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负增长_负增长论文

从上海看人口负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看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人口负增长及其带来的人口问题正在成为热门话题,且有继续升温之趋势。如何看待这一人口现象及其影响,有待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为此,本期特刊发了顾宝昌博士的论文。

【提要】上海人口负增长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人口负增长现象的范例和机会。人类今天正在为减缓人口增长并为早日实现零增长而努力。上海的事例说明,人口要达到零增长或负增长,从人口因素来说,要满足生育率下降和人口结构老化两个条件;从非人口因素来说,要求社会经济的发达和计划生育的努力。另一方面,人口零增长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一个社会人口问题的终结,而是变得更为复杂了。

1993年上海市的粗出生率为6.50‰,粗死亡率为7.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8‰,这意味着上海人口的自然增长进入了负增长状况。这一天的到来是在预期之中的,因为上海最近这些年的出生率一直在下降之中,而死亡率则在上移。但是,上海人口负增长的最终到来,还是引起了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无论在中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还是在过去几十年的经历中,人口负增长的出现在中国毕竟是第一次,是一种“新现象”。人口负增长是怎样形成的,形成人口负增长的人口因素是什么,人口负增长的到来又意味着什么?上海人口负增长的出现正好给我们提供了探索这些问题的范例和机会。本文旨在就这些问题做一些讨论。

一 什么是人口负增长

人口数量的变动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出生、死亡和迁移(迁出和迁入)。写成公式为:人口变动=出生—死亡+迁入—迁出

这就是所谓的“人口方程”。进入一个人口的“入口”有两个,即出生和迁入,它们使人口增加;退出一个人口的“出口”也有两个,即死亡和迁出,它们使人口减少。如果一个人口的迁移趋于零的话,那么人口数量的变动就取决于出生和死亡两者的多寡了。如果出生多于死亡,人口就会增长;如果出生等于死亡,人口就停止增长,这在人口学上称“人口零增长”;如果出生少于死亡,人口就会减少,这在人口学上称“人口负增长”。

在人口的自然增长问题上,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人口增长状况。这是人类在近代,特别是二次大战后的经历所决定的。这方面的研究是如此之多,真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是,对于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状况却是比较陌生的。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比较少,即使有也大多是针对发达国家的情况。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出现人口负增长,则是一件新鲜事,不能不成为人口研究中的新课题。

尽管人口零增长和负增长对于我们的经历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但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却并不新鲜。根据人口转变理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状况。在人类先前的200万至500万年的历史中,死亡率几乎和出生率一样高,人口增长率几乎接近于零,世界人口也从没有超过1000万。到公元前8000年,人类进入农牧时代,由于营养改善、定居生活,使死亡率下降,人口才有些增长。人类在1800年达到10亿人口,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不断加速,从10亿增加到20亿经过了123年,而从40亿增加到50亿只经过了13年。据目前预测,在今后20~30年世界人口增长还将加速(见表1)。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希望人口增长速度慢下来,甚至趋于零。稳定人口增长成为人们在人口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期望。

表1 世界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达到:

世界人口可能达到:10亿

在1804年

60亿

在1998年(11年后)20亿

在1927年(经过123年) 70亿

在2008年(10年后)30亿

在1960年(经过33年)

80亿

在2019年(11年后)40亿

在1974年(经过14年)

90亿

在2034年(15年后)50亿

在1987年(经过13年) 100亿

在2050年(16年后)

110亿

在2087年(37年后)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司:《世界人口增长从零年到稳定》,1993年。

从发达国家的经历和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的态势来看,世界人口走向稳定的那一天是肯定会到来的。人类在其99%的历史中是以零增长(ZPG)为特征的,而未来必将重新回互零增长的状态。人口大增长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时的现象。经验证明,当零增长一旦实现后,还没有一种自动的机制可以使一个社会保持在零增长的水平上。这样的社会很容易越过零增长而进入负增长(NPG)状态。上海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期望早日实现稳定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所谓地球承载能力问题。这方面的见解,国内国外都很多。地球不可能无限制的容纳人口的增长,认为可以对人口增长置若罔闻、掉以轻心和盲目乐观是肯定不对的。但是,我们还不能肯定地说,地球究竟能够容纳多少人。地球的人口容量与其说是一个定数,不如说是一个变量,它取决于社会组织、资源分配、消费水平、技术进步等多方面的因素。尽管有关地球承载能力的学术讨论仍要继续下去,然而人类在今天必须为减缓人口增长并早日实现零增长而努力却是毫无疑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市实现了人口负增长是一件可贺之事。

