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的高中教育阶段是英国中等教育中颇具特色又十分重要的教育阶段,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的发展经历了从第六学级到第六学级学院的蜕变,从依附走向独立,其发展过程也映射出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轨迹,体现了英国中等教育走向民主化和大众化的特点。
关键词:第六学级;第六学级学院;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
英国的普通高中教育机构在英国的中等教育体系中极具特色,它有自己独特专一的教育目的,是介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具有大学预科性质的教育机构。它为少数16-18岁期望继续升学的学生提供与其未来专业学习相关联的知识教育,其学习内容难度也明显高于英国中等教育的其他年级,被称为第六学级,是英国中等教育阶段的最高年级。由于英国在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英国的教育立法主要适用于英格兰和威尔士,因此本文中的英国高中教育主要是指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育。
一、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的历史沿革
英国的中等教育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之基督教的传播,寺院的建立和教派的的统一增强了思想上的凝聚力,传教士进入英格兰后,教育活动逐渐成为英国寺院的一部分。公元7世纪时其教育活动十分活跃,7世纪后基督教教育活动开始走出寺院而面向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了英格兰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主教学校(Bishop’s school)。①英国最早的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是混淆在一起的,既没有明确划分两类教育的界限,在这两类教育之间也无任何衔接关系,因此当时在英格兰较著名的坎特伯雷和约克主教学校实际上就是英国中等教育的开端。
当时的教会将教育分为文法教育和歌咏教育两种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文法教育被认定为知识教育以传授普通文化知识,而歌咏教育则被认定为职业教育以培养协助教会开展各种活动的助手。随着基督教的发展与壮大,文法学校开始出现,在发展早期它以传授拉丁文知识为主,主要为教会服务。直到12世纪,随着古典大学的兴起以及文法学校的发展,文法学校开始承担起为大学输送人才的任务,其毕业生大多升入大学继续学习。14世纪到17世纪,公学的出现与发展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而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公学逐渐为英国中上阶层所独有的教育机构。
自17世纪开始,随着英国教育发展的大众化,中学入学人口增多,其毕业生又全部涌入大学,导致大学内学生数量陡增,不堪重负。直至此时,英国的初、高中教育才以第六学级的建立为标志被划分为中学的两个递进的阶段。
二、以文法中学为主体的第六学级教育
“第六学级”起源于17世纪,最初是指文法学校和公学的最高年级,即中学最后两年的学习阶段。于1382年建立的温彻斯特学院是英国最早建立的公学,它原本有七个年级,到了17世纪该学院的第七学级消失,于是“第六学级”便成了该学院的最高学段。直到18世纪,“第六学级”的概念被正式确立为基础教育中的最高学段教育,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学生进入这一阶段必须通过选拔性考试,而且其选拔也十分严格,因此能进入这一阶段学习的学生数量非常少。其毕业生大多进入牛津、剑桥等名校继续学习,故早期的第六学级教育被视为精英教育,也被视作是进入大学前的预科教育。
(一)以古典课程为主,重视心智训练
当时英国的公学教育已然成为精英教育的摇篮,旨在为社会培养国家管理人员和优秀领导者,进入公学接受教育已是属于英国贵族阶级子女的特权,设在公学之内的第六学级更是只有贵族阶级子女当中的佼佼者才能入学。
最初第六学级的课程设置十分注重古典课程,也重视对学生的心智训练,这与当时在英国教育界颇有影响的教育家纽曼所宣扬的“知识本身即为目的”具有一致性。当时的第六学级学制为一年,重形式教育,学习三门课程:古典语文(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外国语(主要是法语)、数学。②而且在课时的设置上,古典语文课程的课时量占绝对优势,其在第六学级中的课程教学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到了19世纪末,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六学级增设了新的科目。不过,新科目不是与古典科目相融合,也不是在原有科目的基础上加上几门课,而是采取了分设古典课程与非古典课程的方式。第六学级通过专业分科的办分门别类地向学生实施高深的知识教学。③
(二)与大学紧密相连,追求精英教育
由于第六学级课程十分注重古典性,其课程的专业性也极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拟定了第六学级为古典大学输送人才的教学目的。随着第六学级课程的进一步专业化以及后来高级证书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实行,第六学级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其办学职能已基本确定为为大学输送优秀毕业生。
