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的升华 实践中的灼识——评纪宝成教授新著《商品流通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著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理论上论文,教授论文,实践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国内贸易部教育司司长、博士生导师纪宝成教授主编的《商品流通论——体制与运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之一。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市场取向的改革实践,分17个专题集中研究了改革实践所提出的一些商品流通理论问题,是一部融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商品流通理论专著。这一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商品流通理论,标志着我国的商品流通理论研究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打破了一般商业经济论著的常规定式,从商品流通的现实体制和实际运行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如对商品流通基本理论的研究,作者认为传统的商品流通定义并未揭示出商品流通的本质关系。研究商品流通,必须同时分析它与货币流通、利益实现、资本积累的关系,以及它所包含的商流与物流的相互关系。在此认识基础上,作者创造性地提出商品流通是一个客观经济过程,在本质上是商品货币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相互依存与竞争的动态的经济利益体系,正是由于它是一种动态的经济利益体系,它才成为商品货币经济中一个极为敏感极富挑战性的经济领域。关于商品流通的形式,作者认为将商品流通分为简单商品流通和发达商品流通两种形式的传统认识已不足以概括现代商品流通的全部形式。简单商品流通并非只是在小商品生产条件下才存在,它也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在集中生产对应集中消费的情况下,基于经济合理性的要求,简单商品流通依然富有生命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将简单商品流通细分为以小商品生产为基础的简单商品流通和以现代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简单商品流通,二者不仅在产生条件、流通范围、流通规模、组织形式方面有很大不同,而且它们的经济功能也有原则区别。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讲,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简单商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第三种形式。关于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作者认为应从“生产——流通——消费”这一整体联系中来认识流通与生产的相互关系,应以消费为准绳从理论上予以全方位的界定。在此认识基础上,作者提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与流通之间具有双向决定作用,流通对资本积累和市场开拓也具有重要作用,理论上承认这一点,对于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流通产业、加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理论上的创新和独到的见解,足以看出作者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而且具有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胆识与气魄,这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
科学研究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该书在这方面也做到了二者的较好结合。作者以改革实践所提出的一些商品流通理论课题为研究主题,在探讨商品流通现实体制的同时,对其实际运行及其规律也做了深入探讨,并使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不仅具有理论深度和历史厚度,而且具有现实力度。如对如何组织商品流通问题的研究,作者认为,商品流通是形式,产品实现是本质。商品流通问题实质上是社会产品的市场实现问题,因此,应以产品的市场实现为轴心来组织商品流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就是要求以销售(亦即满足消费)为中心。据此要求,产品适销对路应当成为组织商品流通必须遵循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还要合理确定商品的价格,它关系到商品流通的状况和市场实现的速度。此外,以市场实现为轴心组织商品流通还必定要求在组织好商流的同时也要组织好物流,并相应建立起以市场实现为轴心(而不是以生产发展为轴心)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使之全方位地调控社会再生产过程。
关于如何组织商品流通问题,该书以一个独立的专题明确提出了组织商品流通应当符合客观规律。在这一专题中,作者在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如何理解“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是不是只按某一经济规律办事,要不要进行经济利益关系方面的价值判断,应不应当考虑非经济领域有关客观规律的要求等现实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将商品流通运行中存在的特有规律或规律性的内在要求归纳为商品等价交换、商品自愿让渡、商品供求规律,商品自由流通等四个方面,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深刻分析,作者认为商品等价交换、商品自愿让渡、商品供求自动趋于平衡规律都是由价值规律派生出来的,而商品自由流通则是它们发生作用的共同基础。因此,我国的流通体制改革应当是围绕商品等价交换而以商品自愿让渡、商品自由竞争、商品供求自动趋于平衡为主要内容,建立起商品能够自由流通、以微观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开放式的商品流通新体制。这些颇有见地的观点,都是从实际出发,既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改革实践的理论构思和科学概括,对更好地组织商品流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探索新情况下如何加强对商品流通的宏观调控,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商品流通宏观调控体系,已经成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作者在此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明确提出建立新型商品流通宏观调控体系是改革的题中之义,它与搞活微观经济相结合,促使经济改革与经济运行形成良性互助关系,既可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也是为改革的深化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新型商品流通宏观调控模式进行了理论构思,认为新型宏观调控模式应当实现两种调节手段在目标导向上的有机统一,应当确立以市场实现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系,新型宏观调控的任务既要解决有重大影响的短缺问题,也要解决有重大影响的相对过剩问题。通过系统分析,作者提出我国新型的商品流通宏观调控模式应是以间接调控为主、市场机制得以正常发挥作用的调控模式,是以市场实现为中心,解决商品供求双向不平衡的调控模式,是调控权集中于中央、省(市、区)两级政府的调控模式。同时,作者还认为对商品流通的宏观调控,必须以建立科学的、合乎国情的调控体系作保证,商品流通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由调控目标、调控主体、调控载体、调控手段、保证条件等有机合成的有效运转体系,并对这些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及其运作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创造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深化我国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与该书的研究宗旨和改革实践的需要相适应,作者对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商品流通体制,发挥国有商业的主导作用,加强社会商业的统一管理,商品流通运行机制,新体制下的商品流通渠道,传统流通组织的改造与新型流通产业集团的发展,商品流通结构的现实态势、发展与运用,商品供求矛盾与商品流通运行,商品流通与消费发展,商品流通环境,区域商品流通,流通积累模式的转换与机制矫正等商品流通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也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总之,该著作为一部开拓性的学术著作,通过对17个专题的研究,不仅每一专题具有严谨细密的逻辑结构,也使全书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构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理论的基本框架,因此可以说是现代商品流通理论建设的奠基之作,是学习的极好教材。鉴于此,我们愿将该书推荐给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和经济管理干部学习参考,也推荐给财经专业广大师生和所有关心这一领域的各界学术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