二 人口负增长的人口因素

要使一个人口达到负增长,从人口学意义上来说,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要少生,就是说,妇女生育率要降低到起码是更替水平,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从表2可以看出,这一点,上海在70年代初就已经达到了,市区人口还要早5年左右。但是上海人口并没有因此而达到零增长或负增长。上海的人口负增长是在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20多年后才到来的。在这20多年间,上海的生育率并没有什么大幅度的变化。1992年上海的总和生育率为1.06,但这并不是上海达到的最低的生育率,如1980年曾达到0.82,1985年曾达到1.00。这说明,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是人口实现负增长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唯一条件。中国目前的生育率已接近更替水平,但是,全国性负增长并未出现。上海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全国和其它地区要达到人口负增长,恐怕也要用20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表2 1950~1993年上海人口自然变动以及上海与全国总和生育率比较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上海TFR

全国TFR1950

22.8

7.7

1.51

5.60

5.291951

46.4

14.2

3.22

5.10

5.261952

39.1

8.8

3.03

5.85

5.971953

43.1

8.9

3.42

5.39

5.671954

52.7

7.1

4.56

6.30

5.961955

42.3

8.2

3.41

5.59

5.981956

39.5

6.6

3.29

4.47

5.611957

46.0

6.1

3.99

6.32

6.211958

37.9

6.2

3.17

4.43

5.501959

31.6

7.8

2.38

3.38

4.231960

27.7

6.9

2.08

2.90

3.201961

22.4

7.7

1.47

2.90

3.281962

26.1

7.2

1.89

3.45

5.971963

30.3

7.0

2.33

4.17

7.411964

20.6

6.1

1.45

2.56

6.121965

17.0

5.7

1.13

2.55

6.021966

14.5

5.3

0.92

2.72

6.211967

12.5

5.1

0.74

1.84

5.251968

14.9

5.3

0.96

2.86

6.371969

14.8

4.7

1.01

2.36

5.671970

13.9

5.0

0.89

2.28

5.751971

12.2

5.2

0.70

1.96

5.431972

10.8

5.6

0.52

1.43

4.951973

10.2

5.5

0.47

1.55

4.531974

9.2

5.8

0.34

1.25

4.161975

9.4

6.0

0.34

1.12

3.581976

10.2

6.1

0.41

1.27

3.241977

10.8

6.5

0.43

1.15

2.851978

11.3

6.2

0.51

1.20

2.731979

12.3

6.1

0.62

1.20

2.751980

12.6

6.5

0.61

0.82

2.261981

16.7

6.4

1.03

1.14

2.651982

18.5

6.3

1.22

1.54

2.861983

15.0

6.9

0.81

1.23

2.421984

13.7

6.6

0.71

1.10

2.351985

12.7

6.6

0.61

1.00

2.201986

14.5

6.5

0.80

1.36

2.421987

15.3

6.6

0.87

1.48

2.591988

13.2

6.8

0.64

1.46

2.351989

12.5

6.6

0.59

1.37

2.351990

10.3

6.8

0.35

1.42

2.311991

7.8

6.6

0.12

——

——1992

7.3

7.1

0.02

——

——1993

6.5

7.3

-0.08

——

——

资料来源:上海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上海人口情报中心;

全国和上海总和生育率:(1950~1970)Coale and Che,1987;

(1971~1981)全国1‰生育率抽样调查;

(1982~1990)全国生育抽样调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

另一个条件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这不仅是指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增大,从而造成死亡率的相对上升,而且也指育龄人群比重的下降,从而造成出生人数的相对缩小。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制做的全国和上海的人口金字塔(见图1),全国的人口金字塔显得底部较沉(15岁以下人口占28%),腰部较低(高峰人群在15~29岁),上部较尖(60岁以上人口占9%);而上海人口金字塔则是底部小(15岁以下人口占18%),腰部较高(高峰人群为25~39岁),上部较大(60岁以上人口占14%)。很显然,全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还没有脱离增长型模式,而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已注定要走向零增长和负增长,并预示着未来还将进一步老化的趋势。

