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防涝设计探究论文_周红珊

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防涝设计探究论文_周红珊

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舟山有限公司 浙江舟山 316000

摘要:农业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过程中,要充分采取有效设计方案,从农田水利工程的抗旱防涝方面入手,以提高工程项目的实用性。

关键词:抗旱防涝;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前言:抗旱防涝设计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给农田带来经济效益的方面更是不容忽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要以合理科学的规划理念为出发点,还要在不影响生态平衡和当地城市建设改革的趋势中完善自我改革,进行自我突破。但是,在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涝的设计中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逐渐的成为了限制农田生态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1水利工程规划中抗旱防涝设计的重要作用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抗旱防涝设计能够有效遏制因农田长时间不降雨造成的农田干旱和长时间降雨造成的农田被雨水淹没等引起的自然灾害。它能够有效的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旱涝灾害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都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在旱涝严重的年份很有可能会导致农作物收成的减少,甚至会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死亡,给农业的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制约效果。同时,抗旱防涝也会影响到我国粮食的供应程度,五谷丰登的农业收成会在刺激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保障人们能够正常的生活,而常年的旱涝影响则会造成粮食的价格上升,人们对粮食产物的要求供不应求,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抗旱防涝设计虽然是我国一直以来主要关注的问题,在进行抗旱防涝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也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由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暂时还没有占据世界顶尖的位置,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抗旱防涝设计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2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抗旱防涝的主要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抗旱防涝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保障水利工程正常发挥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许多的综合因素,并通过施工前收集的考查数据和基本情况进行设计,并在施工的过程中将重点问题进行施工保护,从而保障在进行抗旱防涝时可以稳定、安全、有效地正常施工。此外,农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涝设计的规划也要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不能只考虑到进行水利工程的农田地段,还要考虑到施工范围的附近水域和地区,要将影响到周边地区的因素考虑到设计当中,保障在进行抗旱防涝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稳定发展。

2.1重要性原则

旱涝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前景,对农田的产量和百姓们的生活质量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并且很有可能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对实现农田生态建设环保的理念产生巨大的冲突。往往制约农业生产的旱涝影响和产生旱涝的程度有关,越严重的旱涝越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农业损失。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规划的抗旱防涝设计时,要具有重要性的原则,根据不同地点产生的旱涝影响程度划分出不同的旱涝等级,采取轻重缓急,远近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对于旱涝灾害多发或者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应该进行重点的抗旱防涝水利工程设计规划。而且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强有力的设计规划,还要结合历史和未来的特性,制定出更为长久和稳定的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一次性施工的原则。

2.2地域性原则

抗旱防涝的水利工程通常情况下都会根据地域性制定出不同的原则,比如防洪防涝的地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洪水泛滥导致的自然灾害。因此,在进行抗旱防涝的工程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地域性原则的因素,将其合理的运用在抗旱防涝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提高当地地域环境的使用价值,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不论是抗旱还是防涝,都会与水资源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因为我国水资源的具体分布较为复杂,区域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可在抗旱防涝的设计中,对低流量水域的区域加强水域的统筹管理,合理利用开发水资源;对于水资源较多的地区,则进行有效控制的方式,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建立堤坝等有效建筑措施。

2.3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原则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当中,水利工程建设措施都需要占据较多的土地,对工程投资的程度相对较大;但是非工程的措施则不需要投入过大就能够降低旱涝对农田产生的影响,成为抗旱防涝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抗旱防涝的工程设计中,应该注重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力度,并将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相结合,优化抗旱防涝的设计规划。

2.4全面性原则

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抗旱防涝经验,并逐渐掌握了特定区域内的旱涝变化规律,从而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抗旱防涝方法。因此,在实际的抗旱防涝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抗旱防涝的全面性出发,遵守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将整体性与局部结合原则融入进去进行宏观调控。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按照全面性的原则进行抗旱防涝设计,因为水利工程的实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农田附近区域的正常运转。比如,农田水利工程附近的交通道路、城镇建筑、居民生活等,都很有可能会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只有确保这些问题,才能保证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纠纷问题。同时,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也要考虑到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地施工,在保障水利工程能够做到抗旱防涝的同时,还不能影响到该地区人们的生活。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纠纷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平和心态,以最和谐的方式解决这些纠纷问题,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抗旱防涝设计策略

