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个性化护理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徐赟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 分析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行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3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54±1.57)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58±1.82)d;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患者个性化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个性化护理

本文为进一步研究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特选择了我院收治的30例行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其中采取个性化护理的15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故认为个性化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优势,现报告整理完毕,具体陈述如下。

1 研究资料和护理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我院行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3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5例。

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21-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81±5.73)岁,鼻息肉直径在0.3-3.2cm之间,平均鼻息肉直径为(1.81±0.92)cm,男女分布比例为7:8。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82±5.74)岁,鼻息肉直径在0.3-3.1cm之间,平均鼻息肉直径为(1.82±0.93)cm,男女分布比例为6:9。

经确认,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

对照组护理人员谨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或者为患者进行药物注射,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如发生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做好常规护理,保持病房干燥整洁,定期打扫和消毒,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确保室内的温度及湿度处于最佳的状态。

1.2.2 实验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

(1)术前给予患者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相关的手术知识,消除患者的害怕紧张感,为患者讲解相关的手术成功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2)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便血、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治疗。

(3)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手术结束6小时后可摄入流食,手术结束2天后可以摄入半流食,恢复正常饮食后,应尽量避免不易消化、容易产气的食物,例如番茄辣椒等食物,以减少疾病的诱发机制,影响患者的病情。

1.3 观察指标

对经不同护理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发症发生率越低,住院时间越少,表示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

1.4 数据处理

对经不同护理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并发症发生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住院时间使用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若两组数据间的P值小于0.05,代表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见表1所示。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比较表

2.2 住院时间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54±1.57)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58±1.82)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肠镜下息肉电切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临床优点[1],但是息肉电切治疗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易产生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不适感,给其身心健康及治疗效果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因此,给予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患者有效的护理十分的重要[2]。

临床实践经验表明[3],传统的护理模式由于缺乏人性化、专业化的特点,往往容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其护患关系较为紧张,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护理要求,因此,传统的、单一的、机械的护理模式逐渐在临床中受到冷落。个性化护理是临床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尽量实现创新性、个性化护理为宗旨,具有十分显著的护理特色和应用效果,自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了众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4]。

手术前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简单的手术知识,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促进治疗效率的提高;对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密切关注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给予预防性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饮食护理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诱发机制,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健康[5]。

对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6]:(1)尊重患者的内心想法,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2)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患者家属的劝导和鼓励,来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3)积极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属于正常的临床现象,不必过于焦虑和紧张,可在室内播放轻松的音乐或视频,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54±1.57)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58±1.82)d,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患者个性化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管泱,纪莉莎,冯雪景等.护理干预配合术前肌注山莨菪碱在结肠镜下息肉电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35(36):150-152.

[2]王伟.临床护理路径在无痛肠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的应用及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22-1624.

[3]苑树霞.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128例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72.

[4]梁红如.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J].内科,2011,06(2):179-180.

[5]华萍.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5(5):382-382.

[6]张霞,王景波,曹林红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809,1822.

论文作者:徐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个性化护理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徐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