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美术课堂的源头水论文_俞平锋

让生活成为美术课堂的源头水论文_俞平锋

(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中心小学)

摘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是捧着书本在传达书本旨意的课堂已经满足不了日益膨胀的学生的头脑了,我们必须向课本外要教材,向生活讨活水。只有把课堂当成生活的缩影,为课堂加注生活的原料,那么,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的味道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美术课堂才能长青不败。

关键词:美术课堂;生活;活水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是教育,不是生活便是教育”,他主张的其实也就是教育和生活的结合。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改变课程内容繁、男、偏、旧和重知识传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之一。

聆听着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诲,沐浴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思想不断地在老师们心中扎根,发芽,成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所提倡的生活化教学便在此得以体现。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画学生感兴趣的,才能用最少的教育,获得最大的收获。

如何结合生活,把生活带入课堂,看看如下的案例,再来探讨。

案例一:《壶的聚会》

教学时,先让学生欣赏壶的各种艺术形式以及制作的过程。要求学生先行观察,回忆日程生活中看到的,接触过的各式各样的壶,想一想壶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描述其形状、纹样的特征。接着让学生大胆尝试设计制作自己喜爱的壶,或选一种自己喜爱的壶进行仿造。创作中,学生给设计赋予了各种情趣,设计了“魔幻类”、“卡通类”、“概念类”等有着不同意义和美丽图案的壶具。第二课时,我们将设计变成现实,学生亲自制作,利用不同废旧材料完成了各种新鲜的壶具,基本满足第一课时的设计理念,评价环节由此也变得特别有意思“壶壶聚会”和“过家家”成了孩子们课后都津津乐道的话题。

壶具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器皿,但并不是大家都中意的,因为,几乎家庭用的壶具就是千篇一律,没什么新意。而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家里的设计师,设计自己喜欢的样式,还可以附注行动,做一做,那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认识面,更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要知道,当今社会最缺的就是创新能力,也许,凭我的能力不能培养一个设计师,但至少我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设计快乐的种子。

美术犹如空气一般存在你我们的生活中,衣、食、住、行都看得到美术的身影,美术是我们生活的需要,教师要把握住生活与美术的每一个交集,把教材与生活中的那些相关的素材一并带进课堂,用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美术的课堂,不仅课堂活了,孩子们的思路、想象空间也都活了,那么孩子们独特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就更加丰富了。

案例二:《赛场》

在校秋季运动会刚结束的时候,学校给孩子们颁发了奖状,孩子们都乐不思蜀,美术课上还有人看着手中的奖状,偷偷的笑着。抓住你了,我抓住的不是那个上课后没有及时做好准备的孩子,而是抓住了一次利用生活“唱出好戏”的机会。借来学生的奖状,我请大家先说了说自己喜欢的运动,然后我请运动员谈一谈自己参加运动会的感受,学生对这些都是乐此不疲的滔滔不绝,可是到了让他们画一画时,有的学生就难住了:“俞老师,这个动作我不知道怎么画。”看着其他同学纷纷附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想了个“歪点子”,把大家拉倒了操场上,向正在上体育课的老师借来了毽子、篮球、跳绳、乒乓球等,立马让大家玩开了,孩子们一边玩,我一边提醒,这个动作怎样啊,那个动作有什么特点呀?临近下课,我拉着孩子们回到教室,不用多说,孩子们马上就画开了,连铃声响起也没有出现孩子冲出教室的情境,我走了一圈,大家都画得很投入,不少孩子,自己画的很快,都开始当上小老师了。

体育运动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校级生活之最,竞赛获胜更是乐于追求,但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果能及时解决参与的问题,那么孩子们的脑海里就有了无穷的动作与记忆。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参与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大家有关于运动的鲜活感受,这样的美术学习将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学生享受活动乐趣,丰富快乐体验,那么用画记录下生活的时候也就得心应手了。美术与体育两课的有机结合,促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创作源头更富选择。

结合上述案例,我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灵活性很大,可操作的范围确实很广,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的,大量生成型的问题我们就更加难以预见。因此,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生活,坚持以生为本,就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通过教学积累,我认为,一下几项便是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1、影像展示

在多媒体如此普及的教育前沿地带,我们应该加大多媒体的利用效率,以生动的图像展示,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带进学生的眼睛,缩短艺术与现实的距离,减少学生苦思冥想的时间,把更多可利用的资源公开化,大众化。

例如:通过课件展示,一幅朝阳和一静月夜,学生可以马上得到生活中冷暖色调的存在。

2、就地取材

孩子们对色彩的认识来自于生活,我们要讲清楚色彩的明度对比,与其花大量口舌在理论上,不如,直接告诉孩子们,看一看教室的墙壁有没有明暗,身上的向光和背光面是不是有明暗、深浅。通过观察,学生马上知道:一种颜色由于受光强弱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明度变化现象。

3、实践创新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举出的案例更加多了,例如:《安全标识》一课,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不少安全标识朋友,但是我们通过走访发现,其实生活中可以提醒大家的地方还很多,于是孩子们就根据所学知识技能创作了“小心地滑”、“轻声细语”、“不要追逐”、“脚下留情”、“节约粮食”等具有不同作用的标识。

4、写生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要经常开展艺术走进生活的活动,使孩子们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源泉,有益于孩子们接受和理解,用眼睛看,用心思考观察到的事物的形、色、结构等,直接的观察,大胆的尝试。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前提下,学生会对写生乐此不疲。

例如:在经过一段时间给孩子们素描的练习之后,孩子们对写生蠢蠢欲动,我也不怕被人笑话,直接当上了孩子们的模特,让大家尽情的享受给老师“化化妆”的乐趣之中。教学效果,撇开作品不看,当然是良好的了,还可以进一步拉近孩子和我的距离。

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创造于生活。美术教材不应成为老师和学生的枷锁,而应成为我们发现美,追求美的导火索,如果我们可以沿着这条教材的导火索,生成的去解读生活,那么,我们的孩子必将迸发出无限的色彩,填补我们苍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3]李美云:《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论文作者:俞平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5

标签:;  ;  ;  ;  ;  ;  ;  ;  

让生活成为美术课堂的源头水论文_俞平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