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效果探讨论文_刘芳芳

刘芳芳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路径护理,给予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分诊评估、急诊停留等时间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急诊停留、卧床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科提高抢救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常规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常见与多发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剧烈持久性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且病情通常发展较快,病情危急,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1]。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可提高抢救率。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患者120例,分为两组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2例,女性68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为(67.4±3.6)岁,病程2h~12h,平均病程为(3.8±2.1)h,包括初次发作109例、再次发作41例。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与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变化,并给予患者行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教育。给予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1.2.1 院前急救护理 接到急诊电话后立即出诊,并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联系,指导病人家属正确行院前急救,并提前安排好床位,减少转运次数;达到急救现场后,及时给予静脉输液、吸氧等处理,并实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2]。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病情危急,发病后患者多数存在焦虑、紧张与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转运与治疗,为此,在急诊救治与护理中,应给予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通过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治疗安全性等,平复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1.2.3 止痛护理 到达现场后,应及时综合评估患者血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准确判断是否需要给予患者吸氧;如果患者出现剧烈持久性胸痛、心律失常及休克等症状,应及时给予药物止痛,并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

1.2.4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患者应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食物,患者病情稳定以后,恢复正常饮食;护理期间,禁止患者进食高脂肪与高胆固醇含量食物,并嘱咐患者多饮水,严格控制适量,防止给心脏造成较大压力[4]。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形式表示,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形式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1.0±0.1)min、急诊停留时间(40.3±5.4)min、卧床时间(44.9±4.3)h及住院时间(9.1±1.4)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各项时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休克1例、心律失常1例、胸痛1例及心理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休克3例、心律失常4例、胸痛2例及心力衰竭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研究发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及时给氧、止痛护理,以及饮食护理、急救护理,可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缩短分诊评估与急诊停留时间,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持久性放射性疼痛,且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给予患者急诊护理干预,有效与患者沟通,可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5]。而院前急诊护理,可减少抢救时间。在接到急诊电话后,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指导家属开展简单抢救,并尽量减少转运次数,争取急救“窗口期”。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1)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诊护理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给予急性发作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分诊评估、急诊停留等时间,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云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7-18.

[2]于佩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78-1380.

[3]陈健兰,杨金环,叶维雅等.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21):50-52.

[4]程宝珍,张小红,牛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05):9-11.

[5]孟晓杰,郝君华.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2(05):557-558,559.

论文作者:刘芳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效果探讨论文_刘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