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服装专业高职教育的探讨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加强服装专业高职教育的探讨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加强服装专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服装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服装工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服装生产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但随着国外服装名牌大量进入国内市场,我国的服装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服装生产产品正由数量优势向数量、质量优势转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实施国产名牌战略的步伐。但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服装科技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及高科技服装生产的应用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大事。面向21世纪,我国应大力发展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服装工业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服装专业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国家输送了高级专门人才,促进了服装工业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先进的服饰文化进一步影响我国的服装。进入90年代,象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服装品牌已多如牛毛,海外品牌更是占据优势地位,对国内的服装业敲响了警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产品技术质量的提高,急需一大批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知识,又有高级技艺、善于服装设计、制作并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表明,我国服装高等教育应拓宽人才培养目标,多层次、多规模、多模式办学,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面向二十一世纪,对服装高级人才的要求是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更重视全面素质的培养。

九五规划期间,我国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服装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是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是一个独特的教育类型:即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其培养的是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掌握一定设计本领和理论知识的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的服装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不高的根本原因除了设计问题之外,服装加工工艺、质量不过硬乃是极大问题之一。实践证明,只拥有先进的设备,但缺少素质高、技术好的劳动大军也是不行的。同时,我国对高级工、高级技师的培训和考核不足,这些都是影响产品档次、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二、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 加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起步晚、基础差。目前负责高职教育的主要是一些高等职业学校、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及高中后的一些教育培训等。无论从规模、规模、质量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无论从管理、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师资、设备、技术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德国于1969年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颁发了《职业教育法》, 于1981年又制订了《职业教育促进法》,规定了职业教育制度必须遵循“双轨制”,即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双元制。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是由高职专科学校或专科学院负责,培养能把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的“桥梁式专门人才”,包括各行各业在生产第一线的工程师、管理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动手能力强,很受欢迎。德国的职业教育推行的“双轨制”,使企业的实践训练与高职学校的理论培训相结合成为制度,并取得了成功,其关键是企业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从中起着主导作用。企业除了要为学校或培训中心提供设备、师资,还要每月给学生发生活津贴。目前,德国大约有160万青年,在450种得到承认的职业培训中,接受“双轨制”的培训。每年所需经费高达80亿马克,其中企业培训部分由企业承担,约50亿马克;职业学校培养部分由政府(含联邦和州政府)承担,约30亿马克。

为什么德国企业乐意投入巨额的经费,参与“双轨制”的职业教育?综合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现代化大生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否则,先进的技术、设备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品就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企业主认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就是对企业未来前景的投资”,所以舍得下本钱。第二,企业与学校结合,能培养企业称心如意的人才。“双轨制”不仅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且学生在学习期间的1/3~2/3的时间在企业,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企业本行业的状况和要求,有的放矢地学习掌握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并从中培养起对本行业、本企业的感情;同时,企业对学生也有深入的考察了解,毕业时可从中择优录用,合理安排岗位,发挥其所长。这些优点显然是普通学校毕业生安置到企业就业所体现不了的。所以,“双轨制”在德国推行上百年,企业乐此不彼,已形成传统,颇具生命力。

根据报道,1996年4月,英国伦敦大学(The Londou In stitute)下属五间美术与设计学院组团到上海,与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进行了友好的交流。这五间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让我们大开眼界,他们的专业包罗万象,从服装设计到发型、美容设计、到服装产品推广、管理,到零售,是一个完整的现代服装专业的概念。日本也十分注重服装结构、工艺制作等服装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则强调服装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重点学科以服装经营、市场信息、国际贸易等为主。它们设置的专业与我国相比,覆盖面宽,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而我国服装院校主要偏重服装画技法和服装工艺结构的结合,实践环节不够。大量的资料表明,国外的专业知识面广,并注意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这样可避免学生对专业知识缺乏必要的储备,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我国发展职业教育,也提倡企业与学校配合协作、联合办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说,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的企业参与意识不强,职业学校对企业的需要,特别是高新科技发展的现状,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缺乏及时的信息,在培养规格、专业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不能与之相适应,学校实践能力不足,又得不到企业提供完善的实习条件,这就不能不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到企业部门后往往不能立即上岗,而需要一个再培训的过程。所以,借鉴别国的经验,增强企业的自觉参与意识、从“要我办”转变成“我要办”,在政策引导和保证下,积极与学校密切配合协作。这样,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必然会出现新的局面。

另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没有给高职教育一个合法的地位,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1996年5月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职业教育法》, 把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明正言顺地确立了高职教育的合法地位,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因此,服装高校应担当起提高整个服装企业干部职工技能的重任,积极提供师资力量,开办技术培训,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以提高我国整个服装业的技术水平,推动服装业的发展。

三、多渠道联合办学, 建立新型的开放式的服装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缺少沟通和联系,资源缺乏共享,教育经费相当短缺,传统的封闭式教育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各地方大学广开资源,利用社会各界人士及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捐资办学等多渠道,解决办教育的困难。高职教育也可以借鉴引进外资和引进国外教学模式,建立适合联合办学的教学体制等各方面进行探索,走一条由海内外企业集团个人支持和国内外高校联合的多方位联合办学的适应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

