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管窥韩国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保障体系论文,学业论文,教育质量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29.3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1)10-0082-04
韩国的“学业水平测试”(原文为“学力考试”)一词,是学业掌握和应用程度的相关测试、课程考试、知识技能水平测试的总和。为陈述方便,本文仍采用韩语语境下的“学业水平测试”一词来囊括那些以把握基础教育质量为目的的各种评估活动。
一、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实施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导致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在国内高等教育普及率已达84%的形势下,韩国的基础教育开始追求质的飞跃,其政策理念也由过去的“平等”转向“卓越”,[1]要求政府向所有国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1995年5月31日,作为总统咨询机构的教育改革委员会颁布了《建构主导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新教育体制——教育改革方案》。方案在“教育立国”的口号下,提出要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注重每个国民的受教育质量,宣布以“建设开放型教育的社会、终身学习的社会,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接受理想的教育”为教育目标。方案决定将小学1年级到高中1年级设定为国民共同基础教育课程阶段,建构10年一贯的教育课程内容,允诺向所有国民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1996年2月,教育改革委员会向总统提交的题为《确立新教育体制——教育改革方案(Ⅱ)》的咨询报告,也提出韩国应致力于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建构学生中心的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根据这两个报告实施了一揽子基础教育改革,其核心便是迅速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达到这个目标,教育部颁布了第7次教育课程,将小学1年级到高中1年级确定为国民共同基础教育课程阶段,在课程设置上扩大选修科目,按照学生水平设置流动教室,开发探究型和讨论型授课模式;在教育方法上,改变背诵为主的、划一的教育,建构培养学生个人素质与想象力的、人格培养中心的多样化教育模式等。这些改革过程中,评估被认为是检验改革有效与否的重要法宝。
1998年,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教育部,现称“教育科学技术部”)正式委托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开发“学业水平测试系统”,并于翌年抽选全国3%的中小学生实施了数学、社会科的预评价。2000年,韩国正式拉开“学业水平测试”的序幕,抽选全国0.5%的小学6年级、初中3年级、高中1年级学生进行国语、数学、社会、科学、英语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2001年,韩国将抽查范围扩大至1%,2008年再扩大至全体学生,一年一度的“学业水平测试”成为韩国了解基础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
受全国“学业水平测试”的影响,韩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种学力评估纷纷出台,有中央政府组织的、也有地方政府组织的,更有各类民间教育咨询机构组织的。韩国试图用这些学力评估来检验基础教育的实施效果,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基础教育系统,从而有效地控制基础教育质量。
加入OECD会员国以来,与其他会员国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一直是韩国为世诟病的问题。2003年在PISA测验“解决问题”领域中获得第1位,2006年获得第2位,成为韩国举国骄傲的事件。教育科学技术部强调在国际竞赛中获胜的关键原因,正是《5·31教育改革方案》及此后推进的一系列初中等教育改革,以及紧随其后的各种教育评估制度改革。[2]
二、韩国基础教育“学业水平测试”的制度环境及其种类
韩国在近十余年形成的“学业水平测试”系统比较复杂,由教育科学技术部主管、以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为对象的测试有“全国小学3年级基础学力诊断评价”和“全国学业水平测试”。除此以外,还有各地方教育厅为了掌握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效果而实施的“课程学习诊断评价”,也有为了让高中学生逐渐适应高考而由各地方教育厅组织、学校自主参加的“全国联合学力评价”(参见下表)。而且这些测试实施时间不长,制度不够完善,因此正在不断进行变革和调整。
韩国在频频推行学力考试的同时,还要面对民间团体、学校、学生、家长的阻力,因此在开始实施“学业水平测试”之前,韩国首先修订《初中等教育法》及实施规则,从法律上确保了“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法性。新《初中等教育法》第9条第1项明确规定教育科学技术部长可对在校学生实施以检测学业水平为目的的评价。在韩国1998年颁布的第7次教育课程中也申明:“为了教育课程的质量管理,国家定期实施学力评价、教育机构评价、教育课程设置和管理评价。”[3]
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下,韩国形成了中小学学业水平的不同测试种类。鉴于地方政府组织的课程学习诊断评价和全国联合学力测试与我国地区范围内的期末统考、高三模拟考试比较相似,因此以下主要以教育科学技术部组织的两种学业水平测试为分析内容。
三、基础教育全国“学业水平测试”制度
(一)全国“学业水平测试”
自2000年开始,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中小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是目前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最受社会关注的学业水平测试。该测试的实施目的在于:(1)系统、科学地诊断中小学生的学业水平,通过年度间的比较分析,把握学力水平的整体变化;(2)根据教育课程所规定的教育目标,分析全国的学生是否基本达到该目标,及时了解教育课程本身的问题及实施效果,为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基础资料;(3)通过文本分析及学力和学生背景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和建立奖学金政策提供基础资料;(4)开发和利用有效评价工具,指导教育一线的评估方法;(5)探索新的学力研究方法(诸如学力水平变化的测量相关研究设计和技法、学力水平的测量方法、背景因素的相关分析等),并普及这些方法,从而更客观全面地把握基础教育质量。