我们把美国人口咨询局最近出版的《1994世界人口数据表》所列的人口达到负增长和零增长的国家,以及美、日、韩和台湾省的情况列于表3。从中可以看出,目前这些国家之所以达到负增长或零增长,主要是人口年龄结构在起作用。这些国家的人口大多已进入老年型,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两位数。在老年型人口结构中,育龄人群的比重相对较低,因此,低生育水平便直接导致了低出生率。同时,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又形成了总人口粗死亡率的相对升高,这就使得具有老年型人口的发达国家几乎都进入了人口低增长,甚至达到零增长。如果这些国家没有这一条件,即使生育水平已经降到低水平,也很难实现人口低增长和零增长。比如,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的生育水平已分别达到1.6和1.7,但由于人口还没有完全进入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仍高达10‰,比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3‰)高得多。在上海的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的20多年中,上海的人口之所以没有能够更早地达到零增长或负增长,并不是由于上海的生育率还不够“低”,而是由于其人口年龄结构还不够“老”。当上海的人口既“低”(生育率)又“老”(年龄结构)之时,负增长就到来了。

图1-1全国人口金字塔

资料来源:《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图1-2 上海人口金字塔

资料来源:《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以上讨论说明,要达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化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认为可以单纯依靠生育率的一味下降而达到人口零增长,并不符合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当然,也可以以某种人为方式使出生率降到死亡率之下而形成零增长或负增长局面,但这可以成功于一时,决不能持之于长久,而且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是不足取的。

三 人口负增长的非人口因素

对人口负增长的非人口因素的讨论比对人口负增长的人口因素的讨论要困难得多,更加见仁见智。

上海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54年的45.6‰下降到1992年的0.2‰,倾注了广大计划生育工作者30多年的心血和奉献,渗透了人口研究人员长期的艰苦工作,这话是不错的。上海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国开展得最早,最初是以妇幼保健面目出现的。五六十年代,当计划生育还没有在全国得到认可和得以开展之前,上海的计划生育已经普遍展开并走上正转,成为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业务工作之一,生育率已经开始下降。1965年,上海的总和生育率已降到2.56,而当时全国的总和生育率还高居6.12(见表2)。当70年代全国开展起大规模的以“晚、稀、少”为宗旨的计划生育工作时,上海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并长期得以保持。从表4也可以看出,上海的一孩率、计划生育率、独生子女领证率和节育率长期以来处于相当先进的水平。因此,上海的计划生育成就并非一日之功,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但是,如果说上海人口负增长的出现仅仅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果又是不全面的。人们虽然注意到计划生育努力对生育率下降所产生的影响,但往往忽视一个地区的计划生育努力又常常受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上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5是全国和上海在一些常见的社会经济文化指数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上海在经济增长、消费水平、教育程度、医护条件等方面都远远高出全国的水平。上海作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15,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1/4,出口商品总额(海关数)占全国的1/7,财政收入占全国折1/12①,这些都无疑地表明了上海在全国的独特地位。因此,讨论上海人口负增长,离开上海作为百年都市社会的历史,离开上海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率先地位,只孤立地看作是计划生育努力的结果,显然是不恰当的。

表3 上海和全国及世界有关国家人口变动和社会经济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上海: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和率、总和生育率:上海人口情报中心;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城市化比重:1990年人口普查;

人均GNP:《1993年中国人口数据表》,中国人口表情报研究中心;

其它:《1994世界人口数据表》,美国人口咨询局。

表4 1978~1992年上海计划生育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1993》,72~73。

表5 上海和全国若干社会经济文化指标比较指标

上海

全国1.节育率

92.04%

90.59%2.独生子女领证率

69.32%

19.02%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6675元

1758元4.人均国民收入

5423元

1401元5.农民家庭人均消费

1540元

620元6.每千人医院床位

4.98张

2.38张7.每千人医生

4.56人

1.57人8.每千人医师

3.46人

1.15人9.每千人护士

2.63人

0.90人10.每10万人大学文化程度

6534人

1422人11.每10万人高中文化程度

19532

8039人12.每10万人初中文化程度

31592

23344人13.每10万人小学文化程度

22683人

37057人14.文盲半文盲率

11.04%

15.88%

资料来源:1~9为《中国计划生育年鉴·1993》,10~14为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