产学合作教育是建立开放式办学模式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首先着眼于各种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急企业之所急,培养他们急需的人才,这样才能获得企业的大力支持,形成企业和学校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例如,香港旭日集团不仅每年给西北纺院惠州分院、中国纺大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等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改善办学条件,同时提供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作兼职任教;还为纺大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每年寒暑假下拨一批市场调研课题,让学生参与当地的市场调研,培养学生的服装市场感觉,使学生作品与产品相联系,课堂与社会相联系,积极走开放式服装教育模式。

高校之间联合,资源共享也是扩大办学规模,加快高职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联合办学可以吸收办学各方的教学管理经验,使教学管理进一步合理、经济、规范化;也可充分利用办学各方的教室、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办学设施以及办学基础、专业课教师,大大降低办学成本,加快服装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与效益。

四、按照教育规律, 建立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起点和归属是应用,具体体现为技艺性和岗位针对性的结合,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正是这个特点使高职教育的培养过程不同于本科教育,也不同于高等专科教育。就其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要求均具有自己的特点,培养的学生是为企业服务的,能深入生产实践,把学校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成败需由生产实践来检验。学生要能经得起社会的挑选。

根据高职教育的技艺性要求,基础理论学习内容必须精简,精简到确切地从理论上懂得所生产的产品的结构原理和全部结构,懂得所从事的技艺活动和进行某些技术或工艺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因此,基础理论的学习注重实用性。但对其所从事的工艺技术的实践则不仅要求一般掌握,而且要求熟练,毕业生上岗时能马上上手。与其工艺技术熟练相关的是高职教育必须具有岗位针对性。因此,高职教育不能延用目前本科、专科教育的以专业划分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以岗位不同分列的教学模式,即以标准岗位为对象进行分解,确定有关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理论、岗位工艺技术的有关课程和整套教学计划,并按此安排授课和各类实践活动,按岗位要求制订出各项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这是一项严格的教学科学行为,不是对现在的某些专业简单地给予拼凑所能凑效的。附表介绍的是西北纺院惠州分院高职教育服装专业试点班的学生能力结构与教学组织和检查对照表。其中的创作设计和毕业设计既要求学生有融技术、艺术、市场为一体的设计思想,又要求学生掌握调研、设计、制作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按岗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为核心来设置课程,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后工作岗位的分析,确立所需要的能力,根据能力体系,再确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不再单纯强调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强调知识结构的知识性,只要岗位和技术要求什么,就设置什么课,进行什么技能训练。这样的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熟练,使得他们在毕业时就能顶岗就业。这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而决定的一种教学方式。既然服装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为服装企业服务的,学生就要经得起社会的挑选。西纺惠州分院服装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懂得管理的服装制作技术人才和懂得服装技术的管理人才相结合的专门人才,这样的毕业生,由于他们实践能力强,受到企业的欢迎。

当然,“使职业技术教育更加紧密地与工作场所联系并不意味着减轻教育的知识份量。”这种趋势说明了职业技术教育已由重一技之长转向了文化与技术并重。既要培养各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又不能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及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所决定的。因为“人们发现要用二、三年时间掌握终生有用的技艺已不可能,过细过窄的专业训练可能是时间和金钱的浪费,而广泛的基础知识和处世判事的基本能力才是终生需要的。”因此,实践已告诉我们,仅仅掌握某种技能或专门知识将无法适应新技术不断衍生、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社会。因此,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技能外,还必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应变能力的培养。

五、结论

(一)服装院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应针对现有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资料及教学方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服装业今后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服装院校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材,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方向,为国家为企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服装专业人才(设计、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逐步解决企业对服装专业人员需求的社会问题。

(二)服装企业应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制定相应的各类专业人员再培训计划,加强同服装院校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服装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企业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为企业员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对企业的稳步发展和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积极的影响。

总之,服装业的发展与服装专业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我国的服装专业教育应向规范化、国际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在其发展中,加强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借鉴国外的经验,从教育改革入手,努力开创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服装专业教育道路,培养出大量的服装工业所需人才和适应大工业服装设计的应用型人才。

附表:

学生能力结构与教学组织管理对照表

能力结构基础理论实践环节

服装设计能力服装史、服饰配件服装画技法、服装

学、服装设计原理、 设计、服装材料测

服装材料学 试

纸样设计能力纸样设计学 纸样制作

纸样工程学 立体裁剪

放码变款

排料

服装制作能力成衣工艺学 服装零部件制作和

服装机械学 成衣制作

服装生产过程的 服装生产管理学 生产实习

组织与管理能力 运筹学 毕业实习

督导管理学

企业管理能力市场营销学、财务市场调研

管理、管理信息系上机实习

统、国际贸易、专业 听力训练

外语

综合运用能力 创作设计

毕业设计

市场调研

人际关系能力公共关系学 社团活动及组织

心理学

能力结构能力要求与检测

服装设计能力运用效果图表、服装设计

能力及整体设计效果

纸样设计能力能根据工厂要求绘制不同

尺码及款式生产纸样,较

优的排料图

服装制作能力掌握各类成衣的缝制技术

与工艺流程质量要求

服装生产过程的 明确基层管理人员的职

组织与管理能力 责、现场管理、车位安排、

生产调度、计划、协调

企业管理能力制定劳销计划,参与企业

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及涉

外管理能力

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设

综合运用能力计、制作市场需要的服装

产品

人际关系能力大学生形象

收稿日期:1997—05—15

标签:;  ;  ;  ;  

加强服装专业高职教育的探讨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