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教育到教育专业--兼论美术学院专业发展的长短期理论_美术论文

从专业教育到教育专业--兼论美术学院专业发展的长短期理论_美术论文

从专业教育到教育专业——对美术学院专业发展说长论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说长论短论文,专业论文,美术学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自建立专业艺术院校培养艺术专业人才,推动国家文化艺术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改革开放基础教育发展提速,艺术师资匮乏致使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纷纷建立教育专业,为基础教育培养艺术教师。据了解,我国美术学院最早创建师范系的是广州美术学院(1981年),随后天津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相继仿效,后设系名称统一为美术教育系。作为美术教师培养的组成部分,专业美术院校与高师美术系共同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进入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涌现一批年轻而专业的艺术课程骨干教师推动新课程实施,无疑与上述高校输送的人才有着密切关系。随着艺术专业师资急切需求的缓解,有些美术学院(如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相继撤并教育专业,而中央美术学院却于2002年建立美术教育学系,2005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这样一个发生在我国美术专业院校的前后跟进、错落发展现象,原因复杂意味深长,对此进行梳理和思考,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美术学院专业教育的清晰定位,有助于今后美术教育专业的稳步发展。

一、要不要开设教育专业

美术学院的开办初衷,为社会培养从事造型艺术的人才,着力于提高造型艺术的水平,期望营造一个造型艺术家成长的摇篮。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学院的创办,由作坊中的雕塑、绘画工匠到学院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以加强科学和人文理论研究来提升造型艺术的地位,直到1 795年延续至今的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出现,基本奠定了学院的格局,此后影响了世界其他各国美术学院的建立。特别是我国美术学院的发展,林风眠、徐悲鸿等留学巴黎美院将办学理念和方式带回国内,特别是徐悲鸿强势力推学院派写实主义的传统,继之建国后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前身为仿效欧洲创建的俄罗斯皇家美术学院)模式的影响,即使在世界艺术院校已经多元开放发展,大部分欧洲专业艺术院校都已经改革传统课程的今天,我们仍然隐约感觉对欧洲美术学院绘画雕塑基础课程的崇拜,不能完全摆脱法国学院派的影响。其实法国的美术学院进入20世纪后已经备受诟病,走向衰落。1968年法国学潮以后巴黎美院也在寻求变革,虽然仍坚持培养“纯粹艺术家”的办学理念,但也因应现代艺术语境对课程作了很大调整。目前学院开设绘画、雕塑、多媒体三个专业方向,但是并不独立,分为30多个工作室,另外还有近10个技术工作室(即丝网版、石版、壁画、镶嵌画、塑模铸模、油画技术等),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工作室几乎消失①69-70。法国高等艺术院校办学定位比较明确,分为三类分别对应于培养不同人才:一类是高等艺术院校,分为造型艺术方向和设计艺术方向两种,前者主要以培养视觉艺术家,后者主要培养应用艺术人才。另一类是高等技术教育学院艺术系科,主要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级技术人员,有些类似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还有一类是综合性大学的美术系,相对偏重于理论性和研究性,主要培养教师和艺术研究人员。

下面来看看我国的美术学院情况,因为采取统一行政管理的方式,基本上美术学院办学的大体模式都一样,存在问题也具有共性。随着高校扩招风生水起,艺考随之形成规模,美院也统统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高等教育,我国似乎一夜间成为世界素描大国,城市乡村处处都见美术考生。美术学院都规模膨胀,所有的学院都开设相似的专业,凡是热门专业都争相上马。所谓“美院模式”就是各校艺术院系学专业院校,专业院校学中央美院,以致美术学院大致相似,所谓院校特色不过是哪方面师资力量稍强影响稍大,并不涉及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有多大的区别。试想一下,中央美院无疑要立足于培养高级艺术专业人才,那么所有院校都采用“美院模式”,难道中国需要那么多的专业的高级艺术人才?反映出我们大多数美术学院的办学定位并不明确。处于这样的情况,招进这么多学生,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不对口,就业问题一年比一年严重。社会不需要那么多艺术家,但却需要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相比美院其他专业发展出现衰退老化,后起的美术教育专业寻求发展而显得颇有生气。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考虑,扩招后的美术学院更加应该开设教育专业。

再来看看国外的一些艺术院校,面对社会发展和现代艺术语境,大胆开出许多新专业,调整缩编一些传统专业,专业艺术院校开办教育专业并非中国独创,为什么我们美术学院办教育系就感觉矮人三分!据2005年10月北京召开的“高等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建构国际研讨会”汇编论文集中资料,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开设有美术教育专业;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是很有名的视觉和表演艺术大学,号称迪斯尼动画师的发源地,在下属的6个学院中就有教师学院(School of Theatre)。据说美术学院比较看不起教育专业的原因是专业课时少,理论课时多,不细分专业什么都学,专业师资和专业时间方都不好安排。想当初美术学院建立就是定位于理论研究,才得以提升自己的地位:而当今艺术课程的国际发展趋势也是加强人文理论教学,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创生,必须想法减少专业课时加强理论教学,这正是美术学院的改革方向,我们只有借此机会在这方面深入探索,更加没有理由反对在美术学院开设培养教师的教育专业。

