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云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陈家湾中心校 033000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富有成效的小学教学创新实践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课题的提出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后,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想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种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注重学法指导,变“授鱼”为“授渔”。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
论文作者:张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5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多媒体论文; 求知欲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生论文; 的是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