在第六学级的第一年,学生可以选择各学科的各种搭配方式。第二学年,学生选择学科的学术性就十分明确了,在教学计划里包含着供每一个学生和教师使用的日课表,进而开始个别化和专业化教学,许多学校的学生还必须在他们的个人日课表上明确注明今后打算报考的大学及专业名称,以便学习更有针对性。这样,从第二学年起,第六学级便真正成为大学的“预科班”了。④第六学级不仅仅以升学作为其教学目标,在其日常教学中,从对学生优秀品质的有意培养,也可以看出其精英化教育的定位。早期第六学级中的级长制就是让学生管理低一级学生的纪律和学习生活,既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三、以综合中学为主体的第六学级教育
“二战”后初期,英国高中规模虽有所发展,但规模仍然较小,而且分布也不均匀。在英格兰182所提供高中教育的中学里,高中教育学生平均规模为70人,其中,还有19所中学规模低于25人,只有16所中学规模在150人之上。⑤其次,由于《1944年教育法》建立的“11岁考试”制度,使学生必须先通过11岁考试,然后再在16岁时经过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的选拔,经过这两轮选拔过后的学生才能进入第六学级,这进一步巩固了第六学级的金字塔式教育风格。
1965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开始大力发展综合中学,掀起了中学综合化运动。50年代以前综合中学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综合中学开始突破三轨制中学而扎根发展。⑥至70年代时,综合中学已经成为英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学校类型,第六学级的主体从文法中学开始转向综合中学,其学校规模和入学人数也有了大幅提高。
(一)课程有所改变,开始注重现实需求
三门古典课程一直是第六学级的核心课程,在19世纪末,第六学级的课程虽然做出过一定的调整,但当时增设的几门课程由于未在根本上改变学制和课时,其课程增设只体现于形式之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六学级开始突破了三门课程的局限,增加了经济史、政治学、技术、制图、金工、木工和其他外国语课程。随后学制也由一年变为二年。第六学级的学生仍然学习三门课程,但这三门课程是由学生通过选修的方式确定的,通常是一主二副,文理分科,为上大学作准备,同时还设有英语、宗教教育(RE)和体育(PE)等公共课。⑦虽然这次课程改革仍然没有撼动三门古典课程的核心地位,但由于学制的延长,使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变得更加充裕,得以在课程规划中切实地将新增课程合理地安排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之中。
其次,三门古典课程一主二副的选择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以主课为中心,同时有精力兼学多门课程。最后,英语、宗教教育和体育等公共课的设立,也体现了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不仅关心培养学生的心智,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锻炼学生强健的身体。
(二)开放入学政策,教育性质被迫转化
中学综合化运动强调应该把出身于不同阶层的儿童安排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尽量避免一个人的一生被11岁考试所决定,因此综合化运动结束之后,十一岁考试也被中止。60年代,部分综合学校率先在第六学级实行了“开放”政策,取消了学生进第六学级的任何限制,使学完五年级课程的学生,无论他持有五门以上或以下的普通水平考试的证书,还是根本就未通过任何考试科目,只要希望继续就学,就都可以进第六学级。⑧这一举措使第六学级的入学人数得到大幅地提升,同时也无法避免地引起了第六学级学生构成的改变。
过去第六学级的学生都是通过层层筛选和考试选拔进来的,其学习能力整齐划一,从而能统一接受颇有难度的大学预备教育。而现在第六学级的学生中既有学习水平超前的佼佼者,又有尚未获得五门普通水平考试合格证书的学生,学生学业水平层次的不同导致第六学级精英式教育的教育性质开始发生转变。一方面,第六学级仍然要满足部分渴望升学学生的大学预备教育,为他们提供有难度的专业课程。另一方面,第六学级也要为尚未取得中等教育合格毕业生资格的学生提供普通中等教育的课程,以便让他们顺利毕业。至此,第六学级的教育性质已经开始分化,不再是单纯地为为少数学生提供的精英式教育,它同时也为资质较差的学生进行中等教育的补差教育。
四、第六学级学院的诞生
自从60年代在综合中学开始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实行开放政策的综合中学逐年增多,1968年有68%的综合中学实施了这类开放政策,到1974年已经增加到71%。同时,在二战后出生的婴儿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完成了义务教育,成为中等教育适龄学生的一大组成部分。入学人口数量陡增是导致第六学级变革的直接原因,促使第六学级规模的被迫扩大,从而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调整。此外,在实行开放政策后,进入第六学级的不同学业层次的学生,以及他们在学习需求方面的巨大差异,也导致了第六学级向等六级学院进化。再者,不论是废除十一岁考试还是第六学级实行开放政策,这都体现了英国民主意识的不断觉醒,经济带动的社会进步以及教育思想在实践过程中的日臻成熟才是促使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演变的根本原因。
于是,在1964年9月英国建立了第一所独立的第六学级学院——麦克斯区学院(Mexborough College)。1965年第10号通告把第六学级学院作为综合制改组的参考方式之一,随后第六学级学院开始迅速发展。⑨第六学级学院作为一个独立于其他中学的高中教育机构,它的建立旨在通过集中师资与教学设备,以更优越的办学条件来有效缓解当时第六学级面临的办学压力,从而解决大部分适龄学生的高中就学问题。
