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原因与治疗方法论文_李世兴

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原因与治疗方法论文_李世兴

李世兴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527200

【摘 要】目的 对小儿多动症致病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促进患儿尽早康复。方法 本文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儿童多动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了解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原因,探究高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经过临床分析可知,导致小儿多动症的因素较多,包括遗传、中毒、环境、代谢及饮食等因素。参与此次研究的20例多动症患儿,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其中,有效、显效、无效例数分别为7例、11例、2例,治疗有效率为90.0%。结论 在对小儿多动症进行治疗时,为了保障治疗效果,需要分析致病原因,并运用有效的方法,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预后。

【关键词】小儿多动症;致病原因;治疗方法

小儿多动症又被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该疾病可造成行为异常,早产儿发病率较高[1]。临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频繁及情绪冲动,严重影响着患儿的学习与生活。为了能够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就需要分析致病原因。本文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儿童多动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了解小儿多动症致病的原因,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促进患儿尽早康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儿童多动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5.8±1.2岁。患儿出现注意力障碍、活动过度、知觉障碍、情绪障碍、适应不良及学习困难等症状。

1.2 方法

1.2.1药物治疗:给予患儿中托莫西汀治疗,治疗方法为:口服盐酸托莫西汀胶囊,体重低于70kg患儿每日服药总剂量为0.5mg/kg,平均分开两次口服,早上傍晚各服药一次,连续服药3天后将每日服药总剂量增加至1.2mg/kg,每天服药总剂量不可超过1.4mg/kg。体重大于70kg患儿每日服药总剂量为40mg,平均分开两次口服,早上傍晚各服药一次,连续服药3天后将每日服药总剂量增加至80mg,每天服药剂量不可超过100mg。

1.2.2心理治疗:①自我控制训练:通过命令来控制患儿的行为能力,命令语言要简单、固定。训练分为听、说、读、写、走五个部分。如:要求患儿按步骤计算一道数学题;通过游戏的方式让患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跑动能力与反应速度。②放松训练:通过放松来缓解患儿紧张的状态,让患儿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更好的享受生活。该方法是治疗多动症的新方法,具体方式为:做游戏、听音乐、讲故事等,使患儿心态渐渐放松下来。③综合疗法:以患儿病情为基础,将多种治疗方法调整并结合起来。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家长要与医生积极配合,做好患儿日常护理,将“以护代治”作为基本原则,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2结果

经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导致小儿多动症的因素较多,具体包括遗传因素、中毒因素、环境因素和代谢因素及饮食因素。本次参加实验的20例多动症患儿经过有效治疗后,仅有2例无效,仅占10%,而治疗有效和显效例数分别为7例和11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

3讨论

小儿多动症致病原因较多,具体分为遗传、中毒、环境、代谢及饮食等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致病因素为遗传因素与中毒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遗传因素

在多动症患儿中绝大多数患儿的父母也有相似病史。很多父母提出,在患儿处于胎儿期时就十分好动,当患儿出生后较难照顾,主要表现为好哭、难入睡、进食难[2]。

3.2中毒因素

中毒因素主要以金属元素中毒为主,在众多理论中,铅中毒较为流行,但并不是所有儿童均会因为铅中毒而患多动症,所以,这一因素有待进一步考证。除遗传因素外,该因素也极易引起小儿多动症,因此,家长要多加注意[3]。

3.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心理因素,如果儿童处于恶劣的社会环境与家庭条件下,如家庭破裂、经济贫困、住房拥挤,以及父母离异、父母酗酒等环境中,患儿心理承受较大伤害,极有可能出现多动症[4]。

3.4代谢因素

经临床研究发现,与正常患儿相比,多动症患儿中枢单胺类受体更新十分缓慢。由此可见,缺乏维生素亦或是服用含有添加剂或色素的食物,便可致病[5]。

3.5饮食因素

营养成分缺乏便会使儿童的体质下降,免疫力低,进而对于外来病毒的侵入缺乏抵抗力。不仅如此,食用含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及调味剂的食物,如糖类和饮料、糕点、饼干等均会引起多动症,或使该疾病加重[6]。所以,患儿应注意健康饮食,多食用牛奶、鸡蛋、瘦肉、动物肝脏及花生、核桃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卵磷脂、矿物质的食物。这样有助于促进大脑发育,使细胞功能增强,进而对神经传递信息的功能进行改善,达到缓解多动症的目的。

小儿多动症属于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在儿科较为常见,而引起多动症的因素也较多,在进行治疗时,不仅要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还要准确的找到病因,将风湿病、抽动症以及智力障碍因素排除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参与此次研究的20例多动症患儿,治疗有效率高达90.0%。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小儿多动症患儿的治疗效果,需要对致病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选取合适的治疗药物,并配合科学合理的心理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宗银,刘振兵. 自拟中药多动症汤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4(28):90-91.

[2]吴栋,汪蕾,顾文. 自拟清热柔肝煎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药,2015(07):571-573.

[3]范秋霞.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2(36):18-19.

[4]曹淑兰,郑丽. 中医针灸与西药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291-292.

[5]翟晶,蔺鲁.头三针合耳穴辅助可乐定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5(22):38-40.

[6]Willemijn M. Meijer, Adrianne Faber, Els den Ban. Current issues around the pharmacotherapy of ADHD in children and adults [J].Pharmacy World & Science,2009,31(5):509-516.

论文作者:李世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9

标签:;  ;  ;  ;  ;  ;  ;  ;  

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原因与治疗方法论文_李世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