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出路论文,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反贫求富的实践进展很快,人民的收入大大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98年的2160 元,增加了16.1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 年的344 元增加到1998年的5425元,增加了15.8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 年末的211亿元增加到1998年末的53407亿元,增加了253.1 倍, 按1998 年末12.481亿的总人口计算,1998年末全国人均储蓄存款达4279.1元。这表明,我国人均收入与存量增长很快,数额可观,反贫求富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突出,迫切需要深入分析研究,解决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的求富之路。这也是21世纪我国面临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的主要表现
1.资源利用耗费多、损失浪费大。这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尤为突出。(1)在农业方面。一如在土地的利用上, 滥垦等已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约有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年产化肥总量;二如在水的利用上, 渠道漏失率一般在40 %—50%,而且大部分农田采用大水灌溉的老办法,每亩灌溉用水超过需水量的1倍以上;三如在化肥的利用上,由于施肥技术等原因, 我国的化肥利用率现仅为35%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0%,先进国家达到70%。(注: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研究课题组:《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农业转型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第6期第26页。 )(2)在工业方面。长期以来, 我国工业生产一直存在着原材料等资源利用率低、耗费多、损失浪费大的问题,至今没有根本好转,如能源利用率仅为30%左右,化工原材料利用率仅为33%左右,矿产利用率为40%—50%,木材利用率为50%,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注:尹继佐:《可持续发展战略普及读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第50页。)
尤其需要指出,在我国农业、工业生产活动中,农村劳动者、个体生产单位、乡镇企业等急功近利,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损失浪费太大,如对山林树木乱砍滥伐,对河、湖、海水产肆意捕捞,对地下矿物乱采滥挖等,资源损失浪费惊人,进行掠夺性、破坏性利用,后果严重。
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乡镇工业的兴起,废气、废水、废渣等废物大量排放,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范围扩大,由城市向乡村发展蔓延。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粉尘排放量达580万吨, 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49.9%;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5.6%;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2亿吨, 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16.2%。与1989年相比,乡镇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 (注:《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报》1995年6月3日。)到1995年,乡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8.2%,烟尘排放量占54.2%,工业粉尘排放量占68.3%。(注:《199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经济日报》1997年6月4日。)至今,包括乡镇工业在内的全国工业仍在大量排放废物,1998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达1322万吨,烟尘排放量达117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593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01亿吨,对大气、水等污染严重, 使我国的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破坏,并引发严重自然灾害,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生存发展受到威胁。尽管党和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但成效不大。1999年6 月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仍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1998年发生了洪水、赤湖、沙尘暴等严重自然灾害。在一些地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
3.用歪门邪道赚钱求富。一如在生产领域,偷工减料,生产伪劣产品,特别是“豆腐渣”工程,建筑的楼房、道路、桥梁、堤坝粗糙、垮塌、返工等,使“百年大计”可持续发展所用的产品丧失可持续使用性,劳民伤财,损失浪费很大;二如在流通领域,以次充好,以假当真,欺骗讹诈等;三如在个人生活领域,封建迷信敛财等。总之,大行厚黑之道、功法巫术等歪门邪道,损人利己,害人赚钱,危害社会和谐公正与稳定发展。
由此可见,我们的求富对资源、环境等损害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的,有的也有害于同代人,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很大。
二、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的根源
1.根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生产还不发达,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矛盾直接表现为城乡人民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与劳动能力有限的矛盾,一方面人们渴望尽快增加收入,早日过上富裕生活;另一方面人们知识短缺,劳动能力不强,因而主要通过增加资源消耗增加收入,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增收求富的发展之路,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这样,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就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一种具体体现和反映,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导致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的主要社会经济根源。
2.根源于利己主义。利己主义与自然经济和小生产直接相关。我们的新中国是在自然经济和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旧社会中建立起来的,现在仍处于从自然经济与小生产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经济与小生产的思想意识仍在发生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利己主义思想上。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自需、自劳、自给、自消,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在自然经济与小生产社会中,人的自私自利性强,利己主义思想是主导的经济思想。自然经济和小生产在我国仍然广泛存在,尤其是农村比较普遍。在利己主义驱使下,一些人不惜损失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等,以达到个人或少数人的增收求富,而不顾国家全局或社会整体的利益。利己主义是导致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的主要思想根源。
3.根源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几千年来,人们居住在自己的栖息地,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到山里采集、挖掘、砍伐、狩猎与到水中捕捞等获取各种资源看作是天经地义的,是老天爷恩赐的,习惯于我行我素,为了急于增收求富,争先恐后,你争我夺,采取了掠夺性、破坏性的开发利用,肆意无度索取,这是导致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的重要传统习惯根源。
三、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的长期性
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根源于社会经济状况、人的思想意识和传统习惯等,有着长期存在的多种原因。
1.中国人民的求富是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收入快速增加,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完全富裕起来,如在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村,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只占农村总人口的17.7%,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人均年收入在2500元以上者占24.3%,处在温饱水平的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者占58%,并且还有4200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按照我国的求富发展目标的要求,200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2010年更加宽裕,2050年比较富裕,以后还要不断改善,中国人民的求富任重道远,是持续性的求富。而且,人口仍在持续大量增加,现每年出生人口约2000万左右,净增人口约有1200多万,2015年将达到14亿,2030年有可能达到16亿之多。人口持续大量增加,加重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了求富的难度。随着资源不断地被大量开发利用,人口多,资源少,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必将存在,甚至会更加突出。
