努力,《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一批金融法律法规已经出台,用法律形式明确了各银行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了银行行为和法律责任,使银行运行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这对金融的健康运行创造了条件,我们必须拿起法律武器,来保障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组织资金的力度,不断扩充经济建设的资金来源。解决资金供求矛盾,要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在全社会造成一个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出力的新风气。向企业内部挖潜要资金,我省企业内部存量达1000余亿元,每年盘活10%,就100多亿元,数目可观;向节约要资金,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了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向技术革新要资金,努力做到一个钱顶两个钱用,千方百计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各银行要加大组织资金的力度,一个行资金的多少,代表着它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从这个意义来讲,大力组织资金始终是银行的生命线。经济的发展为银行组织存款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债务、股票和其他融资品种的发展,资金分流加剧,过去“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格局已经打破,银行组织资金的难度日渐加大,适应新形势,必须采取新招数,要从增强信誉,加强服务,改善手段,提高效率等方面去争取客户,这方面也要从思想观念上来个大转变,否则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资金使用要重在效益,提高经济质量,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增加资金投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使用资金要突出重点,量入为出,讲求核算,避免浪费,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今后银行的贷款投向必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区别对待保重点。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今后银行重点一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求发展。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是“三高”(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和“三无”(无污染、无副作用、无后遗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银行贷款要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开发、利用和推广,这方面要解放思想,为科教兴国推波助浪。二是依靠优化结构求发展。这就是经济发展要在国家宏观管理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弥补市场缺陷,提高市场有效供给,支持生产的产品,能够为市场所接受,满足市场的需要,不能一边生产,一边积压,一边亏损。三是依靠规模经济求发展。新建项目必须注意经济规模和比较高的技术起点,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大的企业和集团上水平、上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四是强化资源管理求发展。要合理开发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资源,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通过加强管理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五是切实增加农业的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状况如何,将很大程度决定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江西是个农业大省,优势在农业,希望在农业,必须以最大决心提高对支农资金的比重,这方面不能掉以轻心。
(四)拓宽筹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业直接融资。过去我们很多企业是依赖银行贷款发展起来的,居民把钱存入银行,银行把钱贷给企业,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对于保证企业资金供应起了一定的作用。企业有银行作后盾,使用资金就不那么严格和合理,银行也由此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走向市场并为市场所左右,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银行包企业资金供应的做法必须改变。从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投资必须具备基本的铺底资金,不能依靠贷款,因为项目的建成和投产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企业是没有收益的,工期越长包袱就越重,当项目投产已经背上沉重的包袱,经营必然非常困难。流动资金企业也应有一定的比例铺底,因为原材料的购进和储备,也受市场所左右,情况变化是难以避免的,完全依赖银行势必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单一依赖银行的融资方式必须改变,出路是发行企业债券、股票和建立投资基金等方式来解决,银行要积极引导,并加快资金、股票市场的建设。
标签:银行论文; 银行存款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