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教学的改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平论文,电场论文,面上论文,画出论文,实验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中物理电子实验中,由于对静电场直接进行测量很困难,故采用易于测量的电流场模拟法。在实验时,我们用伏特表或其他仪器探测出电流场中若干组等电势点,据此描绘出若干条等势线,依据等势线再画出电力线。我们尝试了用不同器材进行这个实验,以减少实验误差。
一、用石墨导电纸
电极用铜、铝、铁均可,与导电纸的接触面应平整光洁。如模拟一个点电荷,则电极用一个小圆柱A(直径约1cm)和大圆环B(内径约15~20cm),圆柱置于圆环的中心,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图
如模拟两个等量异种电荷,则两个电极A,B都用小圆柱(直径约1.5cm),如图2所示。导电纸可裁成16开大小,有石墨层的一面向上,在导电纸下加一薄橡胶垫或几层白报纸,再放到硬而平的绝缘板上。接着把电极放到导电纸上,并使它对导电纸的压强不小于250g/,以保证电极与石墨层接触良好。我们可用螺钉将电极紧固在板上,也可采取其他的压装方法。
图2 电路图
电路接法如图2所示。滑动变阻器R用200Ω(或1750Ω)的,接成分压器,使两极A,B间电压为直流电压,=8V。若进行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类似,但要使=5V。操作主要分两步进行。
1.依所设定的几个电势值,在导电纸上各测定出一个基准点
为了在完成实验后能看出等势线密度与电场强度的定性关系,应取相邻各等势线间的电势差相等。设电极B处的电势为零,每隔1V作一等势线,如图3所示,则应先在导电纸上测定出电势分别为1V,2V,3V,…,7V的a,b,c,…,g各基准点的位置。在测定时,伏特表按图2所示的接法,用探针P来探测确定。由于石墨层的电阻率相当大(取宽1cm、长10cm的一条导电纸,实测其电阻值约10kΩ),用前述尺寸的导电纸和电极进行实验时,只要探针与纸上任何较远的点P接触,这点与电极B之间的电阻值都有数千欧。因而若用J0408型直流伏特表的15V挡接入P,B间,由于此挡内阻只有15kΩ,就会产生显著的分流作用,使伏特表的示值小于P点电势的真值,并导致电势分布发生变化,破坏了对称性,从而造成测量误差,而且这种误差是变动的。如图4所示,若在探测点时的伏特表的示值相同,因与B间和与B间的电阻值不同,伏特表分流影响的大小也不同,故在未接入伏特表时并非等势点,这对下面第二步的测量也不利,因此,适合使用的是量程为10V或25V、内阻高达200kΩ以上的伏特表,即要求其灵敏度不低于10kΩ/V或20kΩ/V。我们知道,中学分组仪器中未配备这类电表,而普通小型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灵敏度较低,如J0411型或U-10型只有2kΩ/V,它的50V挡内阻只有100kΩ;250V挡内阻虽然为500kΩ,但分度值为5V,因而无法准确地读出1V值,导致无法使用。
图3 示意图
图4 电路图
较好的解决办法是用J2459型学生示波器来代替伏特表,它的Y轴输入电阻为1MΩ,分流作用可以忽略。在使用时,X轴可不加扫描(扫描范围旋钮扳到“外X”),靠荧光屏上的光点指示电压,Y轴输入耦合开关扳向“D,C”,衰减挡位取“10”。在没有待测电压输入时,先调节垂直位移旋钮,使光点与坐标最下一条横线重合,则这条刻线就表示0V。再用图2中已调准的分压器所输出的8V电压做基准,接入示波器,电压的正极接“Y输入”,负极接“地”,调节Y增益旋钮,使光点与坐标最上的一条刻度线重合,由于Y轴坐标刻度共8格,故每格代表1V电压。这样,示波器就可以作为一个量程为8V的电压表了。在上述调整中,轴也可加以扫描,即把扫描范围旋钮扳到任何一个频率范围,荧光屏上呈现的将是水平亮线,靠这条亮线上移的格数来指示电压。然后,如图5所示那样把示波器的“地”接电极B,“Y输入”接探针P,这样就可以使用了。
图5 电路图
2.分别探测出每一个基准点的等势点组
