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植入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及防控论文_樊丽洁,程文琴,李婧,周密*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北京 100088

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植入物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骨科行植入物手术患者1921例,通过术后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手术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2.39%。共检出病原菌65株,革兰性阴性菌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林耐药率均为100%;革兰阳性菌优势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均为91.3%。结论骨科植入物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检出的病原菌耐药率高,在使用抗菌药前坚持送检,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关键词:骨科;植入手术;切口感染

骨科内植物植入术是重要的重建肢体功能的方法,常用植入物主要包括人工假体和内固定材料等。植入物手术改善患者功能的同时带来的侵入性,增加了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这都需要我们加强环节防控,在明确感染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本研究选择我院骨科行植入术的患者1921例,根据送检标本检测数据和临床资料,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择医院2014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行内植物植入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患者年龄25~75岁;患者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切口为I类清洁切口。排除标准: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患者严重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

1.2研究方法

第一,病原菌分离及药敏试验。用无菌棉签采集患者表浅切口位置分泌物或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深部脓液,采取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药敏试验系统进行。质控菌株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第二,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切口局部有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引流液、分泌物等细菌培养阳性;术后出现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感染的证据。第三,危险因素分析。描述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研究患者年龄、BMI(体质指数)、吸烟史、手术类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WBC、血红蛋白、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ICU住院天数、术后留置尿管、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并分析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率。

1.3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有意义者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2.1切口感染率及单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该内植物植入手术患者1921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2.39%。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高龄、BMI≥28、糖尿病、WBC≥10×109/L、血红蛋白≤90g/L、白蛋白≤30g/L、术中出血量≥1000ml、手术时间≥180min、ICU住院≥3d、术后留置尿管≥3d、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

2.2手术切口感染病原学分析

从46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革兰阳性菌35株,构成比分别为46.15%和53.85%,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表1)。

表1.骨科植入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

3.讨论

目前,手术切口感染成为骨科内植物植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骨科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增加,植入术后创面大,术后若不能有效地处理,易引发感染。明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常见菌群,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肥胖、糖尿病、高白血球症、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等都构成骨科植入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患者年龄大,人体组织功能和各项机能逐渐减退,免疫力低,容易导致机体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另外对加强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可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本研究参考其他文献研究因素ICU住院天数≥5d有统计学意义,特将ICU住院天数规定为≥3d,得到同样的研究结果[2],可见缩短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也可有利于防范手术部位感染。调查发现,手术切口感染检出的主要病原菌表现较强的耐药性,植入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数量略多于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性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此两类代表菌株都是严重耐药菌,对多数头孢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且耐药率较高;只是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需要注意的是,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参考其他文献,也提到多种细菌对氨苄西林已全耐药,临床治疗中应不用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手术切口感染较为常见的细菌,葡萄球菌属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易形成生物被膜,定植于感染部位,抗菌药物难以穿透被膜,这是葡萄球菌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医院环境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机制,所以为切口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个体化方案,并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预警机制尤为重要。本研究检出的病原菌基本属于目前该院监测的多重耐药菌范畴[3]。

总之,预防和控制骨科植入术后切口感染,在改善患者自身因素的基础上,做好术前准备,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手术过程中做好无菌操作;术后注意创口的清洁和抗感染;医护人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避免交叉感染;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个体化方案。同时,科室应关注医院每月发布全院及各重点科室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警示,如有多重耐药菌感染,应及时做好接触隔离。只有多层次多方位的感染防控,才能有效降低骨科植入术后切口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1]王秀贞,赵敏新.骨科植入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前后对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3(5):1058-1059.

[2]吴颖娜,金鸿宾,方欢,等.近5年本院手术切口感染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2(6):555-557.

[3]黄轶凡.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36(1):10-11.

作者:樊丽洁,女,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与感染控制方向。邮箱:flijiemimi@sina.com

通讯作者:周密,男,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关节外科。

论文作者:樊丽洁,程文琴,李婧,周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骨科植入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及防控论文_樊丽洁,程文琴,李婧,周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