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话语的元语用选择与交互主体性构建
姜 晖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行为,由不同的话语形式表征。礼貌话语的使用不是为了传递信息,而是源于对信息传递方式和语用行为实现方式的关注,是说话人在不同程度的元语用意识调控下,根据一定的社会规约、认知语境、听话人的认知期待等因素,反思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而作出的元语用选择和实施的元语用行为。作为元语用层面的礼貌话语选择凸显了交际主体的交互主体性意识,说话人从听话人的角度出发,通过管理面子与形象、关注交际主体间的情感与中心地位、构建主体间的平等关系与共知基础以及在互动交流中实现交际目标等表现形式,来实现交互主体性构建。
关键词: 礼貌话语;元语用选择;元语用意识;交互主体性构建
一、引言
礼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二语习得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学者们从语用、认知、哲学、心理以及社会文化等角度考察和研究礼貌现象和礼貌话语。然而,对于礼貌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礼貌的属性问题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它是社会语用问题,社会文化问题还是认知问题?还是社交-认知交互的现象?(冉永平 2002:388)。事实上,无论礼貌属于何种问题,具有何种属性,我们对于礼貌的研究都离不开语言的表征,我们所看到的礼貌现象大多数都是由语言表征出来的言语行为,对于礼貌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语言使用的研究。研究者们基于表层的多样语言表达,运用不同的视角从某一层面来研究礼貌现象,如面子、真诚性、得体性、规范性、人际关系等。这些所观察到的语言表征只是礼貌的表层现象,也就是说,无论何种形式的礼貌表征都是礼貌概念的变体,是具体语境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现象。在表层的背后,蕴含着对于礼貌话语表达的深层理解。因此,有必要从本体人出发,采取全方位的社会文化和认知角度,考察礼貌的表征与说话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涉及礼貌话语的本质和说话人选择礼貌话语的意图。礼貌话语的选择是为了语用层面的信息传递,还是为了元语用层面的信息传递方式?礼貌话语的选择如何影响交际主体之间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礼貌的表征与交际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
自动包药机串联自动核对机调剂模式在我院中心药房的建立与应用 ……………………………………… 顾 君等(15):2135
二、礼貌的相关研究
人类存在本身就意味着互动交流的存在。为了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尽可能地避免冲突和矛盾,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们会更加关注言语交际中礼貌话语和礼貌策略的运用。在过去40 余年中,礼貌研究经历了三个比较明显的研究范式转变阶段(Culpeper 2011;Grainger 2011)。第一波礼貌研究是以Brown & Levinson(1978)为代表提出的面子理论和Leech(1983)的礼貌原则,奠定了礼貌研究的基础。依据面子理论,礼貌主要出于满足人们的面子需要,说话人采用一定的礼貌策略来缓和与降低对听话人的威胁程度,是社会模范人(model person)在交际互动中实施的一种理性的合作行为。面子理论关于礼貌的基本观点是强调礼貌的功能性特征或策略性特征(冉永平 2002)。但礼貌并不仅仅是面子问题,礼貌策略有时也并不礼貌(Watts 2003;Haugh 2015),如在朋友之间使用过于客气的礼貌用语反而显得不礼貌。第二波礼貌研究试图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研究(Watts 2003;Spencer-Oatey 2005,2008;Locher 2006),以 Spencer-Oatey(2008)提出的关系管理理论为代表。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即面子管理、社会权利与义务管理、交往目的管理,对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处理不当都会构成关系威胁行为( rapport-threatening behavior)。关系管理理论重视交际双方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听话人的评价,预示着礼貌研究的关系转向。陈新仁(2018)也指出礼貌概念需要拓展,并非仅仅指礼貌用语,也涉及到人际关系的维护。第三波礼貌研究是关系转向的发展,以Kádár & Haugh(2013)提出的礼貌实践观(social practice)为代表。他们认为礼貌是一种评价性的社会实践行为。与关系管理理论不同,礼貌实践观认为礼貌并非特定语言形式或行为的固有属性,而是与具体交际语境中听话人的评价相关,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特征和价值观念。礼貌实践观明确提出道德秩序(moral order)是礼貌识别和评价的根本依据,是礼貌研究的核心内容;礼貌就是认知期待、社会期待、规约和规范,也就是道德秩序(Kádár & Haugh 2013:27)。谢朝群、林大津(2007:34)曾指出礼貌是个人结合语言形式、语境、意图、情感等诸多复杂因素作出评价的结果,评价是语言礼貌的核心。从礼貌研究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礼貌的研究从最初的个体面子研究发展到现在的人际关系、社会实践、道德秩序的维护,经历了社会关系和实践的社会文化互动过程,注重交际双方在礼貌行为生成和评价中的作用。
