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特殊教育中心 276000
摘 要:在现行的聋校理科课堂教学中,聋哑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对事物的认知常常缺乏系统性,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那么,怎样才能让聋哑学生全面领悟科学知识,并将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深入探讨STS教育在聋校理科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及意义。
关键词:STS教育 聋校 理科教学 实施
一、聋校理科教学的现状
受聋哑学生生理缺陷的影响,聋校理科教学多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聋校理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借助多媒体,辅以部分实验,以教材为依据向聋生传授知识;而聋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真正的思考者和探究者是教师,学生只是不假思索地接受被教师经验化的学科知识。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不愿独立思考,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能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思维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地抑制。
二、在聋校理科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聋哑学生融入社会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接受并快速适应时代的变化已是对每个现代人的基本生存要求。聋生在经历学校教育之后,最终要融入社会,开拓自己的事业,并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而支撑这些行为的正是他们接受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清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明确科学技术工作对社会的责任,以便他们今后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开展STS教育,改革聋校理科教学的观念,把STS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2.聋校理科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
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虽然教材呈现的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被证实的规律和原理,但学生的学习并不仅限于向大脑灌输这些规律和原理,它还有一个学生独立思考、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即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及科学观的培养。学科知识的灵活掌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社会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都是聋校理科教育目标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STS教育在聋校理科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使聋哑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通过把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生活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
三、STS教育在聋校理科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增加科学史的内容,加强科学思想教育。
科学思想是人类在创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对科学知识与方法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正确认识,在理论创新和问题解决上具有导向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加强科学史的学习,以了解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只有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才能使学生更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聋校理科教学中适当增加科学史的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借助科学史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教育,关键在于传授科学思想的诞生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它是怎样产生的,科学家是怎样思考的。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领悟了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再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依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STS素材。
聋校理科教学中的STS教育旨在培养聋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掌握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因此,要充分依据教材,深入挖掘相关的STS内容,合理地选择STS教育素材,恰当地运用STS教育因素。
选材一般依据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选择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适当辅以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热点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学科中心课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同课程联系实际的范围有宽有窄,程度有深有浅,但“实际”总是处于辅助的地位。这样的教材内容比较全面,既能保证双基的学习,又能联系社会实际,比较符合聋校理科的教学实际与教学目的。跟选材方式相适应的体系设计有两种:一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理论概念穿插其中进行教学设计。其实质是“实际联系理论”。二是以系统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为主线,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问题。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
3.在聋校理科教学中开展交叉学科教学。
STS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互为关系、相互作用的,我们已经不能局限在某一个角度看待问题,而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来对待,并将社会价值渗透其中,与个人的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STS教育培养的应该是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关注现实问题的全新人才。它追求把科学、工程能力和人文、社会科学能力联系起来的真正的交叉学科教学。把传统的理科课程改革为跨学科的、综合的、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是在理科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些国家已经着手编制交叉学科的教材,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的《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ciety,简称SATIS)。结合聋校理科教学大纲,编制一套适合聋校理科教学的STS综合教材应用于聋校理科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多角度、更加全面的认识科学技术,而且使学生的认识具备整体性、系统性,更加全面、到位。
4.从课堂出发,挖掘聋生科学探究的潜能。
由于聋哑学生受生理缺陷的影响对事物的理解比较吃力,聋校理科课堂教学特别注重知识的理解,从而很容易忽略聋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事实上,聋生和正常学生一样,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刨根问底,乐于动手动脑。这些足以说明他们具备和正常学生同样的探究潜能。课堂上,教师在帮助聋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出猜想和解决方案;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优化探究方案,确定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等内容,并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分析验证探究结果。
在《分子热运动》课上,教师通过花香引入分子在运动的命题后,适时地问学生:“我们会一直闻到香味吗?为什么?”进而得出“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关闭教室门窗,站在学生中央再喷洒一次香水,并请闻到香味的同学立即举手,排列同学闻到香味的顺序,看看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导学生:“分子是怎样运动的?”然后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及实验步骤。
在实际教学中,两位聋生结合生活中的几个常见的扩散现象,设计了一个特别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粗略地描述了布朗运动即得出分子做不规则运动的结论。先准备一个底面积比较大圆形的水槽,再准备一个和底面一样的透明塑料薄膜;然后在薄膜上以大圆的圆心为圆心,半径等量递减用黑笔标记几个同心圆;接着向水槽内倒入自来水(约1厘米深),再将薄膜敷在水槽上端,使薄膜上的大圆与水槽的边缘完全吻合;最后,用注射器在薄膜圆心的位置向水槽内注射适量红墨水,同时,几位同学分布在每个同心圆的不同位置记录下红色出现的时间。通过比较粗略知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分子的扩散现象比较简单易懂,而且在生活中很容易碰到这样的例子。在课堂上,适时地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做实验,深入挖掘他们科学探究的潜能,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闪光点”。
5.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讨论相关的生活现象,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弹簧的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我们每天使用自动铅笔、圆珠笔、电器开关,大到机车、汽车、飞机等都会用到弹簧。学习《弹力》时,在详细了解弹簧的基础上,借助弹簧的测量、紧压、复位、带动、缓冲、振动发声功能,鼓励学生讨论弹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尝试设计一些新的用途,以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适当引导学生针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大胆运用科学知识对工业、农业、环境和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同时,鼓励学生针对科学能或不能回答的问题、科学知识中不确定的内容进行设想,并探究求证。
四、聋校理科教学实施STS教育的意义
科学史记载了科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前辈先人在进行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方式方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让聋哑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前人的方法,能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养成科学的观察和思考的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有利于聋生在理解科学技术本质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研究方式和思考方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概念、科学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科学(主要是技术)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在培养聋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聋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观,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夏向东 STS与中学理科课程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0,81-83。
[2]殷登祥 试论STS教育、内容和意义[J].哲学研究,1994,(11),47。
论文作者:王贝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科学论文; 理科论文; 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科学知识论文; 方法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