二、该不该研究教育理论

美术学院的教学传统是研究艺术创作,重视实际操作的技术技能的教学,这既是创建美术学院的基础,也是美术学院教师之所长,因此美术学院的教师常常会把自己视为职业艺术家,创作就是自己的艺术生命。这应该说是艺术专业院校的特点,也符合社会大众对她的期待。但是,我们理性的来思考一下美术学院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无疑会对美术学院作为大学的定位和作用有着更高的要求。

首先,美术学院的出现并不是源于对技术技能的需要,这些在工匠作坊中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没有必要以创建学院的方式来延续。最初美术学院的建立,就是为了把手工艺人的体力劳动提升为科学和哲学层面的脑力劳动,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构图学等等都是美术学院以后才有的学术研究,美术学院对绘画、雕塑这些造型活动从理论上的提升,确实奠定了造型艺术成为学科的地位,画家、雕塑家才可能成为美术学院的教授。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没有理由菲薄理论在专业艺术院校的地位,而且应该不断研究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的完美结合。

其次,我们纵观西方美术学院的发展兴衰,可以看到当代专业艺术院校加强艺术理论和艺术教育研究的重要。美术学院从16世纪下半叶肇始于意大利至今,发展400余年经历了成长、繁荣和衰亡的生命历程。中国的美术学院建立不到百年历史,不管承认与否实际上我们仅仅是追随西方美术学院的余韵,与他们一道进入发展末路而在寻求破茧而出。简约回顾西方社会发展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四次重大影响就不难认同这个事实。第一次是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人文精神勃兴直接导致美术学院的建立和繁荣;第二次是19世纪工业革命对实用设计人才的要求,催生了设计艺术的发展和设计艺术学院的诞生;第三次是20世纪前后,摄影技术和电影的发明致使专业艺术院校走向边缘化,艺术家纷纷向美术学院传统教学举起叛逆旗帜,立体主义、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派艺术风起云涌;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带来的视觉革命,电脑、网络、数码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引领艺术的发展动向,传统美术学院教学已经明显的力不从心。究其美术学院传统专业发展江河日下的趋势,不得不从教育规律上面去找原因。教育只有紧随时代变革同时超前发展,才能够担当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同时才能够保持自身活力。这样简单的道理似乎在我们美术学院极少思考,主要是关注美术技能和材料研究,甚至是只面向传统、古典的研究,研究理论和学生读书的氛围在美术学院非常缺乏,因此谈不上对艺术教育规律的深入思考。

在教育大格局中艺术教育始终不可或缺,社会长期对艺术教育的忽视,其实与自身缺乏研究有着很大关系。美术学院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培养艺术家的地方,极为重视所谓的艺术技能学习,结果最终发现真正的艺术家大多不是专业院校培养的。艺术教育确实有着自身的艺术特点,有着特殊的教育规律,但是艺术院校对此的研究投入和力度与其他高等学校教育研究远远不能相比,美术学院开设教育专业、研究教育理论不应该是权宜之计,而是对美术学院发展的固本强根之大计。由此开启对艺术教育规律及艺术教育理论的研究,对整个教育也是对自身发展的完善和促进。

三、说长:美术教育落到实处

“美术教育可以这样理解——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能,以满足人类社会物质、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尹少淳教授对美术教育的定义非常清晰,沿着这个思路去观察高等院校开设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学院的教育专业拥有丰厚的学科资源,牢牢站立在美术基础之上。纵观我国美术教育发展历史,早在20世纪初叶我国就出现教育有识之士如蔡元培,拳拳之心推进艺术教育,但是由于社会战乱和文化落后,缺乏艺术学科专业作为基础,只能成为“纸上谈兵”,课程理想难以成为现实,美术教育也只是空中楼阁。尽管如此,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仍然记载着我国早期的南京两江师范学堂(1902年)、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的北京美术专科学校(1918年)都开设美术师范专业,依托美术基础来培养美术师资,推进美术教育事业。

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当然也是中小学美术师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基础教育美术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美术学院良好的学科氛围和专业师资,毋庸置疑是培养有专业能力和艺术水准美术教师的基础,绝对是社会需求的办学优势。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国美术学院如此多的学生绝不可能都成为艺术家,提供一定教学资源培养美术教师,既是对专业艺术院校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对社会发展独特的贡献。

这里再继续一下前面的话题,美术学院一般都把培养艺术家人才为己任,美术史已经证明,其实规范井然的教学体系未必是培养艺术家人才的保障,恰恰是避开规范教育导致创新人才的出现,所以美术学院的教学经常会处在教育行为的悖谬之中。但是,面对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要求,美术学院系统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正是一个合格美术教师所需要的。这一长处即使是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美术专业都不可比拟。