其实,无论从何种角度来探讨礼貌及其表达方式,都是在探讨作为主体的人、语言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对礼貌的研究就是对人的研究,就是对语言的研究。礼貌作为一种概念,是抽象和静态的,以规约和惯习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当我们用语言来表达礼貌概念,礼貌就变成了用语言来表征的表层语言现象。陈实(2014)认为礼貌是抽象层面和具体层面的统一体,从抽象层面来看,礼貌是一种理念,是脱离主体和语境的人的生存方式之一,是礼貌话语的目的;从具体层面来看,礼貌是指在具体交际语境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带着各自交际主体的意向和信念,共同建立的礼貌语言与语境相协调的过程。虽然语言形式本身与礼貌或不礼貌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直接联系,但语言形式却是引导听话人对其作出礼貌或者不礼貌行为评价的显性语言标记。所以对语言选择内在机制的考察既是对日常生活交际中礼貌语言的思考,同时也是从礼貌的本质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
关于“话语”,复旦大学教授范晓认为:“话语是由两个互相依存的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话语内容,也就是言语表达的思想内容;另一部分是话语形式,也就是言语者借以表达思想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语言。”[3]3这样看来,“话语”不仅是一种交流和传播的“中介”,还是一种“语言和思想的结合体”[3]4。“话语权”即“话语”与“权”。“权”不仅是指“权利”,也指“权力”。换言之,话语权既是一种表征资格与利益的“话语的权利”,也是一种象征权威与力量的“话语的权力”。据此,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也应包含两个方面,它既可被理解为作为权利的“话语权”,同时也是象征权力的“话语权”。
三、礼貌话语的元语用选择与交互主体性
(一)元语用意识与礼貌话语的元语用选择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离不开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双方的努力,但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选择语言,而是在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下选择和使用语言,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Verschueren(2000)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说话人在作出语言选择之前,会根据自己的交际意图和语境选择恰当的策略和话语形式,并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进行协商和调整,这个过程发生在说话人进行语言选择之前,是在大脑中完成的,因此属于意识和认知范畴的活动,Verschueren 称之为“元语用意识”。元语用意识来自于说话人的主体意识,其包括认知、意图、情感、态度等。说话人在表达最初意图时是个体的认知行为,但在交际开始时,就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和规约以及听话人的认知期待等,这就涉及对听话人的面子、形象和共知等的关注与思考。这种受到社会文化条件等因素制约的意图就是对于意图的反思,是对语用意图呈现方式的反思,体现说话人不同层次和程度的元语用意识。
交际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情感上的彼此关照。人们在交往中,希望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而且通常希望自己是交际的中心。因此在语言选择上,说话人在表达话语意图的同时,就会有意识地选择元语用礼貌话语来修正和管理自己的意图表征形式,目的是考虑对方的情感反应,突出对方在交际中的中心地位,如例(2):
矿区内的岩石露头多为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白云岩,上泥盆统锡矿山组的白云质灰岩,下石炭统孟公坳组的灰岩,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细粒石英砂岩、细砂岩,上泥盆统佘田桥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岩浆岩、蚀变岩(如矽卡岩)等。
交互主体间的平等关系涉及人的生存本质。在主体间性视域下,自我主体和对象主体的平等会话以集体主体的形式存在,彼此之间是平等、尊重的和谐关系(王强2018)。平等性主要体现在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背景知识、知识结构和所期待信息的预测。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说话人应时刻具有听众意识,从听话人的角度出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组织信息,这是对听话人应有的礼貌行为,是把听话人作为平等的交流者看待。这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可通过元语用层面礼貌话语的选择来实现。说话人通过“我想说的是”“第一、第二……”等交际主体标记语、语篇连接词向对方传递清晰的信息,降低听话人对信息处理的难度;通过选择“大家知道”“众所周知”“You know”“不言而喻”等元语用话语来表明对听话人认知知识水平的预测,同时也表达对听话人的礼貌和尊重,即认为听话人和说话人处于平等的知识储备状态。书面语篇的参与者虽然不在现场,但是作者的心中应具有读者意识,时刻将读者的需求和情感与语言选择联系在一起,把读者看作是平等的交流对象,如例(3):
(二)交互主体性特征
