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角下的中小学管理新政(二)--学校管理欣赏_教师评价论文

“看”视角下的中小学管理新政(二)--学校管理欣赏_教师评价论文

从“旁观”的角度“热议”中小学管理的“新政”(下)——学校管理见闻“赏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新政论文,见闻论文,学校管理论文,热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见闻之六:作业管理新思维——套餐式作业卡、三维批改符号、累积式作业评价表及作业协调员

新乡某小学在作业布置、批改、评价等方面有许多新招。

套餐式作业卡:学校强行规定语文、数学星期天作业要实行“套餐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业成绩、思维类型和学习潜力为学生提供与之能力相匹配的三类“套餐”——基础餐、提高餐、营养餐,让学生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内“就餐”,同时作业最大量(包括学生答题占用的页面)不准超过16开纸一页。这样逼迫教师不得不“下题海”对习题反复筛选、优化,实现了布置作业从以往追求数量到现在追求质量的转轨,达到了让教师从布置作业到进行作业设计的“质变”。另外“作业卡”的推出,节省了学生大量抄题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做作业的有效时间,避免了许多无效劳动。

校内数学作业的批改首创了三维批改法:第一维度——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在中高年级尝试用画“正”字的方法,变等级符号为统计符号,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统计评价。也就是说,全对的作业记“正”;有错的作业根据情况少记笔画,当学生把错题订正完毕后,可以把“正”字中缺少笔画补充完整。订正作业格式也颇有新意:要先进行错因分析,再订正错误,最后再找一道同一类型的习题进行巩固。第二维度——对学生作业的思考过程、解题策略的评价。根据学生的习题解答的过程,对学生的解题策略、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在“正”字的右下角,用“★”“△”来反映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表示思维有创意,但没有完全做对,或方法正确但不简便;“★”表示思维方法独特,有创意。第三维度——对学生作业态度的评价。小学数学中常见较差作业态度有:字迹潦草,作业不规范;贪玩,作业拖拉;偷懒,应付了事,少写作业步骤等。因此,在作业评价时,还要从书写情况、所用时间以及专心的程度等方面衡量学生作业态度的认真与否。在“正”字的左上角用“↑”“↓”表示作业书写是否工整,格式是否符合要求,作业是否认真。

笔者在该校调研时,发现了又一新的评价形式——累积式作业评价。它是依据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采取在小学生作业首页加盖小红花、五角星、小红旗、小奖杯印章,使之组成日、周、月、期连环评价。具体操作方法是:对学生作业,每天优秀的可以加盖一朵小红花印章,称之为日评价;教师可以依据班级实际,规定每周获得若干次小红花可以加盖一颗小五角星,称之为周评价;每周获得几颗小星可以加盖一面小红旗印章,称之为月评价;每月获得几面小红旗可以加盖一枚小奖杯印章称之为期评价。更为可喜的是,有的教师还对学生周、月作业进行比较,加盖保持奖、进步奖,有的还对日、周、月作业有创新的,分别加盖创新奖。另外,笔者发现教师在学生作业首页粘贴小学生十分喜爱的系列卡通人物画来代替上述办法,也深受学生欢迎。

班级作业协调员:因学科教师之间缺少必要沟通,难免不会出现各科布置的作业累积总量某天过多过少、“旱涝不均”的现象。为了保持作业量基本平衡,该校设立了班级作业协调员岗位,其职责是:与学科教师通报作业信息,反馈学生呼声,协调班级日作业量,避免学生做作业忙闲不均的现象。

理念赏析

该校扣准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软肋”:作业一刀切,潜能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教师布置作业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总认为做比不做强,多做比少做强。多数教师缺乏作业科学设计的意识,很少评价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是否理解隐含在作业中的解题技能,更少评价在作业中的思考过程、解题策略。

该校更可贵的是开出了“套餐式作业卡、三维批改符法、累积式作业评价表及作业协调员”四剂对症下药的“药方”。

我们知道教师对小学生作业评价,有采取百分制的、等级制的,还有采取等级加评语制的,但有一个弊端:只是对学生进行日评价,缺少周、月、期的连环评价,解决不了学生做作业的长久兴趣,起不了累积激励效应,也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笔者觉得,这种日、周、月、期连环评价,达到了评价层层递进、步步强化的目的,利于学生良好写作业习惯的养成,实现了由点到线、线到面的立体强化效果。

见闻之七:纵横向结合加过程增值来评价教师教学成绩

济源的一所初中在考评教师教学成绩时,采取了纵横向结合加过程增值——新十率考评法,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管理中的许多棘手问题。

这种考评体系与传统的考评体系相比有哪些区别呢?在具体实施中又是如何操作呢?

