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的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马素香,翟祥娟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25000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糖尿病科治疗的5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智能各项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2h PG)、空腹血糖(FBC)、糖化血红蛋白(GHb A1)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控制血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针对性护理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1]。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为患者视网膜反复出血,对患者的视力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者可能导致失明,因此需要更加合理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规避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针对性护理受到众多患者的支持,对疾病康复有一定积极作用,本文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糖尿病科进行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研究获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29例。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56.63±1.93)岁;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40~76岁,平均(56.18±1.7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入选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②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③年龄在40-80岁。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肝脏、心脏、肾脏等器官疾病;②有精神、意识障碍或者痴呆患者;③语言、视听能力障碍;④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不能正常随访者;⑤临床资料不全者;⑥不配合临床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基础护理、环境支持、饮食和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①根据患者的实际工作经历、家庭结构以及文化程度等信息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干扰,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低落、焦虑等负面情绪,当伴随严重的视力受损情况时,会出现血压急剧增高现象,同时血糖也会有较大波动,导致眼底出血加重,护士应在充分掌握患者的基础信息和病情后,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调节好患者的不良情绪,另外,护士应与患者家属及时交流,指导家属多加关注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使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②由于患者对疾病没有相关的知识铺垫,不了解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宣教,悉心讲解糖尿病长期不治疗会产生的危害、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治疗用药的意义、疾病的预后发展等,使患者了解并认识糖尿病,做好自我护理、自我保健,制定并实施糖尿病饮食方案,有效控制血糖,学习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治疗信心,避免发生一系列并发症;③适当的运动对患者控制血糖有较大的帮助,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患者共同制定详细的日常生活计划,包括有日常饮食的摄入、基本运动项目、日常运动量等,并根据病情的发展情况,开展社交活动和随诊,使患者通过病友之间的交流减轻恐惧感、增强治疗疾病的自信心。

1.3观察指标/疗效判定[2]

记录研究对象的调查问卷,观察其生活质量,包括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智能4个方面,每项满分1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餐后2h血糖(2h PG)、空腹血糖(FBC)、糖化血红蛋白(GHb A1)各项血糖指标,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根据SSP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 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智能各项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2.2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2h PG、FBC、GHb A1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3]。糖尿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多食、多饮、消瘦,2型糖尿病患者还可见疲乏无力、肥胖。现阶段,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般为药物治疗(长期控制糖尿病、降低血脂、控制血压等)、光凝治疗、冷凝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然而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所升高,容易并发血管微循环病变出现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其中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当中最重要的表现即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患者表现为特异性的眼底病变,视网膜毛细血管有出血斑点、黄斑水肿、硬性渗出、动脉瘤、棉绒般、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等,广泛性的缺血会引发视网膜前出血、视盘或视网膜新生血管、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患者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4]。有研究表明[5],有效控制血糖可以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智能各项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常规护理方法虽然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但是效果不佳,而针对性护理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及时疏导患者因疾病与治疗而产生的一系列不良情绪,营造良好的糖尿病治疗氛围,帮助患者制定详细的生活计划等,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2h PG、FBC、GHb A1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常规护理方式通过给予患者基础护理、饮食和用药指导等,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糖,但是效果不甚明显,而在此基础上,对糖尿病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血糖水平的调节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自主护理,按时按量用药等,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预防血管微循环病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护理中有明显优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加大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崔文萍,王明霞.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16,3(17):101-102.

[2]兆欣.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252-252.

[3]朱洁.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6):165-166.

[4]刘娟,王爱云,杨振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探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173-174.

[5]周卫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要点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8):224-225.

论文作者:马素香,翟祥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的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马素香,翟祥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