语言作为表征人类行为的符号系统,与具体的语境相联系,既突出交际主体的意向性,又是社会成员之间关系和情感沟通的手段。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对听话人面子、情感和形象的关注,就产生了交互主体性。礼貌话语产生于交际主体,同时又内化于人的交际过程,是交际双方主体沟通与建构的结果。Kádár & Haugh(2013)指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人通过礼貌话语来阐述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体现自我意识和情感,突出礼貌主体性特征,也就是礼貌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当我们为了达到与听话人之间的共识和协调一致而阐释和理解其想法、情感、思想和信念时,就会意识到应从对自我的关注转移到对听话人的立场、面子和情感等方面的关注,来体现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平等与互动关系。可见,礼貌包含了交互主体性的概念。
浮动压头是球头在球窝里转动,起到在一定角度旋转的作用,我公司在这个技术上申请了发明专利,并且一直在使用。旋转角度不需要太大,设计的调整范围是夹角30°内,只需要稍微有点转动就能调整到位。
四、礼貌话语的交互主体性构建
从以上对交互主体性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交互主体性主要体现的是交际双方平等与互动的关系。礼貌本身是一种自我反思行为,关注如何理解和阐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与评价。作为元语用层面的礼貌话语的选择凸显了交际主体的听话人意识,即从听话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彼此的平等互动关系。本文将通过管理面子与形象、关注交际主体间的情感与中心地位、构建主体间的平等关系与共知基础以及在互动中实现交际目标四个方面来论述元语用层面礼貌话语的交互主体性构建。因为礼貌现象存在于各种交际类型,本文所选取的语料包括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如科研论文、媒体话语等。
(一)管理面子与形象
面子与形象管理是交互主体性的重要特征,也是礼貌研究的出发点。Traugott 认为:
例(1)引自《非你莫属》节目,主持人在评论求职者的身体缺陷之前,用了称谓语“一凡啊”直接称呼求职者,突出了求职者的中心地位,并且通过元语用礼貌免责声明语“我说一句特别不该说的话”来缓和自己对求职者面子和形象构成的威胁,因为接下来要提到的身体残疾是对求职者面子的损伤。免责声明语具有程式性特征,一般用在批评、指责等表达不礼貌的行为之前,既照顾到了听话人的情感和面子,同时也保护了说话人的面子和形象,避免别人误以为其说话粗鲁和不礼貌。主持人的“我这个话可能对很多同学不公平”也是对自己之前评论的解释,因为电视观众中可能有很多在校大学生,之前的话语会对这些大学生的面子构成威胁,认为他们不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不努力。通过元语用礼貌话语和模糊限制语“可能”的使用,主持人可以避免自己论点的武断,保护了自己和其他在校大学生的面子,维护了自己和他人的社会形象。这类礼貌语言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规约性和程式性特征。这种选择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理性是指选择者的心理意向状态,是想表达对求职者的赞扬和敬佩,而感性包含选择者内在的情感因素。因此,在选择礼貌话语时,关注听话人的情感和面子等心理因素和社会形象凸显了元语用意识。
面子是每个人都很关注的社会形象和价值,Spencer-Oatey(2008)认为面子可分为素质面子和社会身份面子,前者关涉个人的素养和能力,后者与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相关。说话人在言语表达时,会采用礼貌话语来维护和管理彼此的形象和面子,如例(1):
(1)主持人:一凡啊,我说一句特别不该说的话 ,正是因为一凡的身体原因,行动不方便,她才比今天很多可以自由奔跑的同龄大学生、 同专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和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我这个话可能对很多同学不公平 ,但是真的是因为她不能那么自由那么灵活……(《非你莫属》 2013年5月12日)
交互主体性指的是说/写者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听/读者“自我”的关注,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即关注听/读者对命题内容的态度;但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意义上,即关注听/读者的“面子”或“形象需要”。(转引自吴福祥 2004:22)
(二)关注交际主体间的情感与中心地位
Kádár & Haugh(2013)曾在关于礼貌实践观的研究中指出,语言使用的元语用视角对于礼貌研究同样重要。礼貌行为本身是带有自反性特征的,是“你认为别人会怎么看你”。两位研究者认为,人们在理解礼貌时体现出四个方面的元语用意识:元语言意识、元交际意识、元认知意识和元语篇意识。礼貌话语的选择就是说话人在不同程度的元语用意识调控下反思自己言语行为的结果,这种元语用意识表现就是礼貌话语产生的机制。说话人的反思意识会在语用层面留下语言痕迹,既有显性的表达形式,也有隐性的结构选择。
(2)(语境:此例是引自电视剧《美好生活》的一个片段,胡小光和梁晓慧去办结婚证,印泥没有了,工作人员说去隔壁借一个。梁晓慧不同意,说隔壁是办离婚的。)胡小光:章不一样,印泥一样。
例(2)中,工作人员在前半句中已经把自己的话语意图表达清楚了,结婚证的章是唯一的,不可能把离婚证的章盖到结婚证上。至此,工作人员的话语意图已经完成,但在后半句加上一个反义疑问句目的是把关注点从信息本身转到对听话人情感的关注上,照顾到一对新人的情感感受,使气氛更加轻松,突出新人的中心地位。在交际中,人们都想突出自己的中心地位,工作人员从新人的角度出发去看待这件事,通过使用反义疑问句“要不然你们也不同意,是不是?”,既表达了对听话人的共情,又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达到了礼貌的效果。此外,工作人员在选择人称代词时,从“我”到“你们”表明了情感上的移动,通过移情达到共鸣,强化了工作人员和新人之间的关系,弥补了之前因为没有印泥的不愉快,此时话语的交互主体性就得以凸显了。
