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大中型项目逐渐趋向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这种模式比起以往的工程模式具有更重要的位置,在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还有一些不足。本文针对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总承包模式;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
1导言
EPC总承包属于当下最为先进的承包方式之一,也是我国目前重点推行的总承包模式,该模式下由总承包商完成工程建设过程中从方案设计、设备和原材料采购、施工到交付的全过程总承包,通过专业的管理对设计、质量、进度、工期、成本进行全方位有效管控和综合协调,使整个工程可以合理有序的进行,达到预期建设目标,从而达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总承包商通过优秀的管理服务合理控制工程综合造价来获得收益。
2 国内EPC总承包模式现状分析
EPC总承包模式在国际上已经有较长的应用历史,并经过诸多项目的充分验证,是一种高效的工程建造承包模式。但在国内,该模式的推广使用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很多地区没有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的工程经验和工程环境,很多总承包企业也缺少EPC模式下的管理能力积累和经验储备,在工程勘察设计、综合协调管理和其它配套组织方面都有所欠缺,总承包商往往无法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工作体系,在岗位责任规划、工作程序制定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也没有及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3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管理目标
项目业主和第三方管理单位通过优秀、有针对性的工程管理手段,在设计决策、施工管控、质量验收等各阶段根据工程建设期望目标进行优化管理,从而做到既能实现EPC模式减轻管理压力、转移建设风险、优化工程效益的优点,又可以避免该模式的缺点;既要保证总承包商的工作积极性,又要保证业主建设意图的实现和工程建设投资的经济,是我们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管理目标。
4 目前国内EPC总承包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
4.1对EPC总承包模式的认知误区
当下国内有很大一部分建筑承包商并没有充分认识到EPC总承包模式具体性质的正确含义和正确管理方法。造成这一错误认知的原因主要是:整个工程中材料的采购、设计以及综合管理都是由总承包商自己负责的,总承包商因缺少相关管理经验往往仅用专业分割管理的方式来完成对下属项目部或分包商的管理,综合协调工作量非常大,而又缺乏综合管理手段,这就容易导致其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工序互相影响、变更调整和返工情况。
4.2 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和业主的利益出发点不同
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在市场经济下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目标是用最适合施工(但不一定是最优)的方案、最短的时间、利润最大化的材料等来赚取最多的利润。在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总承包方的各项采购、决策等行为均不可避免的受此影响。而项目建设单位的目标则是采用最优的建筑方案、最合适的材料、恰当的工期来建成最理想的工程。
由于各自责任和利益的出发点不同,在项目的设计方案、质量标准、施工方案、材料采购、施工进度等方面容易存在分歧,建设单位的期望不能得到有效实现、建设目标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4.3 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容易为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工程质量
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承担了工程建设过程中从方案设计、设备和原材料采购、施工到交付的全过程建设任务,拥有对方案、设备、材料等选择推荐采购的主动权。有时候,有些总承包商会为求利润最大化,采用最简单的方案或采购质量标准较低的设备、材料等,而忽视工程安全和质量。
5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方向
5.1加强设计决策阶段针对性管理
EPC总承包推进的节点一般从方案设计开始直到工程项目竣工交付。工程设计文件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指导文件,是进行全过程施工、管理的依据。设计阶段的管理,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决策方向,是工程建设综合效益能否全部实现的前提。EPC 模式下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为两部分,初步方案设计以及最终施工图设计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承包商投标阶段使用的是初步方案设计文件,中标后结合业主设计决策意见对初步方案设计文件分析修改进行最终施工图设计,形成施工图文件。设计决策阶段的管理,经过实际案例验证,使用目标分解衡量法效果较好。
5.2加强设备材料等采购管理控制
采购阶段在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采购的设备、材料、分包商的质量、性能、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实现,是工程质量效益实现的基础。如何使用合适的价格采购到最优的设备、材料和分包商,是采购管理的目标。该阶段管理方法推荐使用主材分类分段控制法,经案例实践,综合控制效果较好。
在项目施工图设计基本完成,总承包商施工图预算编制前,项目业主或第三方管理单位对项目施工图仔细审阅,对其中涉及到的主要设备材料(及专业分包商)以分类清单的形式:通用材料类,如幕墙、门窗、铝板、钢材、电线电缆等,该类材料市场价格较透明、质量稳定、通用性强,仅需确定主要性能参数和品牌范围;主要设备类,如:电梯、空调、水泵、锅炉、配电柜等,该部分设备不同品牌间性能差异加大,需要首先确定品牌范围和性能参数,不同品牌可能还会有不同档次的产品,还需要对档次定位有所约定;非通用材料类,如:墙地砖、地板、吊顶、石材、木门、灯具等,该部分材料市场价格较混乱、品牌和档次差异性大,需要对品牌、详细技术参数、颜色、油漆做法、材质做法等各方面进行明确,如大理石等市场没有统一标准或业主一时难以确定的材料必要时还需以暂估价形式进入预算编制。
在施工图预算编制完成后,业主或第三方管理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对照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列表对总承包商报送的施工图预算进行审核,主要审核:是否按照业主要求的品牌和技术参数计入;需要明确品牌中档次的,是否已标明;预算文件中材料价格是否与品牌和档次、市场价相适应;设备、材料质量标准是否符合建筑期望目标。该部分工作可以与预算审核同步进行,需要根据最终预算价是否超出控制价进行相应经济调整。
5.3对总承包商管理的优化管理
设计、采购阶段是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而施工过程是工程建筑质量的决定因素。施工过程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个环节如果安排不合理,就会出现问题。从勘察阶段到最后竣工验收阶段,施工管理一直贯穿始终,施工管理的绩效水平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本及质量。在EPC模式下,工程综合管理的责任方主要在总承包商,但若完全依赖于总承包商的管理水平,则会造成业主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失控。虽说若产生损失可以通过合同手段进行索赔,但也已偏离项目建设期望目标。通过业主或第三方项目管理单位的专业管理,督促总承包商的综合管理处于较好的绩效水平上,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是施工阶段管理的目标。
5.4重视风险管理
任何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会遇到风险,EPC模式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点是:业主可以通过该模式将大部分风险转给总承包商,由总承包商进行风险应对。而站在总承包商的角度,为了减少工程成本和风险,肯定要将相关风险进行转移。将决策风险和设计变更风险转移到业主方面是总承包商常用的策略。
因此,项目业主或第三方项目管理单位要充分重视EPC模式下的风险管理,在项目初期就应该制定专项风险应对方案,做好风险管理计划,制定合理的EPC总承包方案,既要做到相关风险不要被转移到业主方,又要为业主保留相关的决策权和确认权。风险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业主的工程建设投资效益。
通过建立良好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使生硬的工程管理关系得到润滑,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整合利用各企业优势资源,使各参建单位同心协力,共同朝工程建设期望目标努力。据多个实际案例经验,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第三方管理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基于自己的合同甲方优势,牵头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效果最好的,可以大幅降低内部风险,有效提高项目的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提高项目综合效益。
结束语
在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如何提高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要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有利于我们应用科学的方式对于具体施工项目的安全与质量进行保障,使项目工程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知明.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7):22.
[2]刘林曦.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的管理与发展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5):37-38.
[3]周瑜.探析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措施[J].珠江水运,2017(10):95-96.
论文作者:江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4
标签:总承包论文; 工程论文; 业主论文; 模式论文; 材料论文; 总承包商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