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周实施的思考论文_刘光义

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周实施的思考论文_刘光义

刘光义 山东省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251800

【摘要】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集中教师时间和精力、聚焦主题选择、集中课时安排,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的活动。

【关键词】大单元 ;主题周;资源开发;集中实施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163-01

一、实施背景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 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管理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 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结构性突破,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一个新挑战,它正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生长点,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过程中, 学校和教师遇到了一系列现实的操作困难, 涉及课程纲要的问题、课程资源、师资配备、课时安排、活动规划、教师培训、过程管理、课程评价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师资问题和教学课时安排问题。师资方面:大部分教师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理念、新知识以及新方法,在实施中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专职教师,教师兼课现象非常普遍。教学课时方面:学校课时安排无法随时保证活动所要求的“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2 课时的教学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由于现在师资较紧、课程安排的弹性不大,要进行这样的调整,对于学校来讲增加了许多的麻烦。这些因素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和深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上成了学生喜欢,教师厌烦,学校领导想重视而又无奈的“鸡肋”课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使我们更审慎的思考在课程纲要总方针的指导下,具体到课程实施我们应如何根据自己学校的条件和师资真正落实这门国家课程。

二、涵义解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大单元主题实践周活动,是指学校结合实际,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集中教师时间和精力、聚焦主题选择、集中课时安排,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的活动。这是现实中如何更好的、有效的落实国家课程的有益探索,是最终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有益尝试。

三、实施形式

依据国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既包括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制作活动(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职业体验四大活动方式;同时又包括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活动方式。在实践中,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区域环境资源优势,以学校为本,构建“以考察探究活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技术教育及社会服务为主要活动形式,以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为拓展”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在实施中,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逐渐建立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般实施流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考察探究活动中的“假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研究活动主题——学生自主策划活动方案——活动实施——成果交流——总结反思”;社会服务活动中的“提出或选择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主题——提出活动目标—确定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地点、对象、时间——进入现场,展开实质性的考察、参观、访问活动,收集资料——撰写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报告——交流与总结等。

四、资源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是围绕主题来展开的,因此我们依据课程纲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学生与自我的关系领域”三大内容开发活动主题,通过与地域实际、学科实践、节假日、社会热点、德育类活动、三生教育、科技教育、环境教育等相结合,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形成多个活动主题资源库,然后实施主题分级拆分,如:围绕“认识自然”这一主题,我们根据年级特点组织活动:低年级开展“我们爱春天”“美丽的秋天”“夏天真奇妙”“冬天里的美丽”“到两湖公园游玩去”“可爱的小动物”等综合实践活动;中年级开展“走进昆虫世界”“梨花如此多娇”“花草世界真奇妙”“说鸭梨”“中秋话月”“我为家乡换新衣”“我们是环保小卫士”等活动;高年级开展“动物世界也有情”“争当环保小能手”“看城区,话环保”“五彩的秋叶”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涉及内容上下五千年、纵横天文与地理,有文科内容,也有理科知识,有新课程教材的研究,也有校外天地时空的探索;活动形式多样化,除传统的小组讨论合作外,更多的是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尝试采访、参观、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方式。

五、具体实施

1.时间的集中性。综合实践活动课需经历组织引导、逐步实施、分步检查、成果展示等过程,不仅耗时较多,而且很难弹性安排时间。为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从初一年级开始,集中一周时间统一安排活动时间。

2.内容选择的集中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为保证效果,我们引导教师围绕课程纲要提出的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制作活动(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职业体验四大活动方式以及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活动方式集中开发活动主题,不同年级和学段,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这样,围绕主题集中开展系列活动,使不同年级和学段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上互相联系,逐步推进,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强化效果。

3.活动过程的集中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一般可以按照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总结与交流、成果展示等步骤进行。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全程参与及活动的效果,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从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到总结与交流、成果展示等过程,尽量做到人员和时间集中,从而使整个大单元主题周组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时间、空间难以统一的问题,又可促进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Z].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Z].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刘光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综合实践大单元主题周实施的思考论文_刘光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