每个电极圆周上各点是等电势的,设B极为0V,则A极为8V,(图1中A极为5V)。这一步的任务是测出以a,b,c,…,g为基准点的各组等势点。若仍采用图5的方法,虽移动探针P可测出若干个示值相同的点,即等势点,但因示波器在上述工作状态下的分度值为0.2V(每格5分度),灵敏度低,加之亮点大(或亮线粗),难以分辨电势的微小差异,将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改进的办法是采用“平衡法”,如图6所示,仍用示波器作平衡指示。示波器的衰减旋钮置于“1”,Y增益旋钮沿顺时针方向旋到底,调节垂直位移旋钮并使光点(或亮线)在坐标的正中。“Y输入”和“地”分别接探针,当两探针接触到导电纸上的等势点时,荧光屏上的亮点(或亮线)不发生上下移位。在做如图1所示的实验时,也照上述方法进行。实验时为避免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信号输入示波器,应将由示波器接探针的导线改用屏幕线,同时示波器外壳接上良好的地线。
图6 电路图
记录等势点的方法:可用带绝缘柄的尖锐探针,在纸上测到的等势点处刺孔;也可在导电纸下放一张复写纸,再在复写纸下放一张白纸,当探到等势点时,用钝探针向下压,白纸上自然就印出了个点痕。
二、用盐水纸
石墨纸也可用盐水纸来代替。用质量分数约10%的食盐水把两层吸水性好的白报纸充分而均匀地浸湿,附着在水平玻璃板上,用手赶出纸下的气泡即可使用了。它在1h内不会变干,虽然水分逐渐蒸发,但各处仍是均匀的,对实验结果并无影响。电极和前法相同,使它和湿纸易于充分接触,可只依靠自重压在纸上。记录等势点的方法很简便,可用圆珠笔芯做探针,把导线接在铜头上,探出等势点后,就用圆珠笔在该处纸上画出标记。
这时如使用直流电源,就会使盐水电解,造成离子分布不均,所以应改用交流电源。我们可用6V或8V的50Hz交流电,由J1202型学生电源供给;也可用音频交流电,由J2465型学生信号源供给。这两种方法都不必用变阻器分压,而将电源直接连到电极A,B上即可。
用石墨导电纸的一大优点是电极与石墨不发生化学反应,图2中伏特表示值就是P点与B极间的电势差。改用盐水纸,金属电极、金属探针和盐水间却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极电势,使和金属接触的盐水薄层中发生电势跃变,一般约为零点几伏。因而1V,2V,3V,…各等势线在空间的位置就和用导电纸不同了,并且伏特表的示值也不等于P点和B极间的电势差。所以,在用盐水纸时,我们就不测定各等势线的电势值,当然也就不观察等势线密度和场强的关系了。实验操作仅是测出一些任意的等势线,然后据此画出电力线,这样得到的电力线形状和用石墨导电纸时是一样的。
在探测等势点时,必须采用“平衡法”。仍用示器波做平衡指示,Y轴输入耦合开关要扳在“A,C”位置,衰减旋钮置于“1”,Y增益旋钮顺时针旋到底,X轴加上频率合适的扫描,使之能显示出所测交流电的2~3个完整周期的波形,当探测到等势点时,荧光屏上仍为直线;如偏离等势点,则显出微小的交流电波形。我们也可用高阻抗耳机(直流电阻800Ω或1500Ω)做平衡指示,人耳对1000Hz的声音听觉较灵敏且不觉刺耳,故实验以选择1000Hz的音频交流电源为好。当耳机两端接触到等势点时,几乎听不到声音;若偏离等势点,则声音明显变大。
图7 电场示意图
三、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
我们将各组等势点用光滑曲线连成等势线,再据此作出几条有代表性的电力线。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球形导体的电场如图3所示,模拟孤立带电小球(可近似看作点电荷)的电场如图7所示(此图为示意图,比例不正确。在电极的电势,半径时,各条等势线的半径实际为表1所列之值)。
表1 各条等势线的实际半径值
实验中除测量误差外,导电纸石墨层不均匀、盐水纸盐水层不均匀、电极与纸接触不良和压力不均匀等也都会造成误差,导致等势线形状畸变或不对称。实践发现,盐水纸的均匀性往往要比石墨纸好些。本实验对高中学生只应做定性要求,实验所得图形只要与理论大致相符,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