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演变分析_阿拉伯论文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演变分析_阿拉伯论文

试析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演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拉伯论文,民族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00)04-0112-05

阿拉伯民族主义(注:关于民族主义的涵义,近来学术界有了新的解释,许多学者认为,民族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和原则,也是运动与实践。长期以来,一些中外学者出于故意或疏漏,漠视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实践这一事实,带来对民族主义理解上的歧义。从历史上看,民族主义主要是一种运动。见马瑞映《民族主义:民族求存的庇护所》〔J 〕一文,载《世界民族》1998年第1期,第19页。 该文作者对民族主义的定义是:“民族主义是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借助于民族意识和宗教等追求民族独立、发展的一种思想体系和运动。”)是阿拉伯人民在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主张振兴阿拉伯民族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它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发展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及战后,影响到当代阿拉伯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存在简单化倾向,本文拟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作一全面分析,以期补苴罅漏,抛砖引玉。

一、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的出现和萌芽(20世纪之前)

阿拉伯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社会背景相当久远。阿拉伯民族主义是阿拉伯人意识发展的结果。“这一意识迸发在1400年前,在阿拉伯历史的进程中得到发展,并于现时代完成自我认识”,(注:参阅张国伟《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历史根源》〔J〕一文,载《阿拉伯世界》1990年第3期。)这就是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意识。 但它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则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帝国国势日衰,在西方列强包围、渗透、分割下日暮途穷,开始分崩离析,但帝国仍统治着幅员辽阔的阿拉伯地区。阿拉伯知识分子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开始揭露帝国的腐败,要求改革,探索振兴阿拉伯民族的道路。在贾马勒丁·阿富汗尼、穆罕默德·阿卜杜胡和穆罕默德·拉希德·里扎等人倡导早期伊斯兰复兴主义的同时,早期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出现,以反对奥斯曼帝国,要求改革为特点。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阿卜杜·拉赫曼·卡瓦基比(1848~1820年),其代表作《专制本性与奴役根源》和《城市之母》系统阐述了他的思想。他在书中深刻揭露了奥斯曼帝国的种种腐败现象,强调奥斯曼专制统治导致伊斯兰社会贫富悬殊;认为阿拉伯与伊斯兰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伊斯兰改革必须依靠阿拉伯人;号召建立阿拉伯帝国取代奥斯曼帝国。其核心是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阿拉伯国家。二是黎巴嫩人纳西夫·亚兹基(1800~1871年)及布特鲁斯·布斯塔尼(1819年~?)。他们提出“从信仰爱祖国”的口号,并于1848年在贝鲁特创办阿拉伯世界最早的文化社团“文化与科学协会”,提倡科学和自由,对宣传泛阿拉伯民族主义颇具感召力。他们的思想中包含了将统一阿拉伯与热爱具体的阿拉伯地区相联系的内容。1878年,贝鲁特出现阿拉伯地区第一个政治团体“贝鲁特协会”,它号召人民起来革命,反对奥斯曼统治。三是埃及人艾哈迈德·奥拉比,他于1879年创建阿拉伯地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祖国党”,号召埃及人民起来反对英法殖民主义,反对奥斯曼总督,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这一口号标志着早期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出现了新的涵义,即阿拉伯民族振兴必须首先从谋求阿拉伯具体地区的解放做起。在早期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的引导下,阿拉伯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奥斯曼统治,反抗开始入侵的英法殖民主义势力。