四、论短:专业拼比困扰发展

我们在整体看待美术教育形态时,习惯于把美术和教育比喻为一个人分立的两条腿,当我们把重心放在美术这边时,称之为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当我们把重心置于教育这边时,称之为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对于专业美术院校来说,当然是关注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因为立足于培养美术专业人才。但是对于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的美术教育专业而言,要深刻理解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因为将来走上职业岗位,面对的学生并不需要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而是发挥美术的教育功效,提高艺术素养完善健全人格。也就是说,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时常常把重心是放在美术这边,但是平时的理论思考和职业准备的重心却要放在教育那边,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明确美术教育专业的办学思想,不必完全效法专业美术的课程和学科设置,重视美术教育基础理论教学,保持清晰的专业思路和较强的抗扰能力。

美术学院办教育专业最为困扰的就是“艺术家心态”,美术学院重视作品创作,能力大小水平高低都是作品说话,专业教师把自己看作艺术家,学生也是想成为艺术家,这样的“艺术家心态”对于美术教育专业发展是最严重的困扰。这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不少教师虽然身在美术教育专业岗位,自己的学习背景和实际工作导向都认为创作是实的,看得见;教学是虚的,不容易看见,总是想在专业创作上面与人一争高下。人人争当艺术家的结果必然是一种恶性循环,结果是真正的艺术家没有培养出来,而作为美术教师又无法胜任教学,徒有技能不懂教学就业教师岗位不受欢迎,这是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误导。无论是美术院校的教师还是美院学生毕业去做教师,都不应该给自己定位为艺术家,因为创作和教育完全两码事,艺术家和美术教师有着本质区别。在西方美术学院,艺术创作也是从社会上请知名艺术家上课,称为所谓“邀请教授”,学院固定教授还是以教学为主。真正艺术市场化的国家,优秀的艺术家都不在美术学院谋取专职教师的职位,美术教师和艺术家并不挂钩,道理很简单:教学好的教师创作未必得心应手,创作有成就的艺术家未必擅长教学!为了保证美术学院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导向,应该淡化艺术创作而强调艺术教学,扭转美术教育培养重技轻道、重艺术家轻教师的倾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给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深远的良好影响,培养出高素质的美术教育师资人才。

五、前景:扬长避短专业融合

说到我国的美术学院开设美术教育专业,无法不提到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进入世界美术学院发展的历史视野,美术教育专业的设置并非特别,但是处在美术学院传统专业整体下滑的趋势中,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至今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其沉浮兴衰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与美术学院的相互映照可以窥见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的长短得失。2006年教育部对广州美术学院进行本科教学评估,美术教育系对20多年的发展进行认真总结,认为成功走出了一条注重融合,跨学科发展的办学之路。作为身处其中的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研究人员,我常常暗自思忖美术学院作为艺术教育机构的生命周期,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由兴而衰过程,当美术学院一意坚持传统学科设置而落伍于时代之时,美术教育专业的勃兴也许恰恰是本体回归学院复兴的启示。

有人曾经把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比作“小美院”,其实她目前的专业发展和课程设置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美院,在一些方面显出自身优势与活力。不妨引述该系的简介,可见其与美术学院强调细分专业方面的差异。文字不多,照录如下:

美术教育系现设有:美术教育、水彩画、展示设计、综合美术、摄影与数码艺术等五个本科专业方向,加上研究生,现有在校生达到1100余人,实为广州美术学院三足鼎立之一足的专业集群,它以重点培养美术教育人才与探索学科综合为己任。在一个美术教育系中让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并存,不是丢弃师范专业,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是为了形成优化的专业结构和具有活力的教学机制,通过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智力资源优势,提升美术教育质量,催生高素质强技能,多能一专,具有创新精神与应变能力的复合型美术人才。

在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这种优化的美术教育生态环境中,无论是师范还是非师范,设计还是绘画,所有专业都不是单科独进,而要交叉学习。绘画专业要学设计,设计专业也强调造型基础和审美品位的训练,只是专业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至于教师资源,更是丰富多样:长于设计、绘画、雕塑、工艺制作、数码媒体、人文历史、教育科学,人才齐备,各有专长。大家通过密切的交流互动,形成艺术融合的浓厚学术氛围,从而突破了长期以来美术学院专业发展过分专门化的教育倾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③

通过上面这段文字的引述,感觉是高校美术教育的“乌托邦”,思路和理念不乏与国际上专业艺术院校改革同步之举,从中似乎可见美术学院今后改革端倪。在广州美术学院其实美术教育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几十年中办学定位也有过摇摆,实践中的探索也是历经波折,至今坎坷。在美术学院扬长避短,取专业融合之势,走学科综合之路,应该是美术教育系能够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

美术学院开办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既为专业美术教育发展带来生机,也为美术教育专业自身发展提供契机。立足美术教育是美术学院的学科优势,端正教师的“艺术家心态”既是美术教育专业的基本要求,也是美术学院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比较往往可以给我们有益启示,美术学院的专业教育衍生了教育专业,教育专业的发展透露出专业教育的新曙光,我们从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的经验中,看到了专业融合的前景,使我们对振兴高等美术教育有了新希望。

注释:

①金妹.宽容与超越·法国当代高等美术教育纵横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7(1).

②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50.

③融合·2007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教师作品集·序言.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7-8(1).

标签:;  ;  ;  ;  ;  

从专业教育到教育专业--兼论美术学院专业发展的长短期理论_美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