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工期长,涉及面广。施工条件较差,经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涉及到许多交叉学科的问题。工作量也相对较大。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此外,不同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差异较大,特别是在不同地区水利条件和需求不一致的情况下,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管理非常复杂。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建设;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必须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建设需要遵循生态平衡的要求,从生态学的角度建立一个可持续利用、良性循环的水利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对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1)影响能源。众所周知,水利水电以及太阳能等都是清洁能源,并且具备可再生的性质,因此,注重对水利水电的开发在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上会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对国家化石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对于资源紧缺的情况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进行补充,并且可以减少在环境中的排放量,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有一定的益处;(2)利于环保。水利水电工程处理基本的作用外,不能忽视的就是能够防洪抗灾。并且其发展也带动了各种关联产业的发展,例如养殖、旅游等产业。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上,相对于其他发电工程例如火力发电来说,其污染不得不说是极低的。
二、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是:(1)水利建设涉及多种工作。水利工程建设涉及项目范围广、工作量大、施工难度大、环境干扰大,因此施工过程需要涉及多种类型的工作。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类型的工作和工作程序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影响。如果发生事故,连锁效应常常会发生,这将导致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必须根据场地进行多次比较和重复论证。有效控制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施工过程,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2)水利建设过程中事故率较高。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复杂,难度大。经常需要进行岩石爆破、水下作业和高空作业。同时,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施工场地往往偏远,施工人员只能住在临时性建筑物内,抗灾能力较弱。在施工过程中,事故率远远高于其他建设项目。(3)水利建设难度大。由于工地的特殊性,水利工程一般位于河流上,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施工导流或围堰截流,这不仅是保证正常施工和施工质量的必要策略,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受到季节的极大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工期,精心安排工期,防止汛期和洪水的影响,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防洪问题。
三、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因素
1.施工对陆地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砂石料场开采,施工设施的布置,修扩建公路,修建临时及永久性建筑,施工场区及生活区的布置等施工环节。此外,施工噪声惊扰库周陆生动物,对其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坝基、围堰、截流等施工过程均向水中投入大量的砂石料,料场开采对植被的破坏使局部区域的水土流失加剧,使一部分泥沙进入河道;若弃渣场位置选择不当,遇暴雨或大洪水冲刷时,亦可能挟带大量泥沙入河,污染河流。
2.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原有的地貌形态和岩土体的天然结构,从而产生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如开采石料时,岩土剥离后会加速风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人工开挖基坑和高陡边坡时,岩土体会产生临空面和裂隙,可能造成滑动破坏。弃石乱堆乱放会引发泥石流,基坑排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
3.对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表现为:施工放炮,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在居民集中点用药量过大,炮声震动使部分民宅受损,正常生活受到干扰。生产废水未达标就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倾倒在营地周围,施工机修场地附近油迹斑斑,存放机械设备的地方随处可见油迹。部分施工营地周围废纸、烂塑料袋在树丛中乱挂乱飞,卫生状况堪忧。
四、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策略
1.完善有关法律,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应真正把加强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根本点和切入点,对严重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的水电建设项目,应该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查。对于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而言,业主不可能对工程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
2.因地制宜,确定适当的开发目标。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因此考虑社会稳定和保护耕地资源,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少、生态环境问题少的河流,可以100%地开发;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多、生态环境问题大的河流,可以放弃部分河段的开发或采取70%~80%开发率。对能源的开发,不可仅仅盯着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应该着眼长远,对整个生态系统负责。应按照“大水利”思路制定总体规划,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3.提高水利工程规划水平。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地面和地下水资源的控制、开发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安全、经济、高效。水利工程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各种治理和开发目标,按照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选择合理的工程规模,制定安全、经济、运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应首先做好被治理或开发河流流域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4.及时处理废渣。废渣在水利工程生态建设中的处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可以采取自然沉淀的方法来处理污水弃渣。同时,可以建造化粪池和简易厕所来接纳工程施工区域的污水,从而防止污水对河下游居民的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应考虑废渣堆放,使建设区原有景观在竣工后得以恢复;首先,应挖掘耕地表土耕作层,并挖掘表土。工程完工后,应适当保存耕作层,以覆盖土壤。
5.加强施工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已建或在建的水利工程,应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项目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环保标准。在该指标体系中,应明确相关监测人员和单位的责任,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相关负责人,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6.合理应用新的生态材料和技术并及时总结。随着生态水利工程理念的深入,生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在发展。例如生态膜袋,生态石笼、绿化硅、椰子纤维毯、植草砖等;闸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如钢坝闸最近出现,自动翻板闸,因为它的结构简单,外观简洁,逐渐扩大。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有其优点和缺点。在设计和工程设计中,应注意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在逐步应用,我们应不断总结应用的特点和优点和缺点这些材料和技术,便于今后的工程参考,技术的改进和推广。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参考文献:
[1]张雅,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策略.2017.
[2]刘东平.浅谈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措施.2018.
论文作者:师蒙,崔艳平,王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生态建设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