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理解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本文结合电力工程招投标工作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梳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如何有效使用现代风险审计的知识。
关键词:现代;招投标;审计
一、工程项目招标的概念
招标投标①是一种因招标人的要约,引发投标者的承诺,经过投标人的择优选定,最终形成协议和合同关系的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过程,是“法人”之间形成有偿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行为。
工程项目招投标概念中,过程行为主要体现在“投标人的择优选定”上,从招标行为的“要约”阶段,到后期的“合同”关系,依赖招标人如何择优,以及通过何种衡量标准来进行选择的问题。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当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后,企业管理也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战略管理的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并开始向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渗透。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②逐渐向现代风险导向型审计过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③以审计理论、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完成审计。通过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发现问题的审计方法。
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强调审计结果与企业战略层面的吻合度,即企业报表所反映出的企业运营是否有效的执行了企业的战略思想。进而防范从报表到经营以及战略层面的匹配度风险,这就是现代风险导向所防范和控制的主流。
因此,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协同影响效果的分析,是我们现阶段审计的重点,换句话说,企业内控体系间不同职能部门合作的效果,决定企业运营风险的重要度以及能否支撑企业的持续运营。
三、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工程招投标审计思路
本文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战略环节分析、经营环节分析和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
首先,在这三个层次分析中,战略环节作为公司持续经营的目标与总的思路,从审计角度进行考虑,属于审计的根本依据,即审计的出发点是校核战略层次的执行情况。所以,审计结果的理想状态为报表的外显状况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吻合性。
其次,作为外显的报表剩余风险,财务报表表现为阶段性的经营成果展示,为我们审计工作提供最直接的数据表现。当通过报表分析,我们发现报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究因,在这种目的引导下,审计结果的分析与企业战略的指导思想具有高度的验证。
最后,在企业战略和报表剩余风险之间,通过经营环节的分析,在上述二者之间搭建中间环节,为审计的追溯性提供良好的链接。无论是报表的外显特征,还是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战略思想,都最终能够在企业经营环节体现。经营效果是执行公司战略思维的直接原因,因此,经营环节的分析在二者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现代风险的导向审计思路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经营环节是审计结果最终产生的原因。因此,我们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尤其是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师,应突破传统报表审计,将审计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运营环节。
作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型企业,尤其是以设备总承包为主的企业,在设备的集中采购过程中,如何实现理想的采购成本,成为企业控制招投标环节运营成果的一个表现。因此,作为内部审计师,招投标过程审计,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即如何做到规避招投标风险,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传统的企业招投标采购由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仅限于招标文件、招标方案、资格审查以及评标、定标等流程合规性审计。但是,流程合规性审计更多的导致采购过程的形式化,没有从审计风险控制的角度进行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制衡与调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我们通过对工程技术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状况,并对成本构成中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当然,工程技术企业成本中包含诸多因素,本文选取采购的设备成本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力图构成一个分析思路,来控制企业招投标的风险。因此,作为构成企业成本之一的设备采购成本,即控制招投标风险,也是我们企业成本控制点,因此,降低本文选取的采购成本中主要设备成本④,希望能对现代风险审计进行有效的理解。
四、电力工程项目招投标审计研究
1.职能机构设置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操作理念,强调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因此,企业职能部门间的合作程度以及公司流程环节上的设置,都将成为审核的主要目标之一。
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落实到集团招投标工作来看,尽管电力工程有其自身的流程设置,并通过企业采购网来进行控制,但是在集团层面的职能部门之间,更需提倡横向的职能传递,将部分职能局部功能转移,来规避招投标过程的风险。
监察审计部、工程管理部之间,应建立信息反馈与执行机制,即审计过程中招投标流程的调整,由工程管理部门来进行细化、落实;财务部提供的成本数据,来支撑审计监察与工程管理的招标结果的评定。
2.电力工程招投标审计分析
我们将电力工程(集团)招投标过程的供应链条进行延伸,设置为三个层面,即战略分析、运营环节分析和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
第一,在战略分析层面,公司的战略目标主要为集团的工程技术服务。而且从其经营范围来看,也主要以工程总承包商为主,因此,主营业务内容需要进行大量的设备以及工程服务等采购事项。此外,从其经营目标来看,5%的利润率相比全国建筑业2%-3%平均利润水平⑤,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采购的招投标审计,成为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之一。
第二,从会计报表的剩余财务风险看,我们在关注报表本身风险之外,更应关注报表历史的统计数据,包括设备采购与服务招标价格的控制,正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才能较好的控制采购价格,控制成本、提升效益。
第三,作为最直接的操作控制环节,我们应在管理方式、价值理念、资源的有效配置上体现的更加合理。这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与公司战略的高度吻合性和报表风险评估的结果一致性。
为了实现这种匹配度,我们需要从传统的过程审计向“企业再造工程”过渡。所谓的企业再造工程是为了飞越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对于电力工程(集团)公司来说,因其企业发展的相对成熟性,决定了我们的企业再造工程仅限于其职能部门间工作内容的合作事项。例如:审计结果与执行校验的合作、成本统计数据与审计判断的合作等。
我们通过上述的分析,并结合电力工程(集团)的企业成熟度,整理了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招投标审计思路图,帮助我们来进行有效的了解。
3.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当企业制度运营到一定程度,必然面临着创新、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制度调整和监控手段的完善来逐步解决。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实行资格审查和价格谈判的分离,由不同的团队进行风险分担,但前提是不同团队、组织间高效协作。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不同职能部门间共同制定统一采购控制细则,避免上述问题。
五、总结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招投标审计思路图提供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多的用来指导我们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流程。
总之,我们在审计工程中,尤其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原则下,实现企业内部纵向、横向的校核,并将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运营中寻找原因,寻找最终的解决办法,提升企业的整体能力,进而推动企业战略和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春静.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第三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2009.
[3]蔡春,唐滔智.公司治理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孙伟,关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风险论文; 招投标论文; 企业论文; 导向论文; 环节论文; 报表论文; 成本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