民政局工作人员:我 也不能把别人的章盖到你们 结婚证上,要不然你们也不同意 ,是不是 ?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代代天脊人时刻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集聚企业竞争实力,夯实企业发展根基,为祖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构建主体间的平等关系与共知基础
Leech(1983)也曾从元语用的角度来讨论礼貌。礼貌话语表征关系和评价的同时,也生成社会意义和人际意义,即 Leech(1983:111)所说的元隐含(meta-implicature),它是关于“隐含的隐含”,不是对于信息本身的隐含理解,而是对于信息表达方式的隐含理解。从这个角度看,礼貌话语的产生源于对言语交际中信息传递方式和语用行为实现方式的关注,而不是源于信息传递本身。因此,礼貌话语的表达是语言元层面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元语用选择话语。礼貌话语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元语用现象,是带有自反性质的语言表达和行为表征,说话人根据交际需要来组织、监控和调节言语活动的生成和发展,以此建构交互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交互主体性构建,这也是交际主体之间使用礼貌话语的元语用意图。
(3)我们知道 ,Leech(1983)在讨论交际中语言形式的有效使用时,把语用原则分为了人际修辞(interpersonal rhetorical)和语篇修辞(textual rhetorical),其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就属于人际修辞,作用于交际中的人际关系。(冉永平 2002:389)
Benveniste(1971)认为,交互主体性涉及主体之间的共现和交互关系,体现了主体之间、主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Traugott(2003:128)也指出,交互主体性是交际者关注对方“自我”的明晰表达,而且这种关注不仅是关注对方对所说内容的可能态度,更多的是社会意义上的关注,即关注与社会立场和身份相关的听/读者的“面子”或“形象需要”。交互主体性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话语意义动态形成的过程,它源于社会实践,体现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认同、理解与关注。语言是交互主体性的表征形式,礼貌话语作为话语表达的一种具体形式,在言语交际中对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表征出不同层面的元语用意识,目的是使交际双方对言语行为和社会意义达成共识,实现主体间的互动、共同理解和评价。礼貌话语就是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的统一体,是交互主体性构建的语言手段和资源。
(2)以安全保障水平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率进行状态划分,运用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对施工项目的计划安全保障水平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精度和项目安全管理的科学性。
例(3)选自冉永平(2002)的一篇论文,作者用“我们知道”表明自己的读者意识,把读者看作学术社团中与自己具有平等关系的成员,赋予他们参与互动和讨论的权利。“我们知道”凸显了作者对读者背景知识储备的尊重,预期读者具有这方面的知识,表达了愿与读者共建平等和共知基础的愿望,有利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在互动交流中实现交际目标
人类交际的本质是互动和对话,交际者之间均处在程度不同的对话关系中,交际目标在对话和互动中协商构建。Spencer-Oatey(2008)认为,交互目标的实现是影响人际和谐的第三个要素。人们在互动交流中,彼此都有实现交际目标的愿望和期待,都会在交际过程中与对方合作协商完成交际目标,实现交互主体性。为了实现交际目标,交际双方都会使用一些显性的礼貌话语标记来促进交际目标的实现。如例(4):
(4)问:据报道 ,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学生近期用中文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习主席给他们回了信。请问 习主席为什么给他们回信?回信具有怎样的意义?
40例患者随访时间6~96个月,总生存期6.9~9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7.80个月;40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87.50%,3年生存率为64.00%。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3.30%;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00%;Ⅲ期5年生存率为40.00%;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0。11例患者未达到满意减瘤,3年生存率为25.0%,29例满意减瘤患者3年生存率为60.3%。
答:大家应该从新闻中已经看到了 ,习近平主席近日复信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学生,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的友谊作出贡献。
据我所知 ,习近平主席给外国学生回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充分说明习主席对中外人文领域交流合作的高度重视。此次,习主席收到了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40 多名学生用中文写的信,信中问到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习主席在复信中回答了有关他工作、 生活情况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在中文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并欢迎他们有机会来中国看看。
