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_胡斌,刘建纯,周志宏,郭乐斌,陈简

湖南益阳市中心医院骨二科 益阳市 413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取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观察比较所有患者术前1天与术后1天、术后4周、术后12周的腿部、腰部疼痛评分(VAS)。结果:患者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4周、术后12周腿部平均VAS评分分别为(9.1±2.4)分、(6.3±1.8)分、(3.7±1.9)分、(1.8±0.6)分,腰部平均VAS评分分别为(8.3±2.1)分、(6.1±1.8)分、(3.1±1.4)分、(1.3±0.4)分,患者术后1天、4周、12周期间的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1天(P<0.05)。结论:利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期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技术;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其临床症状为患者的腰部、腿部及臀部疼痛。根据突出处的类型不同可以把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巨大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其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外侧椎孔压迫神经根部而产生的,发病原因及部位比较特殊,一旦确诊,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疗,否则疼痛会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日常生活,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因此,笔者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采取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后的近期临床疗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经核磁共振或CT等相关检查诊断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进行1月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者,并且病史大于等于3月者,②所有患者知情后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肺疾病或精神障碍者,②术前1天VAS评分小于等于6分者。其中女性为28例,男性为32例,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为(47.9±6.5)岁。

1.2 方法

手术前所有患者均采取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待患者心情平稳后侧卧于手术台上,使其背部暴露、髓核朝上、膝关节弯曲。使用X线确定椎间病变位置,在病变处中心线10至15厘米处标记为进针点,并向椎孔外缘穿刺,操作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对穿刺点皮下及关节处进行麻醉处理,在X线指引下采取18G针缓缓穿刺,到达小关节突出处时再插入21G针;待椎间造影后收回21G针,在椎孔后缘放入导丝,并按导丝方向收回18G针,切开皮肤,插入导管,除去病变处增生的骨质后放入工作管,使用孔镜系统除去退变的髓核。拨出工作管,对切口处进行缝扎、止血,术后均采取有效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并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进行康复锻炼等;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术后1天、术后4周、术后12周期间腿部、腰部的VAS评分。

1.3 评价指标

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腿部、腰部的疼痛程度,其中极度疼痛、无法忍受可评为7至10分,疼痛时间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等可评为4至6分,偶尔疼痛、可以正常工作可评为1至3分,无痛感则评为0分。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VAS评分为计数资料,采用数±标准差(??±S)表示,术前1天与术后1天、术后4周、术后12周结果数据对比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为(77.1±4.7)分钟,平均出血量为(11.9±1.6)毫升,手术期间未出现神经组织损伤(图1),研究期间出现的切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患者术前1天腿部平均VAS评分为(9.1±2.4)分、术后1天为(6.3±1.8)分、术后4周为(3.7±1.9)分、术后12周为(1.8±0.6)分,统计分析发现患者的腿部VAS评分在术后1天、4周、8周期间均显著少于术前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腰部平均VAS评分为(8.3±2.1)分、术后1天为(6.1±1.8)分、术后4周为(3.1±1.4)分、术后12周为(1.3±0.4)分,腰部VAS评分在术后1天、4周、8周期间均显著少于术前1天(P<0.05)。

图1 患者女性,37岁,左侧坐骨神经痛 a,b显示腰5骶1级外侧椎间盘突出,压迫左侧腰5神经跟、C 显示术中关节突,出行神经跟和被蓝染的椎间盘。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案,其主要措施包括:定期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推拿、定期对患者的椎间盘进行针灸及牵引等,此外还可以给予药物治疗[2]。传统的治疗方案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具有治疗周期长、治疗后易复发等缺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治疗方案难于满足患者的需求,临床上急需疗效确切、治疗周期短的治疗方案。

椎间孔镜技术是指利用环钻把患者的椎孔扩大,在影响、孔镜系统的配合下除去退变的髓核,使神经根部的压力减小,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3]。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手术切口一般为8毫米左右,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等优点[4]。通过此次研究结果可知,术后1天腰部平均VAS评分为(6.1±1.8)分、腿部VAS评分为(6.3±1.8)分,疼痛程度均少于术前1天(P<0.05),疗效确切,这是因为椎间孔镜技术可以直接除去退变的髓核组织,使患者的神经根部得到非常彻底的减压,并且术中采取了浸润麻醉技术,患者疼痛感较少,术后可以快速恢复[5]。同时患者术后12周的腿部、腰部VAS评分均要优于术前1天(P<0.05),近期效果稳定,因为椎间孔镜技术可以在镜下视野进行操作,且使用X线、显影剂等可以对病变处进行准确定位,不会损伤患者的正常组织,安全性高[6]。此外,研究期间少数患者出现的切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快速消失,进一步说明椎间孔镜技术对患者的创伤很小,术后恢复较快。

综上所述,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近期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谭健,李平元,欧军等.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4):417-420.

[2] 孙凤龙,章耀华,李强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2):75-78.

[3] 滑国田,袁志刚,赖茂文等.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1):53-55.

[4] 韩广,汤锋武,张赛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处理[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16(4):210-215.

[5] 左进步,余磊,黄凯等.靶向定位TH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1):869-872.

[6] 段婉茹,胡岳,齐腾飞等.经椎板间人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16(4):204-209.

论文作者:胡斌,刘建纯,周志宏,郭乐斌,陈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  ;  ;  ;  ;  ;  ;  ;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_胡斌,刘建纯,周志宏,郭乐斌,陈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