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要规避“五大痛点”论文_祝润玲

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要规避“五大痛点”论文_祝润玲

摘要:农村学校在活动场地和器材受限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真正获得健身益智的功效,需要从方案设计、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中规避五个问题。

关键词: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规避痛点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为了贯彻这个《意见》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各级各类学校每天均统一安排了约三十分钟左右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一次。大家都知道,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演变形成的一种学校体育活动新形式,是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笔者走访调研了我市部分农村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在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农村学校要想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规避以下“五大痛点”。

痛点一:活动内容简单叠加

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促德、调智、健体、审美等功效。对调节学生学习节奏、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以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调研中发现有部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只是在原来的集中做广播操的基础上叠加一个八百米或一千五百米的中长跑。有的学校采取的是先做操后跑步、有的是先跑步后做操、有的是做完操后教师叫学生在运动场上随便跑几圈。这种活动内容“二元化”,虽简单好操作,但缺乏生动性和益智性。

痛点二:忽视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所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方案在初始设计时要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思路、方向相一致,要与学校、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否则就很容易出现千校一品,内容同质,不能体现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宁国市甲路初中在这方面做得就较有新意。该校开设有《魔方》校本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魔方的兴趣,起到动手与提智的双重功效,他们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中就设计有定期举行不同年级之间转魔方比赛。还设计有: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在集体操前开展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古诗词朗诵、学生才艺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对培养学生团结向上、遵规守纪、勤奋认真的良好校风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痛点三:没有考虑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因素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校,在六月末,临近夏季,太阳光照强、气温高的时候,大课间体育活动时还在进行跑步等运动量大的项目。活动结束后,学生一个个是汗流浃背,走进教室只是忙着擦汗,心还在砰砰直跳,难以在短时间内安静下来听课。这样季节变换而内容不换的活动,不仅没有起到调节身心、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还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影响;有时遇到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的时候,大课间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所谓的“自由活动”实际上就是不开展活动,学生个个是信马由缰,到处乱窜。有个别学校的领导甚至片面的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者就是体育教师。究其原因是学校在制订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时没有考虑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因素,整个一学期每天的活动内容是一样的,单调的重复,缺少应急预案,缺少班主任参与的统一管理。忽视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展示校风校貌的重要窗口的特点。

痛点四:与音乐结合简单化

在走访中,笔者发现,有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音乐只有出场音乐和广播操配乐,多元化和层次感不够。大家都知道,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大课间体育活动与美妙动听的音乐有机地结合,这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才会有声有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音乐一般有出场音乐、准备音乐、练习音乐、放松音乐、退场音乐五部分组成。当然,在选择音乐时不仅要紧贴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具有煽动性、诱发力和震撼力。如果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看作成一根根针的话,那么音乐就像一根线,用它穿进每一个针孔,把各个独立的、碎片化的活动内容串联成一个整体。这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才能真正起到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愉悦了学生的身心的作用。

痛点五:活动器材缺少因地制宜和创新

学校的场地器材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农村学校多数受客观条件等多因素的制约,活动场地小这是不争的现实。但活动器材是可以改变和创新的。笔者发现,多数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使用的器材是球类和绳类两种。这样,学生和教师都省心,安全系数又高。殊不知,这样的器材用得时间久了,教师是省心了,但学生参与的兴趣却渐渐地变没有了。宁国市云梯畲族乡中心小学在因地制宜创新活动器材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式。该校位于皖南山区大山深处,竹木资源丰富。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六个教学班,活动场地不大。他们把有限的场地按不同年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划分成六小块。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每个年级在划定的区域上活动。活动的内容除集体操外,另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当地少数民族的特点,开设有“赶野猪”“走高跷”“竹竿舞”“踢毽球”“跳绳”“拍球”等小型运动项目。从周一到周五运动项目互相转换,做到每天不同年级活动内容不一样。“赶野猪”形如打曲棍球,“猪笼”和“野猪”请当地的篾匠师傅用山上的竹子编制而成,高跷和“赶野猪”用得棍子请当地的木匠师傅制作。毽球、跳绳、竹竿由教师指导高年级学生自己制作。这样不仅充实了学校的体育器材,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活动时,是生生都在动,人人有器材。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儿童化、健身化,更具有趣味性和适用性。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汪溪初级中学 242300)

论文作者:祝润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要规避“五大痛点”论文_祝润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