传统考评教学成绩指标主要有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而他们研究出的考评教学成绩特有指标主要有动态及格率、动态优秀率、平均分发展率、有效率、增长率。

传统及格率、优秀率的计算方法分别是:及格率=本班60分以上的人数/全班学生数;优秀率=本班80分以上的人数/全班学生数(注:规定的及格线为60分,优秀线为80分)。

动态及格率、动态优秀率的计算方法是:

动态及格率=本班在全年级中名次排在前80%以上的人数/全班学生数;动态优秀率=本班在全年级中名次排在前25%以上的人数/全班学生数(注:及格线、优秀线是动态的,每次考试名次排在年级前80%、25%的最后一名学生的分数就是及格线、优秀线;规定年级多少学生及格、优秀的比例是学校自己划定的)。

另外学科及格、优秀有效率的计算方法是:学科及格有效率=本学科与全科及格重合的人数/该学科及格的人数;学科优秀有效率=本学科与全科优秀重合的人数/该学科优秀的人数。

如果将某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后统计得出的一定范围内(全镇或全年级)的同一级部、同一学科的群体平均成绩确定为参照点,那么某一班级某一学科的平均成绩与群体平均成绩的比值则定名为“平均分发展率”,平均分发展率差就是同一个班科在本次教学质量检测中所测得的平均分发展率和前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所测得的平均分发展率之差。他们就用这个差值作为其中的一个指标来估算教师教学效能的净增值。

同样道理,前后两次动态及格率、动态优秀率、学科及格有效率、学科优秀有效率之差就分别是动态及格率的增长率、动态优秀率的增长率、学科优秀有效率的增长率、学科及格有效率的增长率。

他们采取本次考试五个指标——动态及格率、动态优秀率、平均分发展率、学科及格有效率、学科优秀有效率再加上与上次考试比较所得的五个指标——动态及格率的增长率、动态优秀率的增长率、平均分发展率差、学科优秀有效率的增长率、学科及格有效率的增长率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算总计分的方法来考评教师教学成绩的。其中后五项指标所占权重远远大于前三项。

理念赏析

首先,采用动态及格率、动态优秀率就巧妙解决了考评中的一个尴尬问题,如:如果由于试题的原因,假如出现了两个平行班同一学科的及格率均为100%、优秀率均为0,按传统的考评方法就很难公平分出优劣来。但采取动态及格率、动态优秀率这种评估方法,就避免了这个问题。

其次,采用学科及格、优秀有效率这两个指标,就避免了教师“各扫门前雪”、各自为战带来的不互相沟通、合作的现象,同时也避免了人为造成的学生偏科、教师互相争时间的问题。

再次,设立过程增值相关指标来评价教师教学成绩,体现了认同差异、以发展的标尺评价教师的原则,解决了分班时各班起点不同的问题,使每一个教师真正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点燃了每个教师教学的激情。

最后,纵横向相结合评价体系的特点是:纵向评价解决的是提高的问题,横向评价解决的是发展的问题;纵向考查绝对发展增量,横向考查相对发展增量。

总之,这种立体的评价体系,以其特有的合理性、相对的公平性以及较强的操作性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认可。可以说,受增值评价思想启发的该方法的积极价值就在于它能够真正转化成一种激活教师工作内源,促进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争取更好的助推师生和学校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有益于学校整体教学效益的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该评价体系在计算机帮助下,运算并不复杂。同时需要提醒读者的是该评价体系过于繁琐,可根据学段、考试的性质进行增删。

见闻之八:与学生家长有关的四项创意

(一)校门口办起家长读书社

每到放学时分,接孩子的家长就会拥堵在校门口,这已经成为城市一景。鉴于很多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接孩子来得很早、又无事可做,只能站在校门口聊天打发时间的现实,山东济南某小学在校门口办起家长读书社,让等待接孩子的家长利用这段时间读书充电。他们的做法是:学校把图书室的部分报纸、书刊拿到读书社,供家长和社区居民阅读,还购置了50多个红马扎让家长们休息、读书使用。同时读书社坚持每天上午和下午学生放学前向家长、社区居民免费开放。

(二)让学生乐意请家长到校

学生最厌烦的是叫家长到校,家长最头疼、最害怕的也是接到班主任、教师的电话或孩子捎口信“请”自己到校。家长的普遍心理是“请”自己到学校准没有好事:要么孩子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要么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这样家长自认为被教师叫到学校很没面子,于是父母常为此事推来推去。