二、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与理论的形成(一战前后到二战前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1908~1909年青年土耳其党革命,推翻了苏丹哈米德二世的专制统治,恢复了1876年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府。它唤醒了帝国境内阿拉伯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意识,要求废除民族压迫,实现民族平等和改善政治经济地位的民族解放运动骤然兴起。青年土耳其党人掌权后,受教育的阿拉伯青年先后建立了许多民族主义组织, 如1909 年成立的“青年阿拉伯党”,1912年在开罗成立的“地方分权党”,1913年底成立的“盟约会社”(法赫德)、在巴黎成立的“阿拉伯祖国同盟”等组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前成立的许多民族主义组织猛烈地抨击青年土耳其党。由于阿拉伯人对把他们的土地卷入战争极为不满,一些阿拉伯民族主义领导人开始寻找脱离帝国而独立的途径,甚至不惜寻找外国的帮助。土耳其政府加入德奥一方作战,引起了英国对土耳其政策的变化。英国的战略要地多在阿拉伯省份。为了打败德国,瓦解奥斯曼帝国,保卫它在中东的巨大利益,英国便鼓动阿拉伯世界最大、最有势力的哈希姆家族(注:哈希姆家族是伊斯兰教祖穆罕默德的嫡系后裔,因此是伊斯兰教最尊贵的家族。他们是从伊斯兰教祖的女儿法蒂玛和他的丈夫阿里那里沿袭下来的。阿拉伯人对哈希姆家族怀着极大的尊重之情,把他们看作伊斯兰圣地的保护人。)的领袖、麦加的伊斯兰教长谢里夫·侯赛因起来反对奥斯曼帝国,配合英国的战略。为了报答哈希姆家族的合作,英国答应战争胜利后在奥斯曼境内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由侯赛因和他的儿子们担任领袖。侯赛因要求英国承认一个北以默西纳和埃达纳为界,东以波斯为界,南以印度洋为界,西以红海、地中海到默西纳为界的独立的阿拉伯王国(注:参阅国际关系研究所编《巴勒斯坦问题参考资料》〔M〕,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第3~ 4页。)。于是在1916年6月,侯赛因率领他的三个儿子阿里、 阿卜杜拉和费萨尔以及1万多名贝杜因人举行了起义, 从奥斯曼手中夺取了麦加和亚喀巴,其三子费萨尔的部队攻进了大马士革,解放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战争对英国人来说是胜利结束了,但诺言却未付诸实施。1920 年4月圣勒摩国际会议打破了他们实现独立的梦想。在这次会议上,英国取得了对巴勒斯坦、伊拉克和外约旦的委任统治权,法国取得了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民族主义者的迷梦被严酷的现实击得粉碎。然而,要求英法撤走,要求独立、统一的反殖反帝斗争在阿拉伯地区从20年代到40年代持续不断。这种爱国热情和要求独立统一的愿望首先在知识分子身上反映出来,形成了一股政治思潮,被西方称之为“泛阿拉伯主义”。这股思潮在20~30年代先以巴格达为中心,40年代,尤其是二战后以大马士革为中心。一批阿拉伯民族主义政治家,借鉴欧洲近代民族理论,结合阿拉伯人的处境和民族统一、自强的愿望,将它发展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

这一时期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费萨尔、萨·姆·沙乌卡特、阿卜杜·阿拉伊利、萨提·胡斯里等。首先,他们认为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一个政治实体,表现出强烈的阿拉伯民族意识,费萨尔在1919年讲到:“我们首先是阿拉伯人,其次才是穆斯林,我们在成为穆斯林之前就是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在成为先知前是一个阿拉伯人。”(注:S.G.Haim (ed) Arab Nationalism:an Anthology〔M〕,Calif.and Los Angeles,1976.第35—36页。 )作家阿卜杜·阿拉伊利借鉴欧洲近代民族的形成,从理论上强调阿拉伯民族的存在。1941年阿拉伊利论述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形成的几种因素,他把语言作为建立稳固民族大厦的支柱;认为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阿拉伯民族的气质;而世代相传的血缘纽带是强大的内聚力;历史是聚集民族感情的基石;习俗是阿拉伯民族的共同标志。(注:阿卜杜拉·阿拉伊利《阿拉伯民族的构成》〔M〕,S.G.Haim (ed) Arab Nationalism:an Anthology〔M〕,Calif.and Los Angeles,1976.第120页。)其次,这一时期阿拉伯民族的概念扩大了。作家法德尔·贾马里在1935年指出:“阿拉伯世界包括所有那些阿拉伯文化占绝对优势,大多数人讲阿拉伯语,伊斯兰教流行的国家。”(注:S.G.Haim (ed) Arab Nationalism:an Anthology〔M〕,Calif.and Los Angeles,1976.第49页。)萨提·胡斯里认为,埃及是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再次,强调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统一。萨提·胡斯里认为,民族高于一切,离开了阿拉伯民族整体,个人无自由可言。他指出:“统一意味着政治上的统一。”(注: S. G. Haim (ed) ArabNationalism:an Anthology〔M〕,Calif.and Los Angeles,1976.第149页。)

三、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二战前后到60年代中期)

二战后至五六十年代,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阿拉伯各国赢得了独立。苏联、东欧和中国革命的影响,为阿拉伯国家实施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因此,阿拉伯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及国家民族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主义思想体系。

