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妇幼保健院 急诊科 4140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急诊小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接收的急诊静脉滴注患儿72例,根据患儿入院单号、双号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而心理评分及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急诊小儿静脉滴注期间,应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其有助于改善患儿心理情绪,促进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的提高。
关键词:心理护理;小儿静脉滴注;急诊
儿科疾病治疗期间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静脉滴注,患儿疾病治疗期间,通常伴有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进而影响了治疗工作[1]。所以,急诊患儿静脉滴注期间,强化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安慰患儿,则需要强化心理护理,以此确保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急诊静脉滴注患儿行心理护理的效果,详情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接收的急诊静脉滴注患儿72例纳入至本次试验中,以患儿入院单号、双号为依据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6例,对照组中,男患与女患数量比为20:16,年龄1岁-11岁,均值(5.62±2.74)岁;其中,13例感冒,12例肠胃炎,5例支气管炎,6例结膜炎;研究组中,男患与女患数量比为19:17,年龄2岁-10岁,均值(5.68±2.71)岁,其中,12例感冒,11例肠胃炎,6例支气管炎,7例结膜炎;组间基础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饮食护理:给予患者营养饮食方案,增强患儿自身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以便改善患儿预后效果;严禁患儿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给予患儿容易消化食物;环境护理:为患儿创建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避免感染现象的发生;作息习惯护理:告知患儿家属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便恢复患儿身体;临床护理:静脉滴注治疗期间,帮助患儿选取合适体位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合理固定静脉滴注位置。研究组则接受心理护理:①预压干预:因为患者心智尚不完善,而心理较为脆弱,一旦护理人员声音过大或者情绪激动均很容易对患儿情绪造成影响,所以,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尽量采用融合语言,正确指导患儿,尽量消除其不良情绪;②行为护理:肢体接触同样是人类沟通的另一种方式,肢体接触能够给予患儿有关信息。通过情头的护理方式,对患儿切身感受进行全面考虑。利用肢体语言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进而减轻患儿静脉滴注引发的疼痛;③强化放松训练:静脉滴注治疗期间,有些患儿存在紧张情绪,所以需要护理人员以患儿实际状况开展放松练习。给予患儿“多表扬、多安慰”等鼓励方式。仔细照顾患儿,针对患儿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此外,护理人员需要与患儿开展各项小游戏,以便达到最理想状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穿刺成功率呕吐发生率及心理评分等。护理满意度[2]:总分值100分:①总分值于80-100分表示十分满意;②分值于60-79分代表较为满意;③总分值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较为满意+十分满意)/总例数=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试验中的计数资料(%)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组间对比检验值P<0.05则代表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穿刺成功率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及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而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均存在意义(P<0.05),结果见下表1:
表1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穿刺成功率[n(%)]
2.2 比较两组心理评分
研究组心理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详情如下表2:
表2 对比两组心理评分(,分)
3 讨论
临床急诊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静脉滴注,该方法能够及早给药[3]。但是,静脉滴注应激原较强。就静脉滴注患儿来讲,静脉滴注期间,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使得患儿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的负面情绪,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呕吐、恶心等,使得患儿家属更加不满意护理工作,最终引发护患纠纷。所以,强化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整体护理效果的提高。对于护理人员来讲,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技术和知识,工作期间,采取轻柔的动作,给予患儿充足的耐心、爱心和关心,以减轻患儿心理压力[4]。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患儿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其干预面对疾病的治疗,进而改善其疼痛,确保治疗的正常进行。此外,讲解患儿感兴趣的内容,吸引患儿注意力,使其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经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穿刺成功率及呕吐发生率分别是91.67%、91.67%和5.56%,对照组分别是69.44%、72.22%和22.22%,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理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效果较常规护理效果更优,其有助于患儿家属更加满足护理人员工作。
总而言之,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急诊小儿静脉滴注中,有助于降低呕吐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及穿刺成功率的提高,改善患儿心理压力,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华敏.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 当代医学,2016,22(36):260-261.
[2] 肖云. 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作用分析[J]. 医药前沿,2016,6(21):308-309.
[3] 郭春燕,陈小燕. 小儿急诊科引入心理干预模式对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6,45(6):633-635.
[4] 谢靖.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评估[J]. 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9):2332-2334.
论文作者:陈卓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心理论文; 滴注论文; 急诊论文; 统计学论文; 满意度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