开封某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变换了一种思维模式,变请差生家长到校为请优秀学生家长到校;变学生害怕请家长到校为学生乐意、盼望请家长到校。他们的做法是,凡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生: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中为班级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学校表彰的;学习成绩有较大进步的;思想表现有明显好转的;被评为校级十星级文明学生的……班主任都要亲自填写学校特意印制的精美的邀请卡,邀请卡上的主要内容一是向家长报喜,祝贺孩子的进步,并感谢家长配合学校、班级工作;二是诚恳邀请3~5名学生家长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为本班学生讲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行业知识、社会实践知识。班主任填写完毕、学校加盖公章后,由学生亲自带给家长。学生看到邀请卡的兴奋劲甭提了!一家人围绕邀请卡话题有说不完的话,家庭其乐融融。这些家长全身心投入所开讲座的准备上,班里的孩子们听家长开设的讲座比听教师上学科课程还投入。这些为家长争得面子的孩子,成为了同伴羡慕的对象。许多孩子私下也发誓,我要改变自己,我也要为家长赢得一张邀请卡,让家长在我班也风光风光!试想这样请家长到校,学生既乐意又盼望,家长面子上又有光,同时又为本班学生举办了各种讲座,填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真是一箭三雕呀!

(三)轮流召开班级家长会

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有下列一些弊端:追求轰动效应,形式大于内容;因班额较大,讲共性的多,谈个性的少。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不能很好围绕每个孩子的个性问题,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因家长工作性质的原因,定期召开家长会时,经常有家长因无法请假而缺席。

针对上述情况,郑州某校推出了轮流召开班级家长会的新举措,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先确定家长会的主题,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协助下,在一周范围内以每次不多于十人形式分数次召开。家长可根据自己工作性质,与班主任协商参加家长会的时间。学生家长普遍反映:一是方便了家长;二是因能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一对一的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因而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了全方位的认识;三是从班主任、任课教师那里得到的有用的信息增加了,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分工、协作更加默契了。

(四)举办学生、家长辩论会

为了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消除家长与孩子之间代际的鸿沟,让学生和家长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同时为了让孩子们能和家长平等地坐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新乡某校举办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第一场:学生代表是正方,家长代表是反方。正方的观点是:家长不理解我们孩子。第二场:家长代表是正方,学生代表是反方。正方的观点是:子女不理解父母。辩论会主席由校长亲自担任,特邀社区居委会委员、管工委成员、高校教育心理学专家组成评委。双方在台上各有3名经过海选产生的辩论员作为主辩手,同时允许台下双方观众也可以辅助辩手的身份参与辩论。刚开始双方情绪激动、火药味十足,唇枪舌剑、毫不留情,都有不置对方于死地不罢休气势。慢慢的双方气消了,愁眉舒展了,语言平和了,再加上评委们的精彩点评,将辩论赛推向了高潮。事后,父母与子女达成了共识:父母与孩子都不容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生活中难免不会产生误会。今后要做到互相理解,即子女理解父母,父母也要理解子女。

理念赏析

纵观与学生家长有关的上述四项创意,转变观念、改变心智模式是多么重要。

校门口办起家长读书社,一方面是盘活了学校阅读资源,提高了学校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校树立了对自己的客户——家长服务的意识、培训的意识。学校不妨视野再开阔一些,牵头定期举办读书心得、育儿教子经验交流活动,借机引导家长喜欢读书学习,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环境。

让学生乐意请家长到校的创意是反其道而行之,变传统的动不动请差生的家长到校为定期通过学生邀请优秀学生家长到校开讲座。不但家长群体这个庞大的教育资源被学校利用了,而且倡导了“请谁的家长到校谁光荣”的舆论氛围,同时形成了一个“学生想叫家长到校,家长也愿意到学校来”的环境场。

轮流召开班级家长会的创意,是学校的一种换位思考,使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从传统的服从与被服从、命令与执行的关系上升到了双方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家校关系。同时也是家长会从原来过于追求形式走向了现在追求效果的高境界。

围绕父母与孩子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举办学生、家长辩论会的创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尝试,极有推广价值。该创意为父母与孩子搭建了一个互说心里话的平等对话的平台,同时也让一些不善言语的父母与孩子,借助集体的力量、舆论的氛围,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更为可喜的是在双方争辩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在事实面前都学会了换位思考,各自谅解、理解了对方。

标签:;  ;  ;  ;  

“看”视角下的中小学管理新政(二)--学校管理欣赏_教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