据我了解 ,写这封信的美国高中生绝大部分没有来过中国,以前也没有接触过中文。经过一个学期的中文学习后,他们对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用中文给习主席写信,致以美国高中生的诚挚问候。我们对美国青年一代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对中国的朴素友好感情感到高兴。
正如习主席在复信中所说 ,青年一代是中美友好的未来。希望中美双方共同努力,深化两国青年、教育等广泛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的理解和认知,巩固中美关系发展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承载能力有限,所以清洁机器人的总质量不能>20kg且清洁机器人的清洁速度需要达到720m2/h。根据这些设计要求再通过以上对光伏清洁机器人的理论分析,可以得出清洁机器人的各项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例(4)引自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019年4月22日主持的例行记者会。在会上,与会记者的目的是通过提问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了实现这一交际目标,他们通常会使用一些礼貌话语。在例(4)中,记者提问的目的是想了解习主席给美国中学生回信的原因和意义。在表达消息来源时,记者不但使用证源话语“据报道”来增强话语意义的真实性和确定性,而且使用“请问”和疑问句以显示协商的姿态。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和立场,要保持友好和客观的态度,要有意识地运用礼貌话语,做到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和记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发言人通过礼貌话语的使用避免了自己主观的看法,同时也让记者参与到话题当中来,与记者实现互动与交流,完成交际目的。例(4)中发言人为了实现与记者的互动,首先通过“大家应该从新闻中已经看到了”来陈述事实。接着发言人使用“据我所知”“据我了解”表明发言人对信息表征的元认知意识和态度,用显性的信息来源标记向记者提供真实的消息,解答了记者的疑问。最后通过“正如习主席在复信中所说”引用习主席的话语,向记者表明自己对所言内容的立场,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实现了交际目标。
五、结语
礼貌作为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表征方式,本身不是语言,而是人们基于认知体验和社会规约,通过语言来表征的元语用行为,人们通过语言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进而发展特定的友好社会关系。所以,对礼貌的研究不能脱离认知以及主体间的互动交流。元语用层面的礼貌话语是说话人在使用语言时对自我的监控。语言使用者受大脑中元语用意识的调控,根据一定的社会规约、认知语境、听话人的认知期待等因素作出动态选择,因此,元语用礼貌话语是抽象的礼貌概念和现实生活中的认知体验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元语用行为。元语用礼貌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是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构建的过程,这种交互主体性构建体现了交际双方平等与互动的关系,主要表现形式有管理面子与形象、关注交际主体间的情感与中心地位、构建主体间的平等关系与共知基础以及在互动交流中实现交际目标。
参考文献:
Benveniste,E.1971.Subjectivity in language[C]// E.Benveniste(ed.). Problems in General Linguistics .Coral Gables: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223-230.
Brown,P. & S.Levinson.1978.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C]// E.Goody(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56-289.
Culpeper,J.2011.Politeness and impoliteness[C]// K.Aijmer & G.Andersen(eds.).Sociopragmatics. Berlin:Mouton de Gruyter,391-436.
Grainger,K.2011.First order and second order politeness:Institu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ntexts [C]// LPRG(eds.). Discursive Approaches to Politeness .Berlin:Mouton de Gruyter,167-188.
Haugh,M.2015. Im/Politeness Implicatures [M].Berlin:Mouton de Gruyter.
Kádár,D. & M.Haugh.2013. Understanding Politenes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eech,G.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Harlow:Longman.
Locher,M.2006.Polite behavior within relational work:The discursive approach to politeness[J].Multilingua (3):249-267.
