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资中县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12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在不借助其他固定工具的情况下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将我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80例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将观察组40例新生儿采取改良敷贴固定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对照组40例新生儿采取一般敷贴固定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比较两组患儿敷贴卷边的情况,穿刺部位红肿的发生率及穿刺部位压疮的发生率, 两组敷贴下的非正常拔管率和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敷贴卷边情况,非正常拔管率和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敷贴固定法优于普通敷贴固定法,能防止敷贴卷边和延长敷贴的更换时间,减少非正常拔管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节约医疗成本。我科于2015年1月应用改良敷贴固定法对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改良敷贴固定法;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39-02
Improved sticking fixed metho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onatal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Xu Min,Wang Yonghong.Neijiang Zizh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Neijiang, 641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onatal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transparent sticking with the tools of other fixed without the b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ixed method.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October 2015 8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fusion of neona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observation group 40 newborns to improve sticking to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fixed, fixed method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40 cases of neonatal take general sticking the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fixed fixed method.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sticking edg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uncture redness and puncture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under the two set of patches of abnormal decannulation rate and the indwelling time. Results Two groups of sticking edge cases, abnormal decannulation rate and the indwelling time comparis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odified sticking fixation method is superior to the ordinary apply fixed method, can prevent sticking edge and extended patches of replacement time, reduce the abnormal decannulation rate, extend the needle indwelling time, saving the cost of health care. In January 2015, our department improved sticking fixed method for neonatal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fixed, achieved good effect, now report as follows.
【Key words】Improved sticking fixed method;The newborn;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Application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80例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日龄1天到28天,穿刺血管选择:上肢静脉选用手背静脉、,下肢静脉选大隐静脉。将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日龄1天至28天,疾病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腹泻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日龄1天至28天,疾病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2组患儿穿刺均由新生儿科穿刺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按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封管均使用0.9% NS 2ml正压脉冲式封管。2组在年龄、性别、诊断、病情、皮肤情况、营养状况、血管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统一使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競玛BD 24G留置针;山东东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贴可舒”医用愈肤膜(规格6cmx7cm)进行留置针无张力粘贴;上海卫生材料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无纺胶布包绕穿刺部位环形固定2圈。
1.2.1对照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先将“贴可舒”透明敷料上的标签先固定留置针针眼处[1],然后将透明敷贴粘贴于留置针上,再用医用无纺胶布包绕穿刺部位敷贴缠绕2圈。贴好留置针使用标识。
1.2.2观察组:操作前敷贴裁剪准备:敷贴“水平二分法裁剪”(适用于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处的静脉留置针固定):使用山东东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贴可舒”透明敷料6cmx7cm。水平方向对折敷贴的宽边(宽6cm),用灭菌后的剪刀沿折痕从左往右剪一道1.5cm的剪切口,敷贴的右侧则从右到左沿折痕也剪一道1.5cm的剪切口。纵向对折敷贴的长边(长7cm,并使对折的敷贴开口向右),沿敷贴对称轴的底边1cm的位置和对称轴上0.5cm的位置连接,斜剪使减去的区域呈一个边长1cm的等边三角形。打开对折的敷贴,敷贴底部中线部位可见“△”型槽(用以固定留置针针座尾部),备用。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先将“贴可舒”透明敷料上的标签先固定留置针针眼处,然后将“水平二分法”裁剪后的敷贴采用无张力粘贴法贴于留置针上,“△”型槽覆盖在Y型软管座上,操作者的用手部轻压敷贴,使敷贴与患儿的皮肤紧密贴合。留置针针尾的隔离塞部位用胶布交叉粘贴于敷贴上,以避免针座尾部的压疮发生,最后用无纺胶布沿穿刺部位环形固定2圈。贴好留置针使用标识。并对患儿的敷贴使用进行观察追踪并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均密切观察患儿的敷贴卷边时间、敷贴的更换时间,穿刺处局部皮肤情况,针梗处有无压疮,留置针使用时间。
参照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要求:
(1)敷料的更换:
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2)导管的拔除:
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均不超过72小时。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定性结果给出例数及发生率,组间发生率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留置时间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观察结果见表1~表4。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按《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均不超过3天。试验两组患儿敷贴使用时间均不超过3天。观察组3日内发生敷贴卷边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敷贴粘贴固定的非正常拔管率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更长。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80例不同的留置针固定方法进行比较,观察组3日内敷贴卷边率、非正常拔管率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更长。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NICU因其特定的管理模式:无家属陪护。疾病及环境的改变,易导致新生儿躁动不安,使穿刺部位肢体活动度增加,局部皮肤汗液分泌增加,增加了敷贴固定的难度。患儿留置针容易脱出,可能与患儿躁动不配合有关,因而应在固定上下功夫,以延长留置时间[2]。目前市场上缺乏新生儿专用的无菌透明敷贴,改良后的敷贴固定方法针对以上因素,在固定技术和针对新生儿这个个性化群体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考虑,对原有的敷贴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
首先怎样才能让敷贴更好地与新生儿皮肤紧密贴合?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同理:敷贴的粘力相同,当用灭菌剪刀将敷贴剪切成更小块时,使固定点分散,接触面积越小,敷贴的粘附能力就越强。不会像整张敷贴使用中遇到的尴尬:一侧卷边,新生儿活动后,就将影响其余三条边的固定能力,从而导致敷贴的松动或脱落。新生儿四肢活动度大,剪切后紧密贴合的敷贴,不会受新生儿的四肢活动影响而出现针眼处的敷贴松动及敷贴四周卷边。该固定方法通过力学原理很好的解决了新生儿四肢活动度大,所导致的敷贴固定不牢,固定时间短,活动后敷贴易卷边的难题。
针梗处敷贴粘贴不当引起的压疮是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引发压疮产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新生儿无法用语言进行描述,增加了护士判断的风险。敷贴底部的“△”型槽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针梗和皮肤直接接触导致的压疮。
其次,敷贴剪切后,良好的透气功能减少了局部汗液的形成与积聚,减少了因汗液对敷贴粘附力削弱的影响,有效预防了敷贴卷边的过早发生。
许燕等研究结果表明,静脉炎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换药方式、封管次数及抗生素使用无关[3]。新生儿在住院期间,根据病情需要,会接受沐浴、擦浴等一系列基础护理,沐浴后污染的水很容易沿着卷边的敷贴,浸入留置针针眼处,若未及时消毒更换污染的卷边的敷贴,很易导致穿刺部位的红肿、化脓、静脉炎的发生。为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新生儿的输液安全,护士在发现敷贴发生松动及污染后,就得立即更换,反复的敷贴更换,增加了留置针意外脱管、移位及卷曲的风险,加大了医疗成本的支出,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若敷贴固定不牢,需要增加医用无纺胶布的使用,胶布包绕过多,影响新生儿穿刺处皮肤透气,易引起过敏性皮炎,增加患儿的痛苦。同时不利于护士观察。
4.小结
改良后的敷贴固定方法不受患儿的四肢活动的影响,能有效的减少无纺胶布的过度使用,减少对患儿穿刺部位的束缚、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利于护士观察患儿留置针使用情况,能有效避免留置针的意外脱管,减少留置针使用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延长留置针保留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邓文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2种固定方法的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8.282.
[2]经霁,阎秀兰,郭瑛.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更换时间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46-47.
[3]许燕,赵燕伟.头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2):3-5.
论文作者:徐敏,王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时间论文; 部位论文; 胶布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