3.1规划设计要点

1取水工程。常见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方式为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对灌溉泵站进行规划时主要依据:水源勘查情况、灌溉区地形状态、自然条件分布、社会经济整体现状、生态综合环境状况等,并综合已有水利工程的相关设施应用情况,对其功能、效益进行研判,充分了解能源供应链、分析交通运输详情等。在此类综合因素基础上,以自然区进行相似特点区域划分并考量行政区分布,合理划分灌水区,随后进行综合选址定站,布置泵站及周边建筑物,科学布置渠系等。2灌溉工程。进行灌溉工程修建时,要注意对其渠道进行科学分级,通常利用U型结构、弧形底、梯形结构等,对渠道涉级构建。灌溉站向下第一渠道一般为支渠,以田块一侧进行沿线布置,并联合机耕路形成“一渠一路”;支渠分水处便是斗渠,以田块某端或中间位置进行布置,使其略高于田块高程;可直接向农田灌水的为农渠,其主要间隔保持在200m~300m的间距范围内。3田间排水工程。结合田间灌溉系统进行田间排水系统的修建与布置,在不同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对田间排水系统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工作任务也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施工详情制定合理的施工布置方案。在进行田间排水时,要综合利用暗管、排水明沟等方式修建排水工程,以水量计算对地下暗管的管径确定。4配套建筑物改造工程。在进行建筑物改造时,要根据水泥机耕路情况进行防渗渠道的修建,并对周边沿线的配套建筑进行优化与改造。如进行及时排水,尤其是针对穿越丰产沟的机耕路或渠道修建路圆涵、跨渠桥,对穿越河道的机耕路修建耕桥或对穿越河道的渠道及时修剪渡槽等。

3.2制定抗旱防涝的标准

进行抗旱防涝的设计前,需要对当地的地域进行实践性的考查,在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后,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标准。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并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将实际情况和抗旱防涝的原则相结合,对抗旱防涝的地区进行划分,并就当地旱涝的情况进行数分析和相关的评价。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抗旱防涝的过程中十分的重要,所以抗旱防涝措施的标准应该从综合分析的角度考虑,在迎合政策和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出真正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防治标准。

3.3构建抗旱防涝体系

构建抗旱防涝体系的首要条件就是需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前进行统筹因素的考虑。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的因素并不相同,存在着一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因此,这要求相关部门在进行设计时考虑到水利工程规划的总体因素,并就此做出调整和分析,完善农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涝的规划设计,实现抗旱防涝规划设计的最大化利用率,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发展。

3.4环评与综合效益的评价

水利工程的洪涝防治综合评价,可大大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水平,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率及影响程度。当前影响防洪防涝工程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在工程建设中,移民安置问题、垃圾处置问题等,需要根据环境评价,综合利用评价标准对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环境敏感因子评价工程实际环境影响,进而实现最大程度的控制并减少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除此之外,可利用洪涝防治效果增加年均收益,以历史数据为依据进行综合计算分析,对洪涝治理措施带来的经济收效进行准核算。

3.5编写报告

防洪防涝规划报告主要包括流域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水文与洪水资料分析,历史洪灾分析,防洪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工程建设及投资、移民安置等内容。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建设有效的降低了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也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从这一点上来说防洪防涝的工程是真正造福于民的伟大工程。从令一方面防洪防涝的建设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之中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有时建立防水防涝的工程时对地形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移动该区域内的部分居民,因为在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给这些居民带来影响,如何安置这一部分居民,是建造防洪防涝工程之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建设水利工程有时会改变原有河流的走向和基本形态,这样就会影响水中的生物的生存。水流形态的改变会影响水中生物的生活基本状态,一些生物不适应水形态的改变而死亡,这样就影响了该水域中生态系统的变化。

4防洪防涝的规划目标

在部分低洼的区域或者距离江湖较近的位置,这些位置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非常大,对于这些区域,应该提前结合区域的总体特点进行防洪防涝的规划设计。规划的内容应该包含本次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和防洪措施的部署等。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从三个类别进行防洪防涝的合理规划,流域规划就是以江河流域为范围,从长远角度规划防洪防涝;河段规划就是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区段进行规划;区域规划就是将一定区域内进行规划。验证防洪防涝的规划是否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就是要结合该区域或者流域内部具体的防洪防涝的目标,如满足规划的目标即为合理的设计方案。运用合理的规划设计有效地规避洪涝灾害,就能减少我国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经济损失,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结束语:抗旱防涝设计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能够给农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使人们更了解建设水利工程的实际意义,清晰抗旱防洪的真正能力。因此,科学合理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抗旱防涝的设计已经逐渐融入到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成为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元素,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因地制宜的因素,将当地实际情况和自然环境等因素考虑进去,促进当地的农业发展,为抗旱防涝设计的未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易诚.水利工程规划中的抗旱防涝设计分析[J].珠江水运,2016(14):53-54.

[2]姜雨.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防涝设计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31):74.

[3]姜树斌.试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抗旱防涝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7):195.

[4]尹锐.简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防涝设计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2):182.

论文作者:周红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防涝设计探究论文_周红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