1.阿弗拉克的复兴党及其理论

把阿拉伯民族主义现代化、组织化的人物是米歇尔·阿弗拉克。他出生在大马士革贫民区,1933年从法国留学回国后,同叙利亚共产党的一些负责人办《先锋》杂志, 并为《天天》报撰稿。 他的思想形成于1935年前后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当时他从传统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泛伊斯兰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法国的安德列·纪德和罗曼·罗兰等人的自由思想中吸取营养。1940年,在大马士革他提出建立“巴斯党”(BA’TH)。“巴斯”是阿拉伯语“复兴”的意思,在宗教上有复活的含义。他的座右铭是:“拯救阿拉伯民族是自己永恒的天职。”1941年他同比塔尔开始以“巴斯党”名义进行活动。1943年7月, 他在竟选声明中第一次把他领导的阿拉伯复兴运动组织称之为“阿拉伯复兴党”,把“统一阿拉伯民族,具有不朽的使命”作为党的口号。(注:参阅彭树智著《东方民族主义思潮》〔M〕,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364~365页。)

1947年4月4日至6日, 阿拉伯复兴党在大马士革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布阿拉伯复兴党成立。阿弗拉克被选为主席。在通过的党纲中,对宗教、阿拉伯统一、个人自由、妇女解放、社会主义问题作了规定,充分体现了该党的“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三大目标。(注:阿拉伯复兴党章程共45条。见前引S.G.Haim(ed) Arab Nationalism:an Anthology〔M〕,Calif.and Los Angeles,1976。第233~241页。)他把统一放在了第一位,强调阿拉伯人为统一民族,他们的祖国是不可分割的政治经济实体,而要实现统一就必须反对殖民主义。他把自由放在第二位,主张阿拉伯祖国必须从殖民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使阿拉伯人民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命运和财富,使个人自由同民族解放同步发展。他认为“社会主义”是“公正、合理的经济制度”(注:阿卜杜勒·马克立《当代阿拉伯政治文选》〔C〕邦景祖译,第34页。 转引上海社会科学院情报所编《当代亚非拉社会主义思潮》〔M〕,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第125~126页。)。在他看来,社会主义是躯体,而统一则是它的灵魂。所谓统一的具体蓝图是;建立阿拉伯联邦,这个联邦不但是世俗国家,而且是社会主义国家。

将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是阿弗拉克对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被后人称之为“阿拉伯社会主义”。作为阿拉伯复兴党的创始人,他曾于1929~1934年在巴黎求学期间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但作为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他主张反对本国贵族,更要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2.纳赛尔主义

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建立了埃及共和国。革命胜利后,纳赛尔继承了塔哈·侯赛因的埃及民族主义和萨提·胡斯里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理论,吸收了国际上的社会主义思潮,发展成为纳赛尔主义并付诸实践。

“7.23”革命后,纳赛尔撰写了《革命的哲学》一书,阐述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要点:一是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指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必须反对本国的反动政府,进行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暴君的政治革命。二是开展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指出阿拉伯民族主义“将致力于摧毁阿拉伯地区的外国势力”帮助每个阿拉伯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三是实现阿拉伯民族统一。强调“当每个阿拉伯国家处于分裂或孤立的时候,其后果只能成为帝国主义控制的国家,一旦它们团结起来,就将变得强大,能够反对任何侵略”;(注: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著《革命的哲学》〔M 〕, 张一民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第55页。)四是实现埃及在阿拉伯、非洲以及伊斯兰世界的领导作用。他在《革命的哲学》一书中把阿拉伯、非洲大陆和伊斯兰世界称为“三个圈子”,强调埃及必须紧密与之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活动不能不围绕着这些圈子进行,不能不竭尽全力在这些圈子里有所作为。”纳赛尔强调,历史使命确定埃及要在三个圈子里担任“光荣的英雄角色。”(注: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著《革命的哲学》〔M〕, 张一民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第44页。)

我国著名史学家彭树智教授认为,纳赛尔主义经过了三个发展层次,即埃及民族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和阿拉伯社会主义,并认为纳赛尔主义的三个层次是一个递进的发展过程。第一个层次的埃及民族主义是纳赛尔主义的原型和基础;第二个层次的阿拉伯主义是纳赛尔主义的扩大和延伸;第三个层次的阿拉伯社会主义是纳赛尔主义的深化和完成。(注:彭树智著《东方民族主义思潮》〔M〕,第427、431页。 )在实践中,纳赛尔正是按这三个步骤进行的。

