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论文_吕彬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论文_吕彬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在高等院校中,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其中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也相对较广,同时在理论性方面不容易理解,因此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重要的保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时,根本无法令学生真正的掌握这门学科,同时还会令他们产生一种抗拒的心理,造成这门学科的教学效果始终不高。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当前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模式的变化,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以教师为引导,重视起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将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改革

在当前的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中,是高等教育中机械专业里的一门选修课程,这门课程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令学生对我国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只有学生对新思想、新技术等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今后才能运用这些科学技术投入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中,为生产制造行业的创新性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当前,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的,所以本文开辟出一条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手段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出一定的参考意见。

1、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特点

首先,在开展先进制造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制造工艺技术为首要核心的,与物理学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主要是针对物理学而开设的一门学科,重点研究相关的技术手段,重点进行过程控制以及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等,最终目标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在先进制造这门课程中,其中包含了多门学科的交叉,引起其所取得的成果大多都代表了科技前沿成果,针对传统制造技术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先进制造技术这门学科中融入了众多应用实例,一方面便于学生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在学生的认知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学习先进制造技术这门学科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学科中所蕴含的理念同时还能够帮助其他相关学科进行创新,在这门学科中,主要介绍了大制造的相关概念,并且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用以指导实践。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因为这门学科的交叉性复杂,同时在学术性方面的水平也相对较高,所以只有掌握了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指导现在的教学。

2、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1备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改革中也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备课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应该完全放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根据现实情况选择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而不是完全将课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以“快速原型技术”这部分的内容为例,这一内容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其实是很难遇到的,但是在模型建立以及设备接口程序方面却十分常见,所以在备课时应该分清主次,分清重点,在准备时将主要精力放在常见的问题上,但是并不意味着忽视了不常见的现象,而是需要令学生明白什么内容是必须要掌握的。

2.2授课

(1)学生自讲自评

其次,在课堂上教学的难点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还要求他们理解透彻,但是教师并不能百分之百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笔者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分为几个部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这样对于学习兴趣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帮助。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收集以及查阅资料,并且将这些资料制作成一个课件,时间不需要过长,令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在完成课件的讲解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如果出现疑问的情况也可以相互提问,目的是要将所学习的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虽然在最开始学生可能面临紧张等情绪,但是随着在讲台上的次数增多,学生自己的自信心也能够得到提升,他们在不断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这一过程中,关于相关内容的阅读量也开始增多了,与过去填鸭式的教学状况相比,在个人能力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学生将自己学习的状况与大家进行分享,不但在教学效果上得到了明显的进步,也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师与学生开展互动

在开始上课阶段,笔者一直是站在讲台上讲述与回答学生的问题。但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老师一旦站在讲台,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变大了很多,学生有很多问题都不敢大胆提出。后来,笔者就尝试着走下讲台。走下讲台发现,学生对这种科技前沿的东西很感兴趣。网络和电脑的普及,提供给学生很多获取知识的渠道。走下讲台后,笔者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都叽叽喳喳,非常踊跃的发言。很多时候,都是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3)教研相辅

科研意识是指积极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潜心捕捉和研究问题的探求欲,是科研素质的基础。教育科研意识高的教师深知教学与科研相互消长的关系,善于运用自身所学的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日常教学,不断以科学理论为标准总结日常教学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地根据教育科学理论来调整教学细节,以求解决问题完善教学。教育科研意识高的教师还善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科学素养,熟悉本学科的科研发展新动向、新成果,知道如何根据所掌握的新动向、新成果来指导自身的科研及教学。中国的教育要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要继续推进,各高校要培养出有较强综合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的大学生,就要求教师优化教育科研意识,通过教育科研活动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出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讲述过程中,笔者经常根据授课内容,将自己目前正在从事或以前的科研成果展示给同学们。比如,在讲到“快速原型材料”的时候,笔者就将自己目前正在研究的“梯度功能复合材料”的成果展示大家,并结合自己的贴身体会,和同学们交流科研的实质与方法。不但打破了学生对科研的神秘感,更提高了他们对科研的认识,对创新实质的体会,培养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

(4)与学生进行择业交流

大学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但是,作为大四学生,由于在大学期间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填鸭式的学习,所以,学生很少自己去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和实际生产的脱节,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究竟有什么前途。尤其对机械行业,很多学生都普遍认为是一个“夕阳产业”,但是,大家又不想背离自己的专业,所以,很多学生感到很迷茫,就穿梭与各种招聘会,不但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还丧失了很多很好签约机会。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从机械行业的内涵与外延出发,结合《先进制造技术》所提倡的大制造感念,对机械类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逐步破解学生的迷茫心理,并大大提升了他们对自己专业的了解与信心。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先进制造课程这门学科中,教师应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令他们养成主动思考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起心理方面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特长以及个性,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时代发展建设中所需要的人才,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尚文.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8:54.

[2]陈少康.重实践重实效致力干能力培养[J].化学教学,2009,6:35—37.

[3]李同卓,张洪良,邓珊.从实践能力培养谈大学生就业问题[J].2009,l9:253—254.

[4]刘长兴.让课堂教学改革再“简单”些[J].天津教育,2009,10:l5一l6.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14G306

项目组成员:吕 彬、李冬、韩忠任、刘凤喜

论文作者:吕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论文_吕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