Spencer-Oatey,H.2005.(Im)politeness,face and perceptions of rapport:Unpackaging their bases and inter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 (1):95-119.
Spencer-Oatey,H.2008.Culturally Speaki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Politeness Theory [M].London & New York:Continuum.
Traugott,E.C.2003.From subjectification to intersubjectification[C]// R.Hiekey(ed.). Motives for Language Chang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24-139.
Verschueren,J.2000.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Watts,R.2003.Politenes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陈实.2014.礼貌研究中抽象与具体层面的共质思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3):54-56,67.
陈新仁.2018.言语交际者关系管理模式新拟[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5-12.
冉永平.2002.礼貌的关联论初探[J].现代外语(4):387-395.
王强.2018.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英语学术语篇中互动式元话语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21-126.
吴福祥.2004.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1):18-24.
谢朝群,林大津.2007.体验认知·惯习·语言礼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3-38,45.
The Metapragmatic Choice of Polite Utterances and Intersubjectivity Construction
JIANG 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Politeness as a social practice is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linguistic forms.Polite utterances are not used to convey information,bu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way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pragmatic act.Influenced by the factors of certain social conventions,cognitive contexts and the interlocutor’s cognitive expectations,polite utterances are the results of communicators’ metapragmatic choice-making and metapragmatic acts govern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which reflect on the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unicators.As a kind of metapragmatic choicemaking,polite utterances focus on the communicators’ awareness of intersubjectiv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subjectivity,the speak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face and image management,the emotional and central position between the communicative subjects,the equality and common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subjects,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s.As a result,intersubjectivity will be constructed.
Key words: polite utterances;metapragmatic choice-making;metapragmatic awareness;intersubjectivi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074(2019)03-0032-07
收稿日期: 2019-05-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语专业本科生元语用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研究”(15BYY100)
作者简介: 姜晖,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语用学、外语教学、话语分析。邮箱:daisyjiang1971@163.com。
标签:礼貌话语论文; 元语用选择论文; 元语用意识论文; 交互主体性构建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