1957年埃及民族民主革命大体实现了初步目标,在初步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后,纳赛尔的目光开始转向国外。1958年,埃及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标志着纳赛尔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实践方面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转变为以“实现阿拉伯统一”为主要内容。他还试图在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推行“统一”计划。1961年9月,埃、叙统一破裂, 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尝试也遭失败。这表明阿拉伯民族主义力量在“统一”、“联合”的口号下都把自身的利益,把本国本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都企图使自己处于主导地位,最后不是破裂就是名存实亡。埃、叙合并的失败,证明在政治领域,国家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证明不承认阿拉伯各国的主权现实,强行与他国“统一”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1962年“阿联”全国人民力量代表大会通过的《全国行动宪章》指出:“阿拉伯统一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形式和许多阶段来达到最后目标。”(注:彭树智著《东方民族主义思潮》〔M〕,第430页。)这表明纳赛尔总结了经验教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纳赛尔说,阿拉伯民族主义政策就是“不结盟、积极中立和消灭(帝国主义)势力范围,不左不右,实现联合团结,不搞分裂。”(注:彭树智著《东方民族主义思潮》〔M〕,第430页。)1961年9 月,纳赛尔同铁托、尼赫鲁等人发起了不结盟运动。这时,纳赛尔所倡导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在对外方面的重心由推行“阿拉伯统一”转向在第三世界推行“不结盟主义”。

1962年5月,纳赛尔提出了阿拉伯社会主义, 作为深化埃及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理论。从此,纳赛尔开始了他的阿拉伯社会主义的理论阐述和具体实践。1967年“6.5”战争中埃及战败, 纳赛尔的声望有所下降。他于1970年去世。但纳赛尔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和社会发展模式在阿拉伯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阿拉伯政党遵循纳赛尔主义,希望走纳赛尔的道路来振兴国家。

3.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泛阿拉伯主义

叙利亚和伊拉克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盛行的国家。复兴党创建于叙利亚,流行于伊拉克。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先后成为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中心。

1947年4月阿弗拉克在叙利亚成立了阿拉伯复兴党后,1952 年又与泛阿拉伯主义议员阿克拉姆·胡拉尼于1950年创立的阿拉伯社会党合并,正式取名阿拉伯复兴社会党,60年代初,复兴党已经发展成为叙利亚的一个庞大的党组织。复兴党的活动范围是整个阿拉伯世界。所以在它成立后,不断向外发展,先后在伊拉克、黎巴嫩、约旦建立了支部。该党的纲领是“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60年代,复兴党相继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夺取政权,成为阿拉伯世界仅有的两个复兴党执政的国家。

从1968年7 月开始执政的伊拉克复兴党政府一直坚持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主张。党的领导人,特别是萨达姆·侯赛因就是狂热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他们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理论进行了充实和发展,并在实践中付诸努力。1979年6月, 伊拉克总统贝克尔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巴格达签署《政治宣言》宣布成立“两地区政治统一指挥委员会”,实现党政、司法、国防、军事指挥、经济、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的统一决策。1980年2月8日,在纪念复兴党1963年首次夺权的大会上,新任总统刚8 个月的萨达姆发表了著名的《民族宣言》,提出了关于发展阿拉伯国家间关系的八项原则(注:《阿拉伯民族宣言》8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1.拒绝任何外国军队和外国基地在阿拉伯地区的存在;2.禁止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使用武力反对另一个阿拉伯国家,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阿拉伯国家间可能发生的争端;3.第二条原则同样适用于阿拉伯国家的邻国;4.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反对任何一个外国侵犯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的主权;5.恪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6.坚持完全中立和不结盟;7.阿拉伯国家间应建立积极的、发展的经济关系;8.伊拉克准备对每一个阿拉伯国家和遵守这一宣言的任何方面遵守这一宣言。)。执政后的萨达姆一直高举泛阿拉伯主义大旗而在中东乃至世界倍受瞩目。

早期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提出的、复兴党领导集团继承并发展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理论主要有以下主要内容:一是民族高于国家。这是复兴党创始人阿弗拉克最早提出来的观点,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基石。萨达姆认为,在阿拉伯世界存在着“各国自身利益和阿拉伯利益”两个范畴,而“民族责任感高于一切个人和地区的利益”。二是复兴阿拉伯。基于古代阿拉伯历史辉煌所产生的民族优越感和对复兴这种辉煌的强烈渴望,复兴阿拉伯成为泛阿拉伯主义的重要内涵。三是阿拉伯统一。统一阿拉伯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几代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梦寐以求的目标。萨达姆时代,复兴党领导集团意识到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并非易事,转而把这一理想定为长远的终极目标,采取局部统一向全面统一的渐进方针加以实现。此外,还强调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与外部世界和平共处;阿拉伯世界一致对外;并认为经济合作和均贫富是阿拉伯统一的基石。(注:参阅王昉著《巴比伦战车伊拉克》〔M〕,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第75~78页。)