有关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努力对生育率下降的相关影响研究已经开展了许多。美国纽约人口理事会莫尔丁教授曾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根据80年代世界各国的情况做出的结论是,生育率下降的60%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有关,40%得力于计划生育,而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努力互相配合对生育率下降最为有效。

其他一些国内外学者就中国的情况也进行过分析,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些研究指出,有效的计划生育无疑是中国生育率迅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应该看到,中国自1949年以来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变化,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这些研究也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努力共同导致了中国生育率的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计划生育状况都对一个地区生育率下降有直接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影响到一个地区计划生育的开展程度,从而间接地影响到该地区的生育率下降(见图2)。因此,把中国的生育率下降仅仅看作是计划生育的结果,低估或忽视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不妥当的。这些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应该说也适合于我们对上海人口态势的讨论。特别是上海的计划生育努力在何种程度上得益于上海社会经济、医疗及文化的发达,是特别值得重视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计划生育的投入情况。据了解,1991年人均计划生育投入上海为1.12元,全国为1.39元,而宁夏、青海、陕西、云南等省都在2元以上。上海能以相对较少的投入达到相当高的计划生育率和节育率,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得益于广泛普及和齐备和医疗卫生设施及普遍享受的公费医疗制度。

图2 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生育与生育率的关系

上海正是在一个相对发达的社会经济医疗文化环境中长期重视计划生育工作,使得千千万万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迅速而稳定地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使上海的生育率长期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从而迎来了人口的负增长。社会经济的发达和计划生育的努力,是缺一不可的。认为上海人口达到负增长仅仅由于计划生育的努力,就不能引申出全面的启示。

四 上海人口负增长的启示

面对二次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加速趋势,世界各国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越来越重视,旨在通过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服务等多方面努力,促使生育率下降,减缓世界人口的增长。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世界各国的生育率都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下降。在中国,妇女生育率从50年代平均生育5~6个孩子,下降到今天平均生育2个孩子,这种下降的幅度和速度都是惊人的;上海则下降到平均生育1个孩子的水平,更令人瞩目。进90年代以来,一方面由于生育率的下降使进一步下降的潜力逐渐缩小,另一方面人口的年出生数和年人口增长量则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惯性而达到空前的水平。虽然生育率已下降到更替水平,但是每年出生数还达2400万,即相当于一个加拿大的人口;每年人口增长量达1600万,即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世界人口态势也如此。90年代每年世界人口增长量将高达9600万。因此,90年代的人口态势是一种“低生育率和高增长量并存”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口形势的确是变得更严峻了,人口增长对于环境、资源、经济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对实现人口零增长的呼声越来越高。上海人口负增长的到来使人们看到人口发展的前景。人们希望从上海的事例得到启示和经验。从以上对上海人口负增长的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的分析可见,上海人口负增长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是上海人口态势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规律性现象,因此具有客观性。社会、经济、医疗、文化的不断发展,计划生育的持久努力,生育率的不断下降,人口年龄结构的逐渐老化,从而促使了人口负增长的出现。如果忽视形成人口负增长的前提条件,而一味企望早日实现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必然“揠苗助长”,其结果可能会“欲速则不达”,不利地区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零增长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一个社会人口问题的终结。窄义地讲,只要一个社会存在着婚育行为,计划生育工作就永远不会终结。计划生育随着人口态势的发展变化会有它新的重点和形式,但是计划生育的生命力将更为久远。从这一意义上说,对“生殖健康”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普及,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了。广义地讲,旧的人口问题逐渐消失的同时,新的人口问题正在不断出现。人口老化是一个明显的问题。当一个人口的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时,社会会成为什么样子,这种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要求和冲击会怎么样,我们的知识还十分缺乏。劳动力短缺是另一个问题。这当然可以通过移民来解决,但是移民对一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同样缺乏认识。世界上有许多经验教训表明,移民并非“灵丹妙药”。当人类逐渐解决生育率过高、人口增长过快的同时,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实际上变得更为复杂了。如果说中国人口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人口环境的话,那么,人口工作的任务在某种意义上就变得更为艰巨。上海的人口态势,对于上海来说具有挑战性,对于全国来说具有超前性。上海对低生育率和负增长情况下人口态势的认识和人口工作的转型,必将为全国乃至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的新鲜经验。

注释:

①《上海统计年鉴·1993》。

标签:;  ;  ;  ;  ;  

上海人口负增长_负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