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才交
湖南省湘乡市中医医院药剂科 湖南湘乡 411400
摘要:目的:探讨抗菌类西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到的7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结果:70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共涉及9类28种抗菌素,其中通过静脉给药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95.71%),又以皮肤及附件反应最为多见(38.57%)。结论:抗菌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医院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抗菌类;西药;不良反应
抗菌类西药是临床上一种非常普遍的药物,但是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类药物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比较常见,并且其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所有药物中居于首位[1]。因此,为了分析抗菌类西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7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均来自于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报告均由药师、护理人员及临床医师进行记录并呈报,每份报告资料的完整性均比较高。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是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收到的这7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方式、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等方面[2]。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组70例病例报告中,男性患者31例(44.29%),女性39例(55.71%);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88岁,其中1~10岁患者4例(5.71),11~20岁患者2例(2.86%),21~30岁患者7例(10.00%),31~40岁患者12例(17.14%),41~50岁患者10例(14.29%),51~60岁患者15例(21.43%),60岁以上的患者共20例(28.57%);其中3例(4.29%)患者有家族药物过敏史,8例(11.43%)患者有药物过敏史。
2.2 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涉及的抗菌类药物种类
70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共涉及9类28种抗菌素,统计结果如下:①头孢菌素类药物共25例(35.71%),具体包括头孢曲松钠6例,头孢呋辛3例,头孢拉定4例,头孢西丁2例,头孢替唑钠2例,头孢甲肟2例,头孢唑肟4例,头孢他啶1例;②喹诺酮类药物共20例(28.57%),具体包括左氧氟沙星12例,环丙沙星5例,诺氟沙星3例;③青霉素类药物共10例(14.29%),具体包括青霉素V3例,哌拉西林舒巴坦钠3例,美洛西林钠2例,阿莫西林1例,氨苄西林1例;④大环内酯类药物5例(7.14%),具体包括阿奇霉素3例,罗红霉素1例,克拉霉素1例;⑤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药物共4例(5.71%),具体包括氨苄西林/舒巴坦钠2例,哌拉西林/舒巴坦钠1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例;⑥氨基糖苷类药物3例(4.29%),具体包括庆大霉素2例,阿米卡星1例;⑦林可霉素类2例,具体包括林可霉素1例,克林霉素1例;⑧单环类药物1例(1.43%),即氨曲南。⑨磷霉素类药物1例(1.43%),即磷霉素钠。
2.3 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分类
以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相关分类方法对本组70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类,详见下表1:
表1 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分类
2.4 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与给药方式之间的关系
本组70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中,通过静脉给药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共有67例,占95.71%;通过口服给药方式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只有2例,占2.86%;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只有1例,占1.43%。
2.5 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时间
大多数药物不良事件在输液的过程出现,共有20例(28.57%),给药后0~1d内出现的有12例(17.14%),给药1~2d内出现的有11例(15.71%),给药3~6d内出现的有20例(28.57%),超过1周才出现的有7例(10.00%)。
3 讨论
经统计分析发现,本组70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大部分集中于中老年患者身上,这可能与其机体功能下降且基础疾病较多等因素有关[3]。因此,临床医师在对中老年患者给药时,应结合中老年人群的体质情况及药物代谢特点来制定给药方案,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反应事件最多,其中又以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钠所占的比例较大。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抗生素,由于其具有抗菌谱广、耐酸、耐酶及杀菌力强等优点,其在临床上的用量非常大[4]。因此,临床上对于此类药物应该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强合理使用。
本组70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中以皮肤及附件反应最为多见,出现此类过敏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药物在生产、存储及应用时出现药物变态反应所致,所有针对此问题需要提高医药工业的制造技术,提高药品的纯度。
通过静脉给药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最多,该给药方式引发的不良反应通常发生时间较短,且易被诊断和发现。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以便尽早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从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损害[5]。
综上所述,抗菌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医院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荣庆.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0):277-278.
[2]李丽.西药处方用药的合理性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338-339.
[3]宗静.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探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46-46.
[4]丁燕娣.抗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8):121-122.
[5]刘静.分析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J].医学信息,2014,(21):148-149.
论文作者:张才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药物论文; 头孢论文; 患者论文; 类药物论文; 给药论文; 事件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