复兴党领导集团所倡导的泛阿拉伯主义涉及国家建设、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等重要内容。它倡导的独立自主、反对大国干涉阿拉伯内部事务,主张加强阿拉伯国家的团结,要求发展民族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追求社会平等,坚决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这些都代表了阿拉伯人民的根本意志,因而是积极和进步的。但是复兴党的泛阿拉伯主义也存在着重大弊端。首先,在阿拉伯世界主权国家已成现实的情况下,它所倡导的阿拉伯统一有明显的超现实性,即使是平等协商式的“统一”也很难行得通,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合并”计划均告失败即是证明。从理论上说它也存在一个重大弊端,即过分强调“阿拉伯利益”而忽视各阿拉伯国家的利益和主权,模糊了国与国之间正当的利益界限。如伊拉克把自己作为阿拉伯利益的代表者,事实上把伊拉克置于其他阿拉伯国家之上,这违背了“相互尊重主权”这一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实践中极易导致践踏他国主权的“强制统一”。日后,萨达姆正是犯了这一方面的错误,发动了两次海湾战争。其次,复兴党所倡导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主张“民族高于国家”这种观点,在二战前各个阿拉伯国家尚未独立的情况下,有其存在的客观合理性,对于指导阿拉伯民族各个分支加强团结,共同开展反对西方统治的斗争,有其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二战后阿拉伯独立国家纷纷建立,国家主权现实已被确定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民族高于国家”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就明显违逆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它极易导致对其他阿拉伯国家主权的漠视。伊拉克复兴党领导集团正是这样。在他们的头脑中,国家主权意识相对淡薄,充满对“阿拉伯统一”的虚幻渴望。这种心态导致对国家利益空间的超现实界定,为侵略扩张欲望的滋生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综上所述,阿拉伯民族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在内容上,从反对奥斯曼帝国的腐败统治,要求民族平等,发展到帝国后期要求自治和独立。在英国委任统治期间,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提出了反对殖民主义,要求独立、统一、振兴阿拉伯民族的思想。二战后随着阿拉伯国家逐步走向独立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阿拉伯民族主义理论在继承了历史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吸收了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和西方的平等、自由等思想,最典型的是纳赛尔主义和阿弗拉克的复兴党理论。阿拉伯社会主义虽然是由阿弗拉克提出的,但把它付诸实践的是纳赛尔,所以纳赛尔的影响远远大于阿弗拉克。此后,由纳赛尔主义派生出名目繁多的阿拉伯社会主义流派,其中较著名的有以伊拉克和叙利亚两国复兴党倡导的阿拉伯社会主义、利比亚卡扎菲的“世界第三理论”以及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的“自管社会主义”等。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期是阿拉伯社会主义思潮的全盛时期,70年代中、后期伊斯兰复兴运动崛起,阿拉伯社会主义开始走下坡路。但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仍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上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有人称之为伊斯兰民族主义。他们要求用伊斯兰教来振兴阿拉伯民族。

从形式上来看,阿拉伯民族主义经历了一个从政治民族主义向经济、文化民族主义演变的过程。政治上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虽然在目前处于低潮,但它并没有消亡。它的经济和文化层面,或称之为经济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仍很活跃,并以强劲的势头向前发展。自二战后“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成立以来,阿拉伯国家相继成立了经济理事会、阿拉伯劳工组织、阿拉伯经济与社会发展基金组织、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阿拉伯工业发展中心和阿拉伯农业发展组织等机构。80年代初,海湾6国还成立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目前, 在政治上取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是国家民族主义,因为国家民族主义符合当今阿拉伯国家的现实。展望未来,随着阿拉伯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一体化的潮流势不可挡,经济上的一体化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体化,所以阿拉伯民族主义组织“阿盟”将会和欧盟、东盟一样,成为一个政治经济集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阿拉伯民族主义还远未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收稿日期〕1999-11-02

标签:;  ;  ;  ;  ;  ;  ;  ;  ;  ;  ;  ;  ;  ;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演变分析_阿拉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