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致低血糖昏迷1例报道论文_朱会娟,朱迪,董海娥

口服降糖药致低血糖昏迷1例报道论文_朱会娟,朱迪,董海娥

寿光市人民医院 山东寿光 262700

关键词:低血糖;昏迷;降糖药

降血糖药优降糖因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其严重副作用是引起低血糖昏迷。低血糖昏迷是门急诊常见的危及生命健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多表现为心悸、多汗、饥饿感、头昏、躁动不安进而昏迷。本文对我院门诊1例就诊患者因服用优降糖引起低血糖昏迷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3岁,糖尿病史6年。于2013年10月17日门诊就诊时伴有心悸、多汗、饥饿感、头昏、躁动不安进而昏迷。因患者就诊前服用常规量优降糖,考虑为口服降糖药致低血糖昏迷,急查血糖1.6mmol/L,电解质正常,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mL,推药20mL后患者清醒,10分钟后问答能切题,其后维持治疗。经过3次空腹血糖检验稳定在5.0-10.7 mmol/L后出院,住院时间4d。

2讨论

优降糖是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作用快而强,药效可维持10-15 h,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尤其多见于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患者,并可能在停药后低血糖反复发作,严重者在常规剂量下即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1]。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的急重症之一,发病急、起病快,若能及时抢救则预后较好,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若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则预后较好。如果首诊医师未仔细询问发病情况,忽视了低血糖的出现,易误诊为脑卒中,尤其是糖尿病史较长的老年人,其中枢神经功能不全表现与急性脑卒中相似。因为低血糖引起的脑损害是可逆的,不明原因引起昏迷的患者应常规急查血糖,然后再考虑CT检查,早期确诊,早期治疗,以利于恢复。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药物治疗将伴随患者一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发生。对于门诊就诊糖尿病患者,应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并告之患者和家属低血糖症状和自救措施,并指导患者适量运动,合理饮食及合理的药物治疗,减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对服用优降糖而导致昏迷的病人应高度警惕低血糖发生,提高诊断率,争取时间,积极抢救。

参考文献:

[1]轩杰,刘志英.口服降糖药致低血糖昏迷28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78-79.

2291例体检者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分析

梁 斌

宜宾市工人医院检验科 644600

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中血糖和年龄及其性别的关系,进而比较男女血糖异常率与年龄及其性别的关系。方法 在日立7100生化仪上用葡萄糖诊断试剂(GOD)法对2291名健康体检者血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291名职工的血糖平均值与年龄成正相关,其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血糖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其中51-60岁年龄段血糖水平最高,男女组分别为:6.06±2.21、6.12±2.52)。各年龄段中除31-40、41-50、51-60岁男女组之间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20-30、61岁以上年龄段男女组之间血糖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各年龄段体检者中血糖总异常率分为:0.13%、0.61%、1.96%、3.49%、6.68%,随年龄增长血糖指标异常率逐渐增加。结论 血糖均值和异常率与年龄成正相关。

关键词:血糖;体检;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已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通过对我院体检者空腹血糖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旨在对血糖代谢的异常有初步了解,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291例患者均为我院健康体检人员,年龄20~88岁,其中男1093人,女1198人,分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岁以上5个年龄段,每年龄段分男女组,详见表1。

1.2 仪器与试剂

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四川迈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糖体外诊断试剂(GOD法),质控品为朗道质控血清水平1

1.3 方法

体检人员空腹8~12 h,且禁烟禁酒,次日早上抽取静脉血3-5ml于红色普通生化管中,1小时内分离血清在分析仪上测定。每批质控随样本做。

1.4 诊断标准

根据英国糖尿病协会标准[1]:FBG<6.1 mmol/L为正常,6.1≤FBG<7.0 mmol/L为FBG受损(IFG),FBG≥7.0mmol/L为糖尿病。只要FBG≥6.1视为异常。

1.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差异的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2291名职工的血糖平均值与年龄成正相关,其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其中51-60岁年龄段血糖水平最高,男女组分别为:6.06±2.21、6.12±2.52)。各年龄段中除31-40、41-50、51-60岁男女组之间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20-30、61岁以上年龄段男女组之间血糖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各组血糖异常率由表中可知,各年龄段体检者中血糖总异常率分为:0.13%、0.61%、1.96%、3.49%、6.68%,随年龄增长血糖指标异常率逐渐增加。

3 讨论

糖尿病是21 世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2008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已有9240万糖尿病患者及1亿820万糖尿病前期人群。本文分析结果显示,在各年龄段体检者中血糖总异常率分为:0.13%、0.61%、1.96%、3.49%、6.68%。2291名体检者血糖总异常率为(295/2291)12.88%。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下降,胰岛素的分泌及敏感性也下降,使血糖异常者逐渐增多[2]。而分析数据都是在空腹情况下得到的结果,说明这些人都是糖尿病的易发人群。另外检测结果显示血糖均值和年龄有关,一般情况下,血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但51-60岁年龄段男女血糖均值最高,可能原因为生活方式不同,此年龄段大多还在工作岗位,应酬多,不注重饮食控制,不注意体育锻炼,生活没有规律等。而61岁以上年龄段血糖均值有所下降,可能给退休后,生活有规律,注重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有关。

还有各年龄段中除31-40、41-50、51-60岁男女组之间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20-30岁和61岁以上两年龄段男女组之间血糖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20-30岁年龄段男性血糖均值水平高于女性,可能是青壮年男性代谢水平略高于青壮年女性。而61岁以上年龄段女性血糖均值水平高于男性,可能是女性帮忙承担家务、照顾小孩,锻炼少于男性有关。

总之,为了进一步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3]的严重后果,应加强大众相关知识的宣教,完善体检,对血糖出现异常的人群做到早发现、早期干预、早治疗,并加强锻炼,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使人们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7.

[2]刘学文,郑煤集团职工体检空腹血糖受损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62-163.

[3]赵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06:61-62

论文作者:朱会娟,朱迪,董海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口服降糖药致低血糖昏迷1例报道论文_朱会娟,朱迪,董海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