全国“学业水平测试”由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掌管,委托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出题,再由各地方教育厅负责实施,并将测试结果返回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进行测试结果的最终分析。
由于小学1年级到高中1年级为国民共同教育课程阶段,因此以小学6年级、初中3年级、高中1年级学生为对象,考查基础教育的效果。从测试内容上看,具体科目包括“语文”、“社会”、“科学”、“数学”、“英语”5科。各科分为笔试题和问卷调查两部分。笔试回答时间为360分钟,笔试题分为选择、问答、应用3类。“语文”分为听力、阅读与理解、国语知识、文学知识4领域的40道题;“社会”分为地理、历史、社会一般问题3领域的43道题;“数学”分为数和演算、概率与统计、测量、图形、文字理解与公式、规则与函数6领域的36道题;“科学”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4领域的40道题,“英语”分为听、说、读、写4领域的42道题。
问卷调查的回答时间为40分钟,分为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三大类,主要是以学生、教师、校长为对象,调查学力形成的相关背景。
“学业水平测试”的评分标准分为优秀、普通、达标、未达标4类。分析结果的用途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1)对参与测验的学生提供个人评价指标,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升学方面的个别指导;(2)评价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公布,其中的建议部分作为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据,也成为个别学校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升学指导的参考。
全国“学业水平测试”实施至今已愈10年,而在这10年间针对该测试的争议从未间断,反映出韩国学业水平测试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国家对国民实施这样大范围的“学业水平测试”是否影响受教育权是这些争议的核心。2000年测试开始时,只是在全国的小学6年级、初中3年级、高中1年级选取0.5%的学生为样本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对公众的解释是说为了了解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用以改善基础教育。但是从2006年开始,韩国将其采样比例增加至3%,2008年更是对全国的小学6年级、初中3年级、高中1年级的所有在校学生进行了学业水平测试,并将其中5%的学生成绩选定为采样对象,那些非采样学生只是无需提交调查问卷而已。虽然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再三表明考试结果将只用于质量监控,不会公布各学校的成绩,但在测试结果公开的过程中,人们仍可以了解各地区的学业差异,地方政府和学校是否会因“学业水平测试”的压力形成应试中心的教育?学校和学生是否有权不参加这类学业水平测试?家长是否有权脱离学业水平差的地区,或要求地方政府采取措施提高教育水平等都是至今悬而未决的问题。
其次,教育科学技术部会不会利用测试结果向地方教育厅和学校施压,从而导致中央政府的教育行政权力过大是韩国社会普遍担心的。2009年,教育科学技术部公布“学业水平测试”中未达标比例较高的1,660所学校名单并进行重点支援,还宣布要将其中的92%(1,521所)扭转成为达标学校,导致韩国社会对这种做法的不满和争论。2010年7月,教育科学技术部再以全国11,485所中小学的1,939,000名学生为对象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并将小学6年级和初中3年级以全国180个地方教育厅为单位、高中1年级则以16个都级(“都”)教育厅为单位公布测试结果,并宣布将逐步实现网上公布全国中小学的“学业水平测试”结果。看来,围绕全国“学业水平测试”的争议在近期内是很难偃旗息鼓的。
(二)全国小学3年级基础学力诊断评价
2002年,韩国705,853名小学3年级学生参加了由教育科学技术部主管的“全国小学3年级基础学力诊断评价”,其中约占10%的72,063名学生被纳入抽样分析对象。尽管教育科学技术部再三表明,非抽样范围的学校和学生参加测试与否由各地方教育厅决定,考试评价也由教育厅各自负责,但测试在全国范围内仍引起了很大争议,来自民间团体、家长、学生的反对之声迭起,一时之间成为韩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此后,虽然抽样比例有所变化,但小学3年级学业评价制度本身从此在韩国扎下了根。
全国小学3年级基础学力诊断评价是教育科学技术部委托韩国教育课程开发院来开发试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教育科学技术部认为这里所说的“基础学力”是指:“将来持续接受学校学习、进行社会生活所必要的语言及数理能力中、作为小学3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韩国,小学3年级被认为是基础学力形成的时期,也是学生之间因基础学力的习得与否逐渐拉开差距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未能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将对此后的学习失去兴趣,进而无法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因此,该评价的目的在于:由国家用统一的标准诊断小学3年级学生的基础学力。
与其他学力测试相比,该测试具有以下特征:(1)测试目的不在于给学校、学生排序或考查学习效果,而是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与其他学业水平测试主要考查过去学习的成果和水平相比,小学3年级基础学力诊断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将来进行学习所必要的能力;(3)考试设计以解决问题的内容为主,例如在商店买东西的场景设计、对某种现象的评价等;(4)根据测试结果开发出有效的教育方法来促进学生基础学力的提高。
小学3年级诊断评价的题型分为创意类和读写算类两大部分,创意类以解决问题相关题目为主,读写算类另分为读、写、算三部分。
2008年,韩国将该评价的抽样比例改为全国普查,对全国5,756所小学的3年级598,524名全体学生进行了基础学力诊断评价,受到来自家长和学生的巨大阻力。当年有1,600多名学生缺考,也有“反对教育市场化及学校序列化釜山市民联合会”等民间团体通过各种途径呼吁停止对学生的诊断评价。
无论是全国学业水平测试,还是小学3年级学力考试,都是韩国试图在教育中引入竞争机制,保障基础教育质量所做的努力。尽管争议和阻力不断,但是这样的尝试将一直继续下去,因为韩国将其视为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