新建立的第六学级学院虽扩大了其办学职能,但也依旧保留了为大学输送人才的主要任务,这就决定了其针对部分学生设置的课程要为进入大学前的专业教育而服务。因此,为获得高级水平的普通教育证书而设置的分科课程得以保留,选择不同学科的学生分别侧重学习某一类学科,同时学习其他高级课程。另一方面,针对已经完成普通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想直接就业的学生,学院也开设了一些职业课程,多是一些职业、专业团体的考试课程或证书课程。⑫因此,不论是实现升学还是准备就业,第六学级学院设置了不同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第六级学院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中入学人口骤增的压力,但由于其主导学术教育的传统,仍有部分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无门可入。于是又建立了第三级学院作为第六级教育的平行补充教育机构,主要招收完成义务教育后未能接受第六级教育的学生。
五、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的演变特点
从17世纪到20世纪,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从依附于公学和文法中学内的第六学级发展到依附于综合中学内的第六学级,最后终于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普通高中教育机构——第六学级学院。其发展演变虽历经漫漫长路,却不曾走过弯道,其改革之路十分缓慢,这与英国人性格中保守的一面也有些许关系,因为保守,他们倾向于改良而不主张推翻。⑬以致其中等教育机构的改良之路横跨了三个世纪之久,其发展演变呈现出以下特点。
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演变是英国中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第六学级自产生之初一直被视为为少数人服务的精英式学堂,其招生条件严格无比,学生想要进入第六学级,更是要经过层层筛选。自60年代开放入学政策和增设职业类课程以来,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的职能已经实现由单一走向多样化的转变,满足适龄中学生升学、补课和就业三类需求。职能的转变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接受高中教育,不论是学业水平高的学生还是学业水平低的学生,都有资格进入同一所学校接受同种而不同类的教育。于是能够进入第六学级享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逐年累增,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大众化。
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演变是英国高中教育日趋民主化的过程。从1883年英国政府以一笔两万英镑的教育拨款显示其开始关注初等教育,到1899年的《中央教育法》成立中央教育署以管理教育事业,为初、中等教育分配资金。显示了英国对教育从放任不管到逐步加强管理的发展趋势。《1944年教育法》规定设立教育部进一步加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同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这是为英国高中教育发展起奠基作用的一部强有力的法案。以各大法案为背景,以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为推动力,英国中学的三类学校制由稳固到动摇,综合学校由此扎根,英国高中教育也由以文法学校逐渐向综合学校转移,这也体现了英国中等教日趋民主化的演变特点。
参考文献
[1]甘薇,,陈蔚.,透视英国第六学级变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7):,23-26,.
[2][7]江山野.,英国学校课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51、151-152,.
[3][4]祝怀新.,英国基础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00、102,.
[5]李其龙,张德伟.,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3,.
[6]易红郡.,从冲突到融合:,20世纪英国中等教育政策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283,.
[8]王承绪,徐辉.,战后英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128,.
[9]易红郡.,追求平等与提高质量:二战后英国中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1-25,.
[10]石伟平.,英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1990(2):,9-15,.
[11],Gillard,D.,Education,in,England:,a,history[EB/OL].[1998-7]/[2018-3].,www.educationengland.org.uk/history
[12]汪霞.,英国第六学级的课程设置[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2(2):,6-8,.
[13]王虹.,当代英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2.
论文作者:刘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英国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中学论文; 教育机构论文; 普通高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