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成长中的学生身心发展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根据近几年来学生心理问题统计分析,占第一位的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可见,帮助学生解决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十分重要。在小学里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上最为突出的表现为对别人的攻击性行为,他们对父母、老师与伙伴常常蛮不讲理,造成对他人的人身伤害和物质损坏。这些学生通常性格反叛与倔强,自控能力极差,缺乏对别人的怜悯之心,喜欢搞恶作剧、爱捣乱。那为什么这些孩子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几方面:
1、家长的管教方式和家庭结构存在问题。一方面,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独生子女逐渐增多。自然而然,家庭中的"小皇帝"便成为家长心中的"掌上明珠"。当孩子出现不合理的要求或不良的行为时家长都盲目遵从与迁就,渐渐形成孩子娇蛮任性的性格。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本身相处就出现了问题,如父母离异、父母之间存在暴力现象,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久而久之,小孩这种蛮横无理、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一旦形成,攻击行为就会从家庭中延伸到学校与社会。
2、当小学生的个体行为长期得不到关注时,他们会自发调整自己的行为,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自我满足。例如制造各种麻烦,或攻击他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以此表现自己的"强大",以满足自己的追求与心理需求。许多小学生在欺负他人之后会感到自己很有"威力",受到老师与学校的批评指正也不以为然。
3、当学生受到挫折和打击时,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消极情绪,而攻击行为就是发泄这种消极情绪的主要捷径。例如学习成绩不够别人好或者纪律方面表现较差时,他们会认为同学们会因为自己成绩差或纪律差而对其评头品足,取笑他们歧视他们,因此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最后导致打架伤害同学。
4、学生自身的问题。有些小孩天生患有小儿多动症,经常爱动手动脚,小动作多,冲动任性,易发脾气,惹是生非,不顾后果。与同伴交往时,容易产生矛盾而引发吵架、打架的顽劣行为。他们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反而认为问题在于别人而不是自己,受到批评的时候满脸冤屈与不服。
那怎样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避免他们打架的攻击性行为呢?
一、当学生的心理导师,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良行为
孩子的成长不是无风无浪的,特别那些精力旺盛、较顽皮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之心去理解学生,以一颗真挚的心去感化他们,并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相信"问题"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这个学期我新带的一年级新生,班上有一位淘气捣蛋的学生小源,他性情暴躁,总以强者的形象出现,总爱欺负周围的同学,上课时不守纪律,平时无缘无故踢同学一脚或打同学一掌,受到同学们的排斥。后来我经过调查,了解到小源的父母在外工作,自小就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外公对他言听计从,缺乏正确的管教。当别人欺负小源的时候,外公就叫小源回击别人。由于小源外公错误的引导方式,久而久之,使小源从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小天王",目中无人、欺负弱小就变成他的行为习惯。为了帮助小源改变这种"爱打人"的攻击行为,我在小源又一次招惹同学后,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并分析原因。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并不像其他同学说的那么顽劣,对老师还是非常尊敬的。我先赞美他聪明、尊重老师、爱劳动、做事积极的优点,然后分析他做得不对的原因,并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对他渗透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他对自己的行为及早认识错误,使他意识到自己攻击性行为的危害性。通过与我的交谈,他受到了启发,欣然接受老师的耐心教导,愿意积极改正错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当学生的成长益友,矫正行为习惯,训练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绪对人的健康人格有促进作用,反之,则有阻抑的作用。小学生的情绪控制力不足,自制力不强,特别是有攻击行为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计划,有意识地矫正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训练学生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第一,我利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课、班队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面引导,进一步纠正学生的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这学期上的心理健康课--《你会说"对不起"吗?》的时候,我首先让同学们谈谈对自己做错事时的处理方法,同学们各抒己见,大家一致认为要勇于承认错误。接着我请班里的几个同学自导自演"波波不小心打翻了丽丽的铅笔盒,他不但不道歉,还哈哈大笑"的情景,让全班同学在观察模拟的不良行为中意识到做错了事,哪怕是不小心的,也要敢于承认,勇于向对方说声"对不起",这样才是一个诚实有礼的好孩子。最后我让全班同学对自己故意或无意伤害过的同学说声"对不起"。结果大部分同学都诚恳地走到自己欺负过或无意伤害过的同学面前道歉,特别是淘气包小源同学,他恭恭敬敬地走到被他打过的几位同学面前礼貌且响亮地说了声:"×××,对不起,请你原谅我吧!"顿时,我情不自禁地响起了掌声,那几位同学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协和善美的音符在教室里回荡,如同一汪沙漠中的清泉,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灵,带给了我无比的感动。
第二,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把"搞破坏"的动力转化为"建设"的动力,训练他们适当地宣泄不满的情绪,有利于减轻消极情绪对身心的不利影响。例如我建议学生找自己的朋友、伙伴或者能信赖的人倾诉,写写自己心里话日记、专心于某一项体育活动与游戏等,把自己的精神寄托于感兴趣的事情上。例如我喜欢下课后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互相考问,那些平时下课后爱打打闹闹、容易和同学产生矛盾的学生,现在都喜欢参与其中,把精神状态投入到有益身心的活动中来。
三、当学生的"赏花人",挖掘闪光之处,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古人云:"教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人都喜欢别人的赞赏,更何况是小学生?无数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知道:学生需要的是鼓励与支持。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用微笑、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用真心的话语去引导激励学生,学生才会更加自觉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发挥自身的潜能,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记得这学期我在一节品德课上,我跟全班同学描述了一件事:"上周五,大家都正在上课的时候,突然廷轩同学对着课桌呕吐,周围的同学都捂住鼻子,并表现出一副恶心讨厌的样子。大家都记得吗?在这个时候只见梓蔚同学在书包里拿出纸巾把廷轩的嘴巴擦干净,还主动帮助廷轩清理呕吐物。"说到这里,有的同学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有的同学向梓蔚投向赞许的目光。我继续描述:"老师被他主动关心同学的精神所感动了,并为他做了一个'爱心天使'的小徽章,我相信大家也同意颁发给他的。"此时,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梓蔚的认同。其实,大家都知道,梓蔚同学过去的表现不大好,性情比较冲动,对同学爱动手动脚,与同学们一起玩的时候有时由于用力过猛,有时由于过度兴奋,经常造成对同学身体上的伤害,故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我多次与家长一起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大,依然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投诉。这次我捕捉到梓蔚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闪光点,使他深深感受到虽然同学都不喜欢他,但是老师还是爱他的,让他自觉地改正自己的不足。
一缕阳光,就能温暖人们冰冷的双手;一颗爱心,就能感化学生弱小的心灵。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体现出教育者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尊重。让我们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在他们迷失方向的时候找到指引的路灯,引领他们昂首阔步迈向更美好的人生!
论文作者:何凯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学生论文; 同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同学们论文; 情绪论文; 老师论文; 性行为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