2.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知识水平与能力需要一段时间。我国劳动者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农业劳动者基本上都是高中以下知识水平的低能劳动者,其中初中、小学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工业劳动者知识水平比农业劳动者高些,但低知识水平的低能劳动者仍占大多数,据1996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职工具有大专文化水平的占5.7%, 具有中专、技工、高中文化水平的占34.1 %, 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60.2%,其中,乡属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仅占1.2%,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72%。(注:《关于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997年《经济日报》2月19日。)而与此相关, 我国现在的教育规模与能力还比较小,如1998年末有普通高校1022 所, 招生108万人,在校生341万人;成人高校962所,招生100万人, 在校生282万人,这两个方面加在一起,共有高校1984所,招生208万人, 在校生623万人,就招生人数与在校生人数来说, 只是同龄人中很少的一部分,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我国劳动者低知识水平与能力的状况。
3.转变人的利己主义思想需要一个较长时期。首先,利己主义思想根源于自然经济与小生产,我国正处在自然经济与小生产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过程,这一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自然经济与小生产的存在与影响还将会持续下去。其次,利己主义思想与人的富裕满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人的富裕满足程度越低,利己主义就越重;人的富裕满足程度越高,利己主义思想就越轻。由于我国人民渴望的富裕生活还没有实现,尤其是在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以后,自立为生,人们的利己主义思想不仅没有淡化,反而强化了。人的利己主义思想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教育的加强,逐渐淡化或克服,这需要一个较长时期。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求富之路
1.应把解决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纳入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求富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反贫求富,实行富民政策,积极支持联合国关于消除贫困的全球倡议,承担自己的责任,要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全民富裕,把人民的富裕生活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同时,组织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江泽民同志多次论述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必须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出绝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地一方面指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另一方面又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但从实际情况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没有变为全国人民的自觉行为,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应把解决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纳入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这可以突出处理好求富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重要性,而且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并直接牵系人民群众求富的切身利益,有感召力。这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响应,积极行动起来,落实党和政府的要求,从而推动和促进中国人民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求富之路。
2.应重视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求富之路研究。为什么人们会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求富之路?为什么人们会采用厚黑、传销、巫术、功法等歪门邪道的求富方式?当然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可持续发展求富的途径、方式、方法研究教育得不够,特别是在个人方面,缺乏正面的引导、指导和教育,不能满足人们求富的需要,落后于人们求富实践的要求。而与此相反,厚黑之道、功法巫术等歪门邪道却泛滥成灾。现在,是我们应该深入进行反思与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现在迫切需要开展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宏观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求富之路研究,主要探讨可持续发展求富的基本理论知识,明确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求富;二是微观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求富之道研究,主要探讨可持续发展求富的专门技巧和方法等,明确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求富,从而为人们指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求富之路。
3.应全面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尽快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我国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每10 万人口接受大专以上、高中、初中、小学的人数分别为2065人、8282人、27283人、38442人,按此计算,大专以上者所占的比重是2.065%, 高中所占的比重是8.282%,初中所占的比重是27.283%, 小学所占的比重是38.441%,其中,大专以上所占的比重很少,而初中以下的比重多达65.724%,占大多数。此外,还有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文盲半文盲人口14505万人。(注:《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中国人口报》1996年2月16日。 )这很难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求富要求,必须全面发展科技文化教育。
首先,应重视发展科普教育,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地理、生态、环境、资源、人口、消费等系列科学文化知识,有关部门应组织编写大众化的通俗读物,并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文化教育媒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其次,应快速大力发展专业教育,特别是大专以上的高等专业教育,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条件扩大招生,还应多种渠道追加教育投资,扩大教育规模,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走可持续发展的求富之路提供科技文化的支持。
4.应全民行动,从每个人的职业活动做起。这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的要求,又是人的求富与解决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的基本要求。
我们知道,生活离不开职业,人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职业,因而人们都要有职业和不断地进行职业活动,把各种形式的资源转化为财富,获得收益,满足生活需要。我国人民还没有完全富裕起来,人们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尽可能多地获得职业收益,求得富裕,人们的职业活动也就是各自的求富活动,通过职业活动追求和实现富裕。求富,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和手段,都要向自然索取财富,通过资源转化获得收益。从根本上说,求富就是要增加收益,这就必须要增加资源的开发利用。显然,职业活动是人类利用消耗资源和影响环境的主要渠道,其中农业品、工业品生产的职业活动是主要的,运输、医疗、办公等所有使用消耗物产的其它行业的职业活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各行各业的职业劳动者要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处理好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能再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而加剧矛盾的“断子孙路”,不能再采用破坏社会和谐发展的歪门邪道。职业活动要讲究科学,通过科学的途径、方式、方法节省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花费做好较多的事,低耗、高效、多收,以达到职业活动少花费多收益。也就是人人都要科学地讲求职业经济,既求富,又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可持续发展的求富之路。
5.应设立可持续发展求富奖。专门奖励对可持续发展求富有较大作为和有重大贡献者。奖项可分可持续发展求富的科研奖、产品奖、贡献奖等,获奖者可分个人奖与单位奖。其中,个人应包括企事业单位职员、个体职业劳动者、党政领导人等,单位应包括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中央部委等。通过